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監製度在中國延續幾千年,為何一直學漢文化的日本,卻沒引進?

楊角風發作 發佈 2019-12-20T11:10:11+00:00

宦官是中國古代皇室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角色,儘管宦官身份地位,身體殘缺,但是自從宦官制度的建立就經常有宦官亂政的事情發生。

太監製度在中國延續幾千年,為何一直學漢文化的日本,卻沒引進?

太監在歷史上被稱為宦官,是專門伺候皇帝以及包括東宮、後宮在內的皇室家族成員的官員。其起源能追溯到夏商時期,在先秦和西漢時期宦官並非全部接受閹刑,但是自東漢開始宦官則全部為被閹割之後的人。

宦官是中國古代皇室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角色,儘管宦官身份地位,身體殘缺,但是自從宦官制度的建立就經常有宦官亂政的事情發生。其聲勢大的時候幾乎能蓋過皇帝,江山斷送在這群人手中也是屢見不鮮。

古代的中國是各國學習效仿的模板,尤其是中國周邊的國家例如越南、朝鮮、日本等等。就單說太監這個特殊的角色也被外邦各國學去了,但是唯獨日本自始至終其朝堂之上都沒有出現過太監,這不免讓人感到奇怪。

那麼這究竟是為何呢?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日本沒有推行宦官制度呢?我們就此問題好好聊一聊。

首先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日本閹割技術上的落後,由於地理位置和國土環境的原因日本的畜牧業非常的落後。我們生活在農村的小夥伴都知道「劁豬」,說白了就是給閹割豬的生殖器官,這樣才能保證豬肉的質量。而日本恰恰沒有掌握這門手藝,動物都閹割不了更別提人了,日本學會閹割家畜那都是1800年之後的事了。

其次是皇室地位和規模的差別,日本並不是很需要宦官這個群體去照顧皇室成員,日本的這公那院規模都比較小。而且天皇在日本也就是個象徵,實際的掌權者都是這樣那樣的幕府將軍。例如室町幕府、德川幕府等等,皇室的權力基本處於被架空的尬尷處境,政治生態環境比較簡單明了。

而中國則大不相同,古代中國的皇上沒兩手平衡術是不行的,規模龐大就會使朝堂之上派系林立。而皇上執掌的宦官隊伍是其鞏固自己權力非常重要的手段,就看皇帝自己能不能控制得好。所以說日本皇室沒有這方面的需求,而且幕府也不會允許這種威脅存在。

最後還有一點原因是時期的特殊性,日本在盛唐時期開始頻繁的與中國交流。也是這個時期中國的本土文化開始向日本輸出,而那個時期日本的時任天皇是一位女人,她沒有必須閹割男子以達到後宮不亂的需求。

不僅如此日本皇室為了保證血統的純正,他們提倡近親結婚,這也導致了皇帝與妃子之間的關係比較保險。不會發生皇帝戴綠帽的尷尬現象,妃子數量本來就少加上彼此之間足夠忠誠,閹割男性這種比較反人類的操作也就不被他們所接受了。

當然了古日本伺候皇室成員的人也不少,但是男性很少從事這類工作。無論是皇室還是幕府其內部服侍人員基本都是女性,可能在古日本國家對男性的需求比較大,這也可能是沒有引進太監製度的一個次要原因。

其實話說回來日本就是再怎麼學習,中日終究這也是兩個國家,國情是不一樣的。就像我上面所說的,古代日本未完全脫離母系社會,認為同父異母的兄弟姐妹之間可以通婚,皇室成員尤為嚴重。所以古代日本兄妹、叔侄等近親通婚極其常見,近親結婚的一大作用是鞏固王權,不使王權落於其他豪族之手,這即使是在中國古代也是無法被人接受的。

再例如我上面所說的女天皇掌政,古日本足足有8個女天皇,而中國自打盤古開天算也就一個武則天,古中國認為女人當皇帝簡直是難以想像,可是在日本確實很平常的事。

這就是國情上的區別,日本不光沒有引進太監製度,古時中國風靡一時的科舉制度在日本也吃了憋。日本貴族對權力的壟斷非常嚴重,在中國窮苦百姓能夠通過科舉改變自己的命運,從此烏鴉變鳳凰,這本來是一個很好的制度,可以說科舉制的影響一直到今天還在。然而當初古日本學習唐朝的科舉制卻是為了鞏固天皇制度,這種比較畸形的抄襲只維持了三個時代奈良時代、平安時代以及江戶時代,後來便逐漸消失了。

最後咱們回到問題,為什麼古日本沒有引進古中國的宦官制度呢?

總結如下:

一、技術方面不成熟;

二、後宮規模小;

三、女天皇比較多;

四、國家對男性的需求量大。


當然太監製度在現在看來,實在是反人類,並不值得提倡,但其作為中國歷史上濃重的一筆,也被深深蓋上了古漢文化的印記。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