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向標 |《葉問4》不能光靠生死擂台

虹膜 發佈 2019-12-23T08:57:23+00:00

《葉問4:完結篇》5.5分1.風間隼 3分影評人。甄子丹大戰阿金斯很過癮,大概是阿金斯在華語片中打得最酣暢淋漓的一次,也是最話癆的一次,而主角葉師傅居然沉默了,只懂揮拳。劇情居然比前幾集看著順眼,大概是日本鬼子和英殖民者都是死老虎,美帝種族歧視是活閻王的緣故吧。

《葉問4:完結篇》

5.5分


1.風間隼 3分

影評人。

甄子丹大戰阿金斯很過癮,大概是阿金斯在華語片中打得最酣暢淋漓的一次,也是最話癆的一次,而主角葉師傅居然沉默了,只懂揮拳。劇情居然比前幾集看著順眼,大概是日本鬼子和英殖民者都是死老虎,美帝種族歧視是活閻王的緣故吧。結合60年代的社會風潮,打得頗入情入理,雖然人物刻畫還是有刻板印象之嫌。

唐人街的形意拳大娘讓人想起了宮二。川井憲次的主旋律正片中沒出現,片尾成了主題曲。最讓我感慨的一幕居然是在中華總會開打那場——曾幾何時,葉公子才是應該擔心打壞家具的人啊,世道不堪,飄零至此。所以片末閃回的那些往事才讓人唏噓。


2.閔思嘉 6分
影評人。


揪校園霸凌少年耳朵的戲不錯,但從打洋人到正宗詠春之爭到教洋人的情節,這個系列基本已經走到盡頭了。最不能理解的就是為什麼在向洋人證明中國功夫的厲害之處時,即便是在沒有規則的最後大戰下,葉問居然是以這樣的方式獲勝,這是勝之不武,除非把其看做對暮年葉問的一種感懷和反諷。


3.黃文杰 6分

高校教師。

從徐克、李連杰的《黃飛鴻》,到葉偉信、甄子丹的《葉問》,大國崛起了三十年,遺憾的是香港功夫片倒退了三十年。與其在意淫的死胡同里自嗨,不如大方承認香港功夫片已死,反正也後繼無人,從這個角度看,甄子丹說他再也不拍功夫片,是可以理解的。我的打分,給創作者勉力延續動作傳統的努力、對於世俗人情的展現,以及未必自覺的悲情。


4.小水 6分
偶像宅。

作為系列最後一部算是合格地完成了使命,對太極拳如魔術般的展現和致敬《猛龍過江》的巷戰甚至有點小驚喜。生命走到盡頭的葉問早已不復當年我要打十個的意氣風發,失去神采的眼睛似乎在望向俗世之外的彼岸。

儘管一路打到了美國,但葉問不是戰狼,贏得如此艱難的大決戰也並未給人揚眉吐氣之感,反而帶來一絲中華無人的惆悵。勝利之後的葉問,臉上的表情沒有喜悅,而總是茫然和哀傷,仿佛在說「何必呢?這一切真的有意義嗎?」這種對自身力量和戰鬥本身的懷疑和不信任,或許是愈發好戰的本民族所急需的。

5.奇愛博士 6分

中國電影資料館節目策劃,北京國際電影節策展人,「幕味兒」微信公眾號(Movie1958)運營者。

如果《葉問4》是一部美國電影,那它一定能起到諸如《利刃出鞘》般的反種族主義/民粹的效果,但它恰恰是一部中國電影,又生逢在中美貿易戰的大背景下,無疑需要創作者考量、拿捏民族/國家主義(反抗)和國際主義(融合)之間的精細尺寸。

中國已經不是過去那般孱弱的、受屈辱的國度,它是一個磅礴崛起的、甚至令當下西方憂慮而警惕的龐然大物——因而《葉問》系列的價值,不該還留在用拳頭為國人爭回面子的階段,而是呼喚溝通、和解。就像《葉問4》所最後展示的,國家與國家之間的互相學習,代際與代際之間的傳承理解。可惜這種時代精神,也只是在片中浮光掠影地一閃而過,票房還得靠刻板化、臉譜化的擂台生死大賽打出來,有點可惜。



6.耳朵 6分

「奇愛博士講電影」責任主編,獨立戲劇人。

總體的意識形態讓人坐立難安,感覺很老舊。事實上港片在90年代初就已經把家國情懷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階層,像是徐克的《黃飛鴻》,但《葉問》系列始終選擇最簡單粗暴的「東亞病夫的招牌,已被我一腳踢開」路線。兩個父親映照關係還算有些亮點,尤其是對戰到一半忽然地震,功夫再強強不過天,一點點時不與我的悲涼。


7.賽人 4分
影評人。

日本人也好,美國人也好,都是證明民族神話的替代品,它自然會堅持集體受挫後,個體再去奮擊的英雄主義敘事模板。動作場面,還是相當漂亮的。最讓我欣喜的是,這是葉偉信在整個葉問系列收關之時,終於看到了他的作者化表達,在《爆裂刑警》和《朱麗葉與梁山伯》中揮之不去的死亡氣息又瀰漫在葉問周圍。

吳鎮宇與葉偉信的合作是最出彩的,倘若吳鎮宇來演葉問,會是一種什麼樣的景觀。應該更細碎,更日常。有人還拿這片和《少年的你》相比,一起校園霸凌所引發的一代宗師的終極之戰。葉問教訓美國孩子的動作場面,分寸感很好,極顯大家胸襟。同時,也為葉問後面的暫落下風,埋下了伏筆。


8.獨孤島主 3分

電影文化研究者,選片人。

七十來歲的葉問連同《一代宗師》被粗放消費殆盡。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