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蜜,難以置信的奇蹟(原創首發)

海之魂山之魄a 發佈 2019-12-22T08:33:43+00:00

#新作者扶植計劃開啟#10月的一個周末,我照例每周一次地回到鄉下去給父親洗澡。金秋10月的家鄉,乍涼還暖。廣袤的紅土地上,仍是一片綠意盎然。棗樹、桔樹,錯落有致,把田野山崗裝扮得生機勃勃。秋水、老鴨、飛鳥,一派江南最美的田園風光,讓我醉美流連。

#新作者扶植計劃開啟#10月的一個周末,我照例每周一次地回到鄉下去給父親洗澡。

金秋10月的家鄉,乍涼還暖。廣袤的紅土地上,仍是一片綠意盎然。棗樹、桔樹,錯落有致,把田野山崗裝扮得生機勃勃。秋水、老鴨、飛鳥,一派江南最美的田園風光,讓我醉美流連。

但是,我終究是要回到縣城自己的小家裡去的。那裡才是我工作、謀生的地方啊。

那天,已年近9旬,因腦梗而行動不便、吐詞不清的老父親見我要走,便顫顫巍巍,結結巴巴地對我說:「你……什麼時候……再來……看、我?」

其實,我每次回來看父親、給父親洗澡,臨走之前,父親總是會問這樣一句相同的話。我的回答則總是千遍一律:「周末就來看你。」

也許父親真的已很衰老了,變得尤其健忘,忘記自己已無數次問過相同的話。或者,他是真的捨不得讓我走,以此做為掩飾……

總之,父親艱難吐出的這一句話,總讓我心如刀絞,萬分難受。可是,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啊。更何況,我的工作,我的老婆孩子都在城裡一一無論如何,我得回自己小家裡去!

本來我是打算給父親洗了澡就回去的,見父親如此依戀於我,我便答應他吃了晚飯再走。父親於是十分高興,手拄拐杖,一個人安心地在院子裡慢慢走動起來。

我於是拿了張凳子出來,坐在院子的門口看父親走路,心裡搜索著看看還有什麼事還沒辦的。

這時,我突然想起,5年前就得了淋巴癌的六嬸如今似乎還活得好好的,難道出現了什麼奇蹟?

於是,在好奇心的驅使之下,我跟父親,以及大哥打了聲招呼,便直奔六叔家去探個究竟。

六叔家離得並不遠,不過二、三百米。我每次回來看望父親,都得從他家門前過。

很巧,六叔恰好在家。

六叔今年65歲,身高不足1米7,體形消瘦,外表看上去就是一個樸實、干煉的莊稼大叔。六叔並非親叔叔,只是因為同姓,按輩份應叫他"叔叔",是為本家"叔叔",又因他排行第6,故稱他為"六叔"。

六嬸得的是「絕症」,不好直接問。

我知道六叔是一個養蜂人,話題便從他養蜂開始。

六叔很健談,談起養蜂滔滔不絕,如數家珍。他說,自己30多歲開始養蜂,至今已有30餘年的養蜂經歷。

停頓了一下的六叔,又接著說:「養蜂如養孩,下雨了要給蜂箱遮雨,防止水淹;天冷了要給蜂箱保暖,防止蜂王凍死;冬季無花可采時,要給蜂們留下足夠的蜜,防止它們挨餓。要用心去養,蜜蜂才會給人好的回報。"

談到蜂蜜,六叔更是話匣子一下打開:"我這裡主要有這幾種蜂蜜:春天時有油菜花蜜,夏初時有柑桔花蜜和棗花蜜,秋天時有報木花蜜。主要是這4種蜜。其中最好的是棗花蜜。以前棗樹生長好的時候,再加上年景好的話,一年採過上千斤棗花蜜,但是現在棗樹無人培管,雜草都掩蓋了棗樹,'棗瘋病'無人治,棗樹大量死亡,我已經至少5年沒有收過棗花蜜了。"

" 棗花蜜究竟好在哪呢?",見六叔如此推崇棗花蜜,我便好奇地問。

"棗花蜜金黃好看,甜度高,營養全面,棗香味重,那種香味一聞,就會讓人喜歡。"六叔接著說:"而且棗花蜜特別難采。棗樹開花的時候,正是雨季,雨水多了,采的蜜水份太重,放幾天就會變質,不能收蜜;逢到天旱,棗花太乾燥,采的蜜少,只夠密蜂自己消耗,又不能收蜜;只有逢到雨、睛交替時間不長不短的年景,才能收到棗花蜜,並且現在棗樹越來少,既使碰到好年景,只怕也難收得到棗花蜜了。"說到這,六叔的話語中流露的是惋惜和無奈。

"如果有機會,我一定收些棗花蜜,給老侄你償償。"話鋒一轉,六叔忽然堅定地說道。

六叔這麼說,可能是為了讓我這個離開家鄉30多年的人,再體味一下家鄉的味道吧。

"好啊,謝謝六叔。"我趕忙道謝。

"現在家裡還有什麼蜂蜜呢?"我接著問。

"現在家裡還有4、5百斤報木花蜜"六叔回答。

接著,他又向我解釋起來:"報木花,就是中藥里俗稱的'五味子',這個蜜微量元素含量高,有很好的養身健體功效。以前這個蜜都是8月底就有了,今年天旱,五味子樹花期推遲了10多天,到9月20多號才收到這個蜜。產量也比往年少多了,去年收了2000多斤,今年大大下降。"說完,六叔領我走進了他儲藏蜂蜜的房間。

這是一間我們這裡農村常見的毛坯房,牆上塗著水泥,房間的角落裡擺著4大缸蜂蜜。進了房間,六叔熱情地舀了一杯蜂蜜讓我償償。

接過蜂蜜,我湊近杯口一聞,一股濃濃的花香直衝鼻中。"好香!"我不禁脫口而出,接著用嘴輕輕吮吸了一口,"好濃、好甜",我情不自禁地讚嘆道。

"你看,這蜂蜜都可以拉成絲",見我誇讚,六叔的興致更高了。只見他拿過一隻帶把的茶杯,從缸中舀了一杯蜂蜜上來,緊接著又往缸中慢慢倒下去。只見一束泛著金黃色光彩的蜂蜜緩緩流下,猶如黃絲帶,流入缸中,悄無聲息,沒有象倒水時會濺起的水花和沖涮的聲音。隨著杯中蜂蜜的不斷流下,我感覺到蜂蜜在缸中一層層堆積,就象是在倒一杯濃稠的牛奶。再看一下缸內顏色,金黃中泛著黑色,凝練而又厚重。

而在此時,一絲淡淡的苦味也從我的舌下彈出,一一這應該是我剛才品償了那一口蜂蜜之後的回味。這種先甜後苦的滋味對味蕾形成了強烈衝擊,讓我十分舒坦,並沒有平常吃了甜食後口中乾澀的感覺。由此,我不得不讚嘆這五味子蜂蜜的神奇與美味。

"六叔,你這蜂蜜賣多少錢一斤?"出於好奇,價格是一定要問的。

"市場上是4、50元一斤,我不拿到市場去賣,都是賣給近鄰鄉親,只賣30塊一斤。"六叔很大度地說。

"你一年可以收4茬蜂蜜,收入應該不少吧?"我忍不住問道,內心是希望他收入越來越高,生活越來越好。

" 往年有個7、8萬,今年五味子蜜少,收入差多了"。六叔很平靜地說道。的確,對於靠天吃飯的他來說,年成好收穫多一些,年成差收入低一些是很稀鬆平常的事。

"六叔,再向你請教一個問題。我經常聽人說蜂蜜摻假,你知道蜂蜜怎麼摻假的嗎?"這是一個時常縈繞在我腦海中的疑問,作為養蜂人,我想六叔應該知道,便很冒昧地問道。

"這個倒是不知道。"六叔的回答卻讓我深感意外。也許只有造假的人,才知道怎麼造假吧。

"蜂王漿呢,你這有嗎?聽說蜂王漿比蜂蜜的功效要好多了?"我又想起了電視中對蜂王漿的種種宣傳,便問起了這個問題。

" 蜂王漿,那是蜂王的食物,取不得,取了蜂王就會死,蜂王一死,一箱蜜蜂就沒了。我養了幾十年蜂,從來沒有取過蜂王漿。"又是一個讓我深感意外的回答。

然而這意外的回答,卻讓我堅信,六叔才是一個真真正正的養蜂人,知蜂、懂蜂、愛蜂,不矯作、不虛偽,就象蜜蜂一樣,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只獲取本應屬於他的那一份收穫。

與六叔交談到此,我感覺到六叔真正是一位非常坦蕩、質樸的農村老人。更是一位善良、樂觀的長者。

此時,我突然覺得,來之前一直藏在我心中,不知道怎麼才好開口的關於六嬸病情的疑問,在這個興頭上問一下,應該不會讓六叔難受吧。便小心地問:「六叔,你的蜂蜜這麼好,六嬸的身體,」說到這裡,我故意停頓了一下,掩飾下自己的冒昧,方才接著問:「難道是喝蜂蜜喝好的麼?」

聽我這麼一問,六叔倒更是來了精神。

只見他一拍大腿哈哈大笑說:「這個不敢肯定,但你六嬸的病現在沒事了是事實。你六嬸是5年前你母親去世的時候診斷出來得了淋巴癌,這個你應該記得。但是,今年我帶你六嬸到省腫瘤醫院去檢查,醫生說已檢查不出癌細胞。」

關於六嬸的病,我印象自然非常深刻。

那是5年前的12月份,我母親因病去世。在安葬好母親之後的第2天,六叔來我家閒談,在說到人生無常,生命脆弱的話題時,六叔突然長嘆一聲說:「我家的那口子(指六嬸)不知還能留得多久?"

我聞言一驚,便脫口而出地問:「六嬸她怎麼了?」

「還不是得了絕症!」六叔語帶憂傷,神色暗然地說:「我前幾天才帶她到市醫院去做的檢查。醫生說是淋巴癌中晚期,剛剛從市醫院做完化療回來。人已瘦得不成樣子。大便拉不出,都是靠我用手去擠,就象羊拉屎一樣,擠得一點才拉出來一點點。唉,現在她是吃也吃不下,拉也拉不出,醫生說最多能挨半年就算是好的了。」

六叔當時那種絕望的樣子,我至今記憶猶新。自然,我也就牢牢記住了六嬸得了絕症的事。也正因為如此,我每次從六叔家門前經過時,總要留意觀察一下六嬸的身體狀況。包括她化療出來不久掉光了頭髮的樣子,以及後來她長齊了頭髮,直至如今她仍象正常人一樣生活得好好的在內,一幕幕悲喜劇式的轉換,令我頗感驚奇與欣慰。自然,也就急欲一探究竟。

「老侄你是不是覺得不可思議?」見我滿臉疑惑,六叔便既興奮又自豪地大聲說:「我帶你六嬸到省腫瘤醫院去複查的時候,醫生只說是奇蹟,但他們絕不相信吃蜂蜜能治好癌症。醫生說,這只能說是一種偶然加巧合,沒有科學依據。但你六嬸生病後確實只吃了醫院開的藥,另外就是天天喝蜂蜜。不信你問你六嬸自己。」

說完這些,六叔可能是怕我不相信他的話,便把六嬸叫了過來。

「六嬸好。」見六嬸進來,我有些始料未及地跟六嬸打了聲招呼,心中感覺稍稍有些不安。畢竟,面對身患絕症的人,最忌諱的就是觸及人家的病情。倘因此引起不愉快,無異自尋煩惱。

六嬸似乎也有點不安,只見她遲疑了半晌,欲言又止。

六叔倒是十分爽朗地對六嬸說:「說呀,你反正病好了,這是鐵的事實。在老侄面前據實說就行,又不是要你講假話。」

在六叔的再三鼓勵下,六嬸終於小聲地說:「我認為我的病是喝蜂蜜喝好的,是蜂蜜救了我的命。」六嬸一邊說,一邊拿過身邊的一次性杯子對我說:「我從市醫院治療回來後,就堅持每天喝這麼一杯子蜂蜜。是一杯子純蜂蜜,不加水,也不加任何其它東西。現在病是完全好了。」

終於知道六嬸的病好了,這讓我很高興。

但同時也讓我感慨,六叔與六嬸是有多麼的純樸與善良。既便是他們自己親身經歷的事情,親自創造的奇蹟,因為得不到專家權威們的的認可,他們便深埋心底,不張揚,不誇張,唯恐誤導別人,害了別人。

我想,倘若這種事發生在一些利慾薰心的人的身上,恐怕要大做文章,甚或以此謀取暴利。比如,趁機搞營銷,哄抬蜂蜜價格,等等。

然而,我又想,善良、純潔得如同一張白紙般的六叔、六嬸,任何奇蹟發生在他們身上,都不足為怪!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