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浦人的「奧特萊斯」,清水紅磚牆的華麗轉型

上海楊浦 發佈 2019-12-23T02:23:16+00:00

如果說哪裡能找到老楊浦的影子,一定非楊浦濱江眾多老廠房莫屬。在楊樹浦路定海路交界處,有一片整齊劃一的紅房子。鋸齒形紅磚的建築風格十分特別,在上海已不多見。楊浦人都知道,那是由「十七棉」老廠房改造的上海國際時尚中心。

如果說哪裡能找到老楊浦的影子,一定非楊浦濱江眾多老廠房莫屬。

在楊樹浦路定海路交界處,有一片整齊劃一的紅房子。鋸齒形紅磚的建築風格十分特別,在上海已不多見。楊浦人都知道,那是由「十七棉」老廠房改造的上海國際時尚中心。

經歷多次轉型,如今的她,已成為楊浦濱江帶上耀眼的明珠,更是楊浦人心中的驕傲。

上世紀初的上海紡織工廠在選址上很有特點,

普遍選擇蘇州河和黃浦江兩岸,

主要原因在於水路運輸方便快捷,

能夠極大降低物流成本。

也正因此成就了今天有逛頭、有看頭的國際時尚中心

「十七棉」隸屬於上海紡織工業局(現東方國際集團),與上海紡織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前身為日本大阪東洋紡織株式會社在1921年建立的上海工廠,1936年改稱裕豐紡織株式會社。

1945年

「裕豐紗廠」收歸國有,更名為「中國紡織建設公司第十七棉紡織廠」;

1949年

再次更名為「上海第十七棉紡織總廠」,正式由上海紡織工業局進行管理。

1953年7月

已擁有職工8000多名,紡錠逾10萬枚。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更是湧現出了聞名全國的勞動模範——黃寶妹。她的事跡還被著名導演謝晉拍成了同名電影。

◀周恩來總理接見全國勞模黃寶妹

1972年

國棉十七廠成為全國第一家生產棉型腈綸紗的企業。

▶國棉十七廠老工人指導新人練習操作基本功

20世紀80年代

產品年創匯1200至1400萬美元。

1990年

全廠職工人數超過萬人,固定資產達10419萬元,擁有紗錠148544枚,線錠17760枚,氣流紡960頭,布機1924台。

2009年

上海紡織集團正式對「十七棉」的轉型項目進行了立項。

「十七棉」的修繕改造方案在初期就確立了以保留為主的原則,這樣的改造思路也恰好符合上海城市規劃和改造的基本要求。不論是保留的傳統建築還是新建的現代建築,每幢樓都有自己的特色。

「耐克館」採用了世博會西班牙館所使用的類似藤條包覆的建築方式;

「巧克力工廠」,對六十年代的樓房進行現代化改造,使得房屋整體表現得簡約時尚……

多功能秀場、接待會所、創意辦公、精品倉、公寓酒店、餐飲娛樂六大功能區域集聚,讓國際時尚中心成為名副其實的國際化綜合體。其整體分為南北兩塊區域,總占地面積約181畝。以楊樹浦路為分界線,靠近黃浦江的一側為南區,是國際時尚中心最主要的區域,占地面積134畝,建築面積在7萬方左右。與之相對的北區將原先的廠房改成了時尚公寓及辦公場所和停車場

濱江南段2.7公里貫通後,國際時尚中心越來越熱鬧了。在摩登與復古並存的老廠房逛街、聚會,在美不勝收的江邊散步、健身,在寬敞的廣場上看街頭藝人表演……這些令人羨慕的又嚮往的,是楊浦人的生活日常。

這裡的美食、美景、美物,

足以讓你流連忘返。

攝影:鄭瀟萌 高靚 王修遠

部分圖片來自楊浦檔案館

編輯:鄭瀟萌 顧曉菁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