中醫消渴病-糖尿病患者教育:不可不知 10 要點

健康醫學苑 發佈 2020-04-04T22:40:47+00:00

糖化血紅蛋白來評價近2~3 月的血糖控制情況,用於評價長期血糖控制情況,也是臨床指導調整治療方案的重要依據之一,患者初診時都應常規檢查,開始治療時每 3 個月檢測 1 次,血糖達標後每年也應至少監測 2 次。

糖尿病患者教育:不可不知 10 要點

目前我國已成為全球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國家。糖尿病作為慢性終身性疾病,患者生活質量的提高有賴於糖尿病綜合管理(五架馬車):糖尿病教育、醫學營養治療、運動治療、血糖監測和藥物治療。

其中糖尿病健康教育是重要的基礎管理措施,是決定糖尿病管理成敗的關鍵。每位糖尿病患者均應該接受全面糖尿病教育,充分認識糖尿病並掌握自我管理技能。下面就糖尿病的入院教育進行簡單的闡述:

1. 血糖儀-糖尿病患者的戰友

想要控制好血糖,必需備有血糖儀。血糖控制的如何,測個血糖便可知曉。為了方便及時了解自己的病情:建議糖尿病患者人手一台可攜式血糖儀,並學會血糖儀的使用、保存。

2. 監測血糖: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血糖監測是糖尿病管理中重要組成部分,其結果有助於評估糖尿病患者糖代謝紊亂程度,制訂合理的降糖方案,同時能夠反映降糖治療的效果並指導治療方案的調整。

血糖監測的頻率應根據患者病情的實際需要來決定,兼顧有效性和便利性。因血糖控制非常差或病情危重而住院治療者應每天監測三餐前後和睡前共 7 次血糖,必要時加測凌晨 2~3 點血糖(特別是夜間睡眠差,夢魘的患者),排除夜間低血糖的可能。

如果患者訴某個時間段不適,應加測這個時間段的血糖。餐後血糖是從吃第一口飯開始算時間。血糖平穩後可適當減少血糖監測頻率。

每日 2 次預混胰島素注射患者的血糖監測方案:

3. 血糖控制目標因人而異

(更多相關內容:2017 年中國住院患者血糖管理專家共識解讀)

4. 空腹血糖高,加測夜間多點血糖,辨別「蘇木傑現象」和「黎明現象」

「蘇木傑現象」的實質是一種反應性高血糖現象,是由於夜間發生的低血糖誘使升糖激素如糖皮質激素、兒茶酚胺、胰高血糖素分泌導致的清晨高血糖。提示:睡前胰島素劑量過大。

「黎明現象」是由於胰島素分泌不足,不足以抵抗晨起不斷升高的糖皮質激素、兒茶酚胺水平,從而導致的黎明時血糖逐漸升高。提示:睡前胰島素加量。

為了鑑別這兩個現象,我們可以監測夜間多點血糖,若發生低血糖則次日凌晨的高血糖為反應性高血糖,否則為「黎明現象」。

5. 胰島素針頭是一次性使用的

胰島素注射針頭有一層特殊的塗層,可以在注射過程中起到潤滑的作用,但是用過一次後,塗層會有損壞,再次使用會引起各種問題,例如:塗層被破壞後後注射會感到疼痛,針頭中會生長細菌引起感染,針頭折斷,針頭阻塞,影響療效。

6. 精細降糖,平穩達標

血糖波動對於糖尿病慢性併發症的危害甚至比持續性高血糖更為嚴重。因此我們在嚴格控制血糖的同時,還應儘可能地降低空腹和餐後血糖的波動性。

為此,除了進食要定時定量、少量多餐,避免暴飲暴食以外,合理選擇降糖藥物及給藥方式也非常重要。飲食和運動不規律、治療依從性差、情緒應激、睡眠障礙、酗酒、感染、應對餐後血糖的藥物作用不足、胰島素規範注射等多種因素可增加血糖波動。


7. 低血糖的臨床表現多種多樣,時刻謹慎低血糖

低血糖的表現與血糖水平以及血糖的下降速度有關,可表現為交感神經興奮(如心悸、焦慮、出汗、飢餓感等)和中樞神經症狀(如神志改變、認知障礙、抽搐和昏迷)。

但老年患者發生低血糖時常可表現為行為異常或其他非典型症狀。此外夜間低血糖常因難以發現而得不到及時處理,或患者可表現為夜間低血糖後的空腹高血糖。

有些患者屢發低血糖後,可表現為無症狀低血糖,或無先兆症狀的低血糖昏迷。

低血糖主要表現為心慌、手抖、出冷汗,但是臨床表現是千變萬化的,還有很多表現很不典型,容易被忽略,而被誤診。

8. 營養治療是最基本和重要的措施

醫學營養治療是糖尿病基礎管理措施,是綜合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醫學營養治療的依從性是決定患者能否達到理想代謝控制的關鍵影響因素。

營養治療的主要目標是:糾正代謝紊亂、達到良好的代謝控制、減少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提供最佳營養以改善患者健康狀況、減緩ß細胞功能障礙的進展。

更多相關內容:糖尿病怎麼吃:最新指南 8 條推薦解讀

9. 運動治療不可少

運動治療在糖尿病的管理中占重要地位,尤其對肥胖的 T2DM 患者,運動可增加胰島素敏感性,有助於控制血糖和體重。

運動以有氧運動為主,每周至少 3 次,每次不少於 20 分鐘。運動時間:從吃第一口飯算起的飯後 1 小時開始運動,每次運動的時間 30~40 分鐘,一般不超過 1 小時,最好每天進行運動,不應該出現連續 2 天不運動的情況。

運動強度:對於沒有合併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運動後心率的範圍 =(220-年齡)×50%~70%,運動後心率次數以不超過(170-年齡)為宜。

運動中能完整說一句話、適度出汗,但不是大汗淋漓,肌肉有略微酸脹的感覺,感覺不太累或有點累,第 2 天可以完全恢復繼續運動。

10. 病情監測:包括血糖監測、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和併發症的監測。

血糖監測基本指標包括空腹血糖、餐後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糖化血紅蛋白來評價近 2~3 月的血糖控制情況,用於評價長期血糖控制情況,也是臨床指導調整治療方案的重要依據之一,患者初診時都應常規檢查,開始治療時每 3 個月檢測 1 次,血糖達標後每年也應至少監測 2 次。

患者每次就診時均應測量血壓,每年至少 1 次全面了解血脂以及心、腎、神經、眼底等情況,儘早發現併發症並給予相應處理。

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併發症,更可怕的是無知。請不要相信那些所謂的偏方和祖傳秘方。所有打著根治糖尿病旗號的都是騙子。

目前雖然無法治癒糖尿病,但是希望通過我們的共同努力,與糖尿病和睦相處,避免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