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農運大王家鄉 烏坎民風剽悍

中央社 發佈 2012-03-03T09:33:07+00:00

(中央社記者蘇妍鳳台北3日電)「天上雷公,地上海陸豐」,這句俗諺提及陸豐在中共建政過程的歷史地位,或許也為廣東省陸豐市烏坎村事件下了一個貼切註解。 陸豐市烏坎村民2011年底因不滿土地遭村官私賣等貪腐行為,爆發抗爭,警民一度緊張對峙,震驚國際;直至官方同意進行村委會改選,事件總算平和落幕。

(中央社記者蘇妍鳳台北3日電)「天上雷公,地上海陸豐」,這句俗諺提及陸豐在中共建政過程的歷史地位,或許也為廣東省陸豐市烏坎村事件下了一個貼切註解。

陸豐市烏坎村民2011年底因不滿土地遭村官私賣等貪腐行為,爆發抗爭,警民一度緊張對峙,震驚國際;直至官方同意進行村委會改選,事件總算平和落幕。

翻閱過去歷史可以發現,這不是陸豐第一次抗爭成功。早在1927年陸豐就發生著名的「海陸豐暴動」,並推翻無理地主,建立大陸第一個蘇維埃地方政權(工農兵民主政府),推動「耕者有其田」土地法規。

當時的領導者彭湃就是烏坎人,連大陸已故前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毛澤東都尊他一聲「農民運動大王」。

烏坎事件發生後當地傳出這麼一段順口溜,「十個狗官九個胖,肚裡撐的是冤枉,如此貪官禍百姓,視而不見更來勁,中央若是還兒戲,陸豐還會再起義,當年起義有彭湃,今朝照樣有人才」,道出陸豐強悍民風和正氣正義的文化。

後來大陸民眾更以「天上雷公,地上海陸豐」,來形容陸豐人揚善除惡如天上雷公般強烈性格。

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副教授王信賢日前在月刊為文稱,烏坎抗爭行動和平落幕,村民訴求被接受,除了烏坎組織動員和抗爭策略奏效,陸豐在中共奪取政權過程中具有的象徵意涵,讓廣東當局自覺需要審慎應對,以防星火燎原。

專研中共政治制度的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教授趙建民則認為,不同於大陸其他「群體性事件」(抗爭),廣東當局這次高度重視並罕見採取「妥協」回應,除陸豐歷史因素外,更多的在於烏坎地理位置鄰近香港,不僅常接觸外界開放空氣,更容易對外傳播消息,才是讓官方謹慎處理之因。1010303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