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說》羞澀少年真情告白打工父母,教授父親帶全家歸國立志不缺席祖國發展

湖南衛視少年說 發佈 2020-04-06T22:13:28+00:00

上周,《少年說》第五季走進了廣州中山大學附屬中學的校園,聆聽了各色少年關於青春的煩惱和願望。今晚19:30湖南衛視《少年說》第五季,讓我們繼續聆聽廣州少年之聲。

上周,《少年說》第五季走進了廣州中山大學附屬中學的校園,聆聽了各色少年關於青春的煩惱和願望。今晚起,節目將繼續傾聽廣州少年們關於興趣、關於成長的故事,感受這個時代下少年們的活力青春。


廣州漫畫女孩渴望榜樣父親陪伴,少女喊話媽媽不願做「讀書機器」

來自初三3班李瀚森,他是一位熱愛「悖論」這門學科的少年,一進入初中就加入了社團「悖論社」。可沒想到的是悖論社的成員非常少,最少的一次只有三名核心成員。李瀚森進入初三之後,學業繁忙,讓他不得不退社,這讓他非常擔心悖論社今後的發展。於是在勇氣台上展開了一場非常「硬核」的悖論社推廣。陳銘問他為什麼會如此熱愛悖論,他講道悖論不僅可以使思維更加靈敏,獲得知識,更重要的是拓展視野。如此硬核、小眾化的悖論社,究竟有沒有同學有意願想參加呢?

初一1班的張桐堯是一位考過了漫畫8級的少女。她用她賣畫的1600塊錢,資助了一名同齡的貧困少女。同樣,還有兩個山區的貧困家庭,她給每個家庭都包了一個800元的新年大紅包。而她這樣的愛心,正是受到父親的影響。作為旅遊學教授的爸爸,他用他的知識去幫助他的學生,通過講座、田野調查去建設美好的祖國,於是張桐堯決定用自己力量幫助他人。但是最令她傷心的是爸爸的陪伴實在是太少了,一直忙於研究學。但是台下的媽媽向張桐堯說起來關於爸爸在背後為她默默做的好多事;告訴她,爸爸在用另外一種愛的方式愛著孩子。張桐堯聽後嚎啕大哭,她有沒有更加理解自己的爸爸呢?


而初三1班的吳婷,一上台就控訴,媽媽總是用手機督促她的學習,上網查閱各種各樣的學習方法。吳婷覺得自己的媽媽沒有考慮到自己的學習進度以及知識吸取能力等因素,不管適不適合自己,她的媽媽依舊不停地研究其他人的學習方法,然後往自己身上「盲目」套用。媽媽還會在不徵求自己的同意下,跟風報名培訓班。面對這樣的壓力,吳婷喊話不想讓媽媽幫我來學習,不想成為「學習機器」,想讓自己成為學習的主人。面對孩子第一次敞開心扉地哭訴,台下的媽媽會有如何反應?母女之間的溝通有沒有得到實際解決呢?


歸國女孩感恩父母帶她回祖國,羞澀少年告白父母「餘生,我會陪伴你們」

從小就在英國長大的初二9班李知恩,跟隨教育學者的父親回國任教發展的腳步,3年前和父母回到祖國生活。當時的她非常不情願離開自己長大的地方,但是父母還是將她「打包」帶回中國。既要適應文化又要學習語言,她開始了巨大的挑戰,也曾哭過、痛苦過、難受過。隨著時間流逝,她越來越喜歡這裡,喜歡自己的同學、學校、城市,也越來越熱愛自己的國家。爸爸媽媽也為她這樣的變化感到驕傲,而台下的爸爸因一句「中國的飛速發展不想缺席」引發全場共鳴。有著這樣特殊背景的家庭背後,他們故事到底是怎樣的呢?


從小學四年級以前都是留守兒童的余燊,一直都是在湖北的老家,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爸爸媽媽背井離鄉到廣州打拚。和中國所有留守兒童一樣,余燊非常珍惜自己和父母在一起的時光。每次過年父母回家,他都會和爸爸玩起遊戲,兩個人就像鐵哥們一樣。經過時間的漸漸積累,他們家的經濟條件也慢慢變好,余燊和父母住在一起的願望終於實現了,但是他卻失去了父母陪伴的日子。自己越來越大,父母越來越忙,父母和自己的時間仿佛錯開一樣,在溝通方面,越來越難以理解對方。余燊甚至覺得自己和父母在一起沒有什麼共同話題。但是懂事的余燊,因為爸爸的一場大病,慢慢開始理解父母為他的付出,他大聲地對父母喊道:「就像我的名字一樣,餘生,我會一直陪伴你們的。」面對孩子的‌真情告白,台下的父母感動之餘會有何回應呢?


青春,就是慢慢長大的過程,是慢慢開始理解父母的階段,是慢慢開始樹立自我認知的驛站。在這個重要階段,這群少年們身上總能展現出與眾不同、與這時代相呼應的故事。他們意氣風發,奔向未來。今晚19:30湖南衛視《少年說》第五季,讓我們繼續聆聽廣州少年之聲。少年說,勇敢說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