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的女性時尚:盤點茜茜公主那些驚艷世人的珠寶

域鑒 發佈 2020-04-06T19:47:45+00:00

十七世紀中·卡洛伊家族的鎖子甲匈牙利國家博物館藏十七世紀中·卡洛伊家族的鎖子甲 匈牙利國家博物館藏十七世紀中·卡洛伊家族的鎖子甲 匈牙利國家博物館藏鎖子甲,是一種在鐵器冷兵器時代出現的鎧甲。

對很多人而言,對歐洲王室的最早認知並不是大名鼎鼎的英國王室,而是那位充滿傳奇與浪漫的——茜茜公主。電影《茜茜公主》三部曲,讓很多人為之痴迷,現實中的茜茜公主並沒有那麼順遂。可她的美貌與珠寶卻通過很多的油畫被保留了下來。

近年來,故宮博物院與陝西歷史博物館先後舉辦過「茜茜公主與匈牙利」特展,向人們還原了一個真實的茜茜公主。下面這件展品原以為是茜茜公主的,後來發現並不是,可並不影響我們欣賞它的精緻。

鎖子甲,是一種在鐵器冷兵器時代出現的鎧甲。十字軍東征時,貴族騎士們幾乎都披掛鎖子甲。其重量大約13公斤,用細小的鐵環相套,形成一件連頭套的長衣,罩在貼身的衣物外面。所有的重量都由肩膀承擔,可以有效的防護刀劍槍矛等利器的攻擊,製作相當複雜繁瑣,造甲師一天能完成10到20厘米見方的一塊「鐵布」就已經很了不起了,自然價格高昂。

一般來講,鐵環越細小防護性能越好,每個鐵環都要焊接相連,這樣細小的鐵環只有貴族和王侯才能擁有。畢竟11、12世紀時鎖子甲造價相當於一個小型農場;造甲師在中世紀的農奴制度中,是能夠和牧師平起平坐的上等平民,受到普遍的尊敬。

鎖子甲在中國古代又稱「環鎖鎧」。一般由鐵絲或鐵環套扣綴合成衣狀,每環與另四個環相套扣,形如網鎖,不同文明地方製作材料不同。由西域傳入中國,最早記載見於《先帝賜臣鎧表》。改良後就有《晉書·呂光載記》描述的「鎧如環鎖,射不可入。」無論材質還是手法都是當時最好的中國鎖子甲。唐代盛行,並將此甲列為13種甲制之一,西藏地區使用最為廣泛,明代和清代還仍有沿用,明中後期軍隊大批量裝備鎖子甲和棉甲。

另外還有一種山文甲,山文甲的鎖子呈三角形,三個角都有個扣結,扣與扣相接,連成一片便是鎖子甲。此甲大概出現於隋唐時期,指甲片形狀如漢字的「山」字。札法十分獨特,為「錯札法」。即通過甲片與甲片互相咬錯成甲。甲片製造精巧劃一,甚至不需甲釘、絲線。山文甲自唐代引入中國後,逐漸被廣泛應用,成為宋明時期常見的甲式。

星芒珠寶

在一幅茜茜公主的油畫中,她滿頭帶著星芒珠寶,回眸淺笑,顛倒眾生。據稱,星芒寓意方向、指引,給迷茫的人指導前進的路途,給佩戴者以勇氣。當然,實物早已不知所蹤,後來,人們根據星芒元素設計出了很多漂亮的珠寶,可最經典的還是茜茜公主的那一款。

一顆巨大的珍珠被鑲嵌在周圍的27顆寶石圍繞著,下圖是茜茜公主最經典的畫像之一,這個髮式也是當年的電影以及尼科爾·西羅斯扮演的茜茜公主歌劇中常見的造型。

迷之王冠

這頂王冠是費迪南一世為妻子撒丁島的瑪麗·安妮打造的,1916年奧匈帝國的最後一任皇后也曾戴上它出任匈牙利王后,只是1918年奧匈帝國滅亡後這頂王冠也跟隨著末代皇帝流亡,最後下落不明。

經典王冠

1867年的茜茜公主年近30,正值她美貌的巔峰時期。這組以藍玉髓、乳石英和白色托帕石為主石的現代珠寶設計,就融入了茜茜公主的元素,鑲爪結構模仿了古典王冠造型,由8枚鑲爪托起主石——其中4枚為簡潔的尖角鑲爪,另4枚鑲爪的頂端延伸為心形,並鑲嵌明亮的圓形鑽石,讓人聯想到王冠的頂角上點綴的寶石,鑲座底部則是心形的鏤空圖案。由此可見,至今茜茜公主仍影響著我們。

紅寶石套裝

這組項鍊、髮飾、胸針紅寶石套裝,從油畫來看,還可以搭配一對紅寶石手鐲,可惜實物不知所蹤,只能從油畫里看看它們美麗的倩影了。

三排珍珠項鍊

這組項鍊是茜茜公主生下兒子時候,獲得的禮物。在絕大多數茜茜公主留下的倩影里,她都佩戴著珠寶,或華麗或素雅。

雖然,茜茜公主生活的時代距今並不算太遙遠,可留下的珠寶實物卻屈指可數,據說都被她送了人。她的巴伐利亞的弟妹瑪麗·若澤驚喜地獲得了一枚鑽石胸針,茜茜公主對她說:「這是為了紀念我曾生活的時代」。

茜茜公主的愛女

這件王冠用鑽石鑲嵌構成緞帶和藤蔓結構,襯托3顆巨大的水滴形珍珠。王冠還能夠拆分為3件珍珠胸針,珍珠最大的一件還可作為項鍊掛墜單獨佩戴。

Marie Valerie是奧地利的弗蘭茨皇帝與伊莉莎白皇后(也就是茜茜公主)的女兒,她可以享有「女大公」的封號。這頂冠冕在2005年由佳士得拍賣。原本每個花結上面都還有一顆珍珠。

曾經的歐洲,茜茜公主的美貌仿佛一個傳奇。只要她一出現在城中,好奇的人群立即就會湧向前來,甚至會擋住馬車行駛的道路。有人曾說,茜茜公主是童話般的,童話外的現實卻有點殘忍。幸好,這一幅幅畫像為人們留下了她最美的倩影,也讓我們有機會了解當年的珠寶潮流。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