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導人向善,為何歷史上卻有四次滅佛運動,原因卻是它?

歷史在記錄 發佈 2020-04-11T01:15:23+00:00

其旨在導人向善,講究眾生平等,萬物皆有生命,認為殺生不僅是一件不人道的事情,更是神所不允許的事,人應該積德行善才能早登西方極樂世界。

佛教由倆漢時期傳入漢族地區,經歷魏晉南北朝時期,在隋唐時期達到鼎盛。其旨在導人向善,講究眾生平等,萬物皆有生命,認為殺生不僅是一件不人道的事情,更是神所不允許的事,人應該積德行善才能早登西方極樂世界。一個這樣的宗教為何在歷史上卻被險些剿滅,原因究竟如何。

我們先來說下歷史上著名的幾次的滅佛運動都有那些。他們分別是發生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魏太武宗滅佛,北周武帝滅佛,跟後來的唐武宗滅佛,後周世宗滅佛。由於其中三位帝王的諡號或者廟號都帶有武字,所以史上稱之為「三武一宗滅佛」。

魏太宗武帝,在為了統一北方,要求全民為兵,而佛教歷史可以免稅,免徭役,於是在438年下詔讓佛門內50歲以內的僧眾盡皆還俗,以緩解兵源壓力。在444下詔,上至王公,下至庶人,一律禁止私養佛門,並限期交出藏匿的佛門教徒,若有隱瞞,誅滅全家。再後來的陝西黃陵起義中,發現長安的一所寺廟中藏有兵器,懷疑佛門與其勾結,更在崔浩的建議下,下令誅殺長安城內所有的佛門子弟,焚燒一切經像。後由於太子屢次上書勸諫,隨其不納,但卻寬鬆了許多,後太子即位,下令復興佛教。

北周武帝,由於其叔叔宇文護在其父親去世後把持朝政肆意廢立皇帝,並大力推崇佛道。在公元572年誅滅宇文護後,在次年召開大會,討論儒,佛,道三教問題,並以儒為先,道其後,佛最末的排名表明了其滅佛的態度。在攻滅北齊統一北方後,實施滅佛政策,毀寺4萬,強令300萬僧尼還俗,相當於當時全國人口的十分之一。


唐武宗滅佛,由於其父兄崇信佛教,並在國內大肆推廣佛教,使得國內僧尼過多,寺廟經濟發達,大大削弱了國家的實力,增加了國家的負擔,因而即位以後開始下令滅佛,在會昌二年,下令寺廟中的犯罪者者與違戒者還俗,並沒收其全部財產,並限制全國寺廟寺眾數量,不得私自梯度。更在會昌六年,實行全國範圍內的滅佛運動,下令沒有專門發放的度牒的所有僧眾都要還俗,規定全國除長安洛陽可保留2個寺院每個寺院30個和尚,上州寺院允許保留一座,其他所有寺廟一律拆除,同時把其他外來四教一併採取相關手段廢除。

後周世宗滅佛,五代十國的其他國家也有小範圍的禁佛,但由於隋唐佛教的盛行,效果都不大。特別是世宗下旨廢除佛像時,在鎮州有一處觀音菩薩廟很靈驗,無人敢動,世宗親持大斧前往該處砍毀菩薩胸口,確立了皇權大於神權。其實還有一次小範圍的滅佛是在唐初,由於傅奕的建議加上李唐立道教為國家的原因,實行滅佛,但由於李世民玄武門之變後登基而廢除。

從以上幾次滅佛我們可以看出,主要有以下幾點影響,政治原因:佛教太過於盛行,無論高官百姓都篤信與它對皇權構成了很大的威脅,其寺眾犯罪不交有官府處置,自己私設律法,相信沒有幾個統治者會放心。

經濟原因,佛教不事生產,又不交稅,在其盛行的年代竟有全國五分之一的稅收都在寺廟當中,對當時的國家經濟造成了強烈的影響,再加上大肆用銅鑄造佛像(我國本來銅就少),占用寺廟周圍的土地,使得國家的自耕農越來越少,加速了封建小農經濟王朝的破滅。

諷刺的是,佛教在其後卻有快速的死灰復燃,但也由於這些次的打壓,佛教更加積極的與本土的道教,儒家相融合。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