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九儒十丐,元朝讀書人為什麼地位低下?

史地客棧 發佈 2019-12-23T11:33:29+00:00

蒙古族統治的元朝,他們將人劃分等級,漢人地位低賤。以儒家出仕思想為主的漢人,士農工商,讀書人的地位相當高。然而元代將人劃分為十等,九儒十丐,讀書人的地位真的如此低下?

蒙古族統治的元朝,他們將人劃分等級,漢人地位低賤。以儒家出仕思想為主的漢人,士農工商,讀書人的地位相當高。然而元代將人劃分為十等,九儒十丐,讀書人的地位真的如此低下?

什麼是九儒十丐

所謂九儒十丐之說,出自兩位南宋遺民之著作,一為謝枋得之《謝疊山集》卷二《送方伯載歸三山序》,一為鄭思肖之《心史》中《大義敘略》。要辨析此說正偽,便當考其人其文。

謝枋得(1226-1289),南宋末官員、字君實、號疊山,曾率軍抗擊元兵。宋亡之後,流落建寧,元廷多次徵召,均堅辭不仕。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福建行省參政魏天佑將其強送大都,謝枋得遂絕粒殉節。

鄭思肖(1241-1318或1238-1315),南宋諸生,原名不詳。宋亡後因心懷故國,改名思肖(肖者趙也)。其人坐必南向,聞北音而走,誓不與朔客交往(陶宗儀《南村輟耕錄》),畫蘭不畫土,謂土地盡為番人奪矣。

以此二人生平來看,謝鄭二人均有明顯的反元情緒,其著述亦有明顯矮化甚至歪曲元朝的傾向。且二人均死於元初,無從得知元代中後期社會實際情況。當然,僅憑作者立場,亦不能證其說法必偽。但分析二人著述,其可疑甚至違背史實之處卻絕非一兩處。

首先來看《謝疊山集》中之說法:謝枋得並未說九儒十丐乃是元代定製。相反,他說七匠八娼,九儒十丐之說,乃是滑稽之雄以儒為戲者的戲謔之語。

而鄭思肖之《心史》,則更為可疑。此書於明崇禎十一年(1638年)仲冬八日為人從吳中承天寺井中所得,發現時,其書藏於密封鐵匣,外裹白堊,沉於水中,開啟之後楮墨猶新。如書中所載屬實,乃沉於1283年(元至元二十年),至發現之時,已歷365年。以一鐵匣沉於水中近400年而完好無損,殊為詭異。且書中所載之事,多有謬誤荒唐之處,如袁枚就曾指出:(《心史》)所載元世祖剖割文天祥,食其心肺,又好食孕婦腹中小兒,語太荒悖,殊不足信。故如談遷、徐乾學、袁枚等人,均認為其書為明末偽造。

當然,僅考其出處,還並不足以證其謬誤,還需要其他材料來加以印證。那麼,按元代制度,儒士真實地位如何呢?

首先,我們來看元代的戶籍制度。元代政府依照職業和社會職能不同,將全國居民劃為了若干戶別,《元史》中稱為諸色戶計。元代文獻中比較常見的戶計有:軍、

站、民、匠、儒、醫卜、陰陽、僧、道、也里可溫(基督教神職人員)、答失蠻(回教神職人員)、斡脫(高利貸經營商)、商賈、灶(鹽業)、船、弓手、急遞鋪、打捕鷹房等。因此,所謂的分全國為十等人之說,本身就毫無根據,站不住腳。

元朝讀書人為什麼地位低下

對於讀書人的態度,最奇特的應該算是元朝了。怎麼說呢,蒙古皇帝既不愛讀書,也不愛讀書人,更看不起讀書人,但他們卻能容得下讀書人——以一種完全漠視的態度。按照通常的說法,元朝讀書人的地位大概是歷史上最低了,當時有八娼九儒十丐之說,地位大概還不如文革時期的臭老九。元朝的科舉搞得也不紅火,讀書人指望靠讀書當官的希望比前朝也小得多。

但在蒙古人的邏輯中,這個天下是他們馬上打下來的,也只會自馬上失之,只要勤加操練騎射功夫,天下就永遠是他們的。蒙古人從來就不相信,這天下好不好和讀書人說什麼會有什麼關係,這天下怎麼會因為讀書人的言論自由就沒有了呢?用現在的話來說,蒙古人的政治理念就是讓老百姓說話,天塌不下來,這可能是中國數千年來唯一真誠相信這句話的朝廷了吧。不過,歷史證明蒙古人是對的,把他們趕回老家的,的確不是讀書人,而是同樣不讀書的朱元璋,和他更能打的軍隊。

有元一代,有暴君,有昏君,有的是文盲皇帝,但就是沒有文化專制和文字獄,號稱讀書人地位最高的宋朝,不是還有烏台詩案麼。元朝的知識分子雖然不受待見,但文化也不可謂不繁榮,《西廂記》和元曲放在那呢。元曲中一些諸如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生民塗炭,讀書人一聲長嘆這樣的句子放在清朝很可能是文字獄的熱門候選。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