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彥淖爾市治理殘留農膜為農田「排毒養顏」

金台資訊 發佈 2020-04-06T23:52:05+00:00

內蒙古日報今年春耕備耕過程中,巴彥淖爾市把殘留廢舊農膜治理作為改善農村生活環境和治理農業面源污染的重要舉措來抓,各旗縣區圍繞地膜回收補貼機制建立、地膜回收專業合作社扶持培育、布設地膜殘留監測點位等重點任務,全面推進農膜回收行動,為農田「排毒養顏」。

內蒙古日報

今年春耕備耕過程中,巴彥淖爾市把殘留廢舊農膜治理作為改善農村生活環境和治理農業面源污染的重要舉措來抓,各旗縣區圍繞地膜回收補貼機制建立、地膜回收專業合作社扶持培育、布設地膜殘留監測點位等重點任務,全面推進農膜回收行動,為農田「排毒養顏」。 在杭錦後旗團結鎮民治橋村,月陽農牧產品合作社的機手開著拖拉機免費為村民們回收地里的廢舊地膜。企業投資150萬元購進兩條農產品專用包裝生產線,利用廢舊地膜生產蔬菜專用筐和農田口閘,通過現金結算、置換生產資料等形式帶動1000多戶入社成員參與到廢舊地膜回收中,僅2019年,就回收廢舊地膜560萬公斤。合作社監事長劉忠和說,「我們一畝地給機手10塊錢;農戶自己耬一畝地並把廢舊地膜拉到網點上,給20塊錢。」

據了解,杭錦後旗現已建成廢舊地膜回收網點10個,並組織農戶對廢舊地膜、塑料製品等進行定點堆放、定期處理,方便企業拉運回收。對從事廢舊地膜回收的收儲網點給予補貼,按照轉運面積,每畝補貼6元。同時,鼓勵廢舊地膜回收加工企業建立專業化回收隊伍,對農民交售的廢舊地膜應收盡收。

杭錦後旗農牧和科技局能源站站長王國春介紹:「去年全旗覆膜面積達92.5萬畝,回收了77萬畝,回收率達80%以上,大約回收了2000噸的廢舊地膜,助推全旗綠色農業循環發展。」

近年來,巴彥淖爾市在建設河套全域綠色有機高端農畜產品生產加工服務輸出基地過程中,從產地環境著手,持續推進控肥增效、控藥減害、控水降耗、控膜提效的「四控」行動,為優質農產品創造良好的生產條件。

2019年,全市通過配方施肥、推廣高效複合肥、改進施肥方式、有機肥替代化肥等措施,實現控肥7105噸。將全市許可經營的1126家農藥經營店全部納入監管平台,實現農藥生產、銷售、使用、包裝廢棄物回收全程可追溯,通過綠色防控、統防統治等措施實現控藥65噸,農藥用量實現了負增長。開展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構建縣、鄉、村三級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體系,建成區域農藥包裝集中處理站6個,鄉鎮級回收站58個,村級回收點1094個,回收農藥包裝廢棄物385.4噸。通過管制非國標地膜、推廣國標及可降解地膜、調整種植結構等方式,減少地膜用量1324.4噸。投資3150萬元,建設殘膜回收試點4個,布設地膜殘留監測點位102個,回收耕地殘膜497.5萬畝。建設高標準農田67.09萬畝,鹽鹼地改良14.85萬畝,調減高耗水作物34.68萬畝、推廣水肥一體化196萬畝,實現農藝節水2700萬立方米以上。(記者 韓繼旺)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