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復演!國家大劇院「春天在線」系列音樂會啟幕

藝綻 發佈 2020-04-12T12:42:37+00:00

「各位網上的音樂愛好者,大家好,這段時間您過得怎麼樣呢?我自己非常強烈的感受是,幸虧喜歡音樂,否則這段日子又該如何面對自己,如何度過呢?」昨晚19:30,熟悉的時間,熟悉的人工湖和玻璃幕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漫步在國家大劇院中,一場久違的音樂會又在上演,與往日不同的是,觀眾還未到來

「各位網上的音樂愛好者,大家好,這段時間您過得怎麼樣呢?我自己非常強烈的感受是,幸虧喜歡音樂,否則這段日子又該如何面對自己,如何度過呢?」昨晚(4月11日)19:30,熟悉的時間,熟悉的人工湖和玻璃幕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漫步在國家大劇院中,一場久違的音樂會又在上演,與往日不同的是,觀眾還未到來。

這是國家大劇院「春天在線」系列音樂會的第一場,此後每一周都會與觀眾相約。「春天在線」這個名字一語雙關:嚴冬終於過去,如今正是百花齊放、草長鶯飛的好時節,音樂的祝福也是一樣的溫暖而充滿生氣;演出「在線」,觀眾可以通過大劇院官網、古典音樂頻道客戶端、微信、微博、北京日報「京直播」等多個網絡平台觀看。

目前,「春天在線」已經策劃了4場音樂會,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的音樂家們將陸續帶來貝多芬、柴可夫斯基、勃拉姆斯等作曲大師的經典樂章。特殊的時期,特殊的表演形式,不僅為觀眾送去了問候,為演奏家帶來了新的思考,也為藝術普及提供了新的可行之路。

劇院還未開放,但音樂可以走到觀眾身邊

大師會客廳里,粉刷為紅色的牆壁上掛著歷代音樂巨匠的照片,就像在他們的靜默注視下,貝多芬《c小調第四號弦樂四重奏》的旋律悠悠響起。這一刻,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首席李喆和另外三位同事劉弦、莊然、梁肖百感交集。

這是一場格外特殊的音樂會,幾架攝像機環繞著他們,而觀眾隔著網絡和手機螢幕,或許遠在千里之外。李喆坦言,「我從來沒有過這樣的體驗。」2020年的春天,註定成為他和所有樂手們回憶中難忘的一頁。

2010年,一支年輕的樂團在國家大劇院的穹頂下成軍,至今整整十年。作為大劇院標誌性的駐院表演團體,這些年來,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一直是忙碌的。「我們最近的一場演出是1月22日。」樂團總經理任小瓏說。兩天後就是大年三十,而隨著疫情的迅速蔓延,從那天起,國家大劇院先後取消了春節至四月底的演出,暫停參觀。兩個半月沒有登台,樂團從未有過這麼長的空檔期。

「演奏音樂是樂團存在的天性,我們始終覺得自己該做點什麼。」疫情期間,樂團其實也沒有閒著,國家大劇院作為藝術生產機構的腳步從來未停,推出了一系列戰「疫」主題的文藝作品,無論歌曲還是舞蹈,多多少少都能看到演奏家的身影。而不久前的3月30日至4月1日,正好是樂團建團十年的大日子,沒有什麼比音樂更適合在此時送上祝福。「出於疫情防控的需要,大家還是要保持社交距離,但音樂和生活、音樂和心靈從來都是沒有距離的。既然觀眾還無法來到現場聆聽音樂,我們就把音樂送到他們身邊。越是在這種時候,越是不能靜默、不能沒有音樂。」

「剛剛過去的這個冬天,真的可以說是『五味雜陳』。」任小瓏和演奏家們都希望用曲目抒懷所思所感,比如首場上演的貝多芬《降E大調管樂六重奏》,演奏家們將它改編為木管五重奏,旋律輝煌,一如春光明媚,但也隱含憂傷,恰似對逝者的追思和祈禱,總的來說,選曲都很「好聽」。

藝術普及新思路,網絡正形塑古典音樂的未來

「春天回來了,大劇院音樂會也回歸了。真是頂級的音畫享受,攝像錄音都非常專業。」

「這是我離貝多芬最近的一次,今天用音樂重啟我的春天了。」

「期待下次音樂會,好久沒聽過現場啊!」

截至昨晚23點,「春天在線」首場音樂會在各個平台的播放量突破2400萬次。觀眾留言傾訴,宅在家裡這麼久,他們無比期待音樂會的「回歸」。除了早已「入坑」的樂迷,還有不少新的觀眾被吸引而來,短小精悍的音樂會意猶未盡,他們開始計劃將來親自走進劇場聽一聽,「一定要去現場感受一番!」

白岩松認為,這次疫情,或許在某種程度上可以推動古典音樂,尤其是室內樂在國內的普及傳播。疫情發生以來,劇場紛紛關閉,許多樂團都在嘗試著把音樂會搬到線上,弦樂四重奏等形式的室內樂成了熱門之選。室內樂的操作相對簡單,幾人就足矣,以弦樂四重奏為例,只需兩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和一把大提琴即可,不會出現大規模的人員聚集,也更適合當下的現實條件。

線上音樂會

區別於大型的管弦樂,室內樂獨有一種魅力,在相對緊湊的空間內,幾件樂器交織變化,複雜細緻,駕馭起來有時甚至比大樂隊還要難。李喆告訴記者,他與劉弦、莊然、梁肖組成的「國家大劇院四重奏」已經有些年頭,彼此很有默契,但練習一部新作品還是要花很多的心思。貝多芬《c小調第四號弦樂四重奏》是他們此前沒有演過的新作品,全曲20分鐘左右。為了這20分鐘,四位演奏家合練了四天,算上各自在家的排練準備,時間還要更長。「大樂隊有指揮,四重奏只能靠演奏家音樂素養和認知上的統一。」李喆介紹,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習慣,把各自的稜角磨合得圓融一體,這個過程甚至可以說是「痛苦」的,「說得好聽是『碰撞』,說得直接一點就是『吵架』,但大家的目的都是要把曲子拉好。台下再怎麼爭論,沒關係,上了舞台,我們就要做到整齊完美。」這段特殊的日子,不僅給了演奏家靜心磨礪的時間,也給了觀眾更多接觸和喜愛室內樂的機會。

線上的模式,也讓音樂的腳步走得更遠。劇場內的音樂會,因為空間、時間等種種客觀因素的限制,至多只能容納上千名觀眾。以首場2400萬的播放量為例,如果一場音樂會能容納1000名觀眾,要達到同樣的人次,需要音樂家在60多年的時間裡堅持每年365天不間斷地演出,這是他們終其一生也難以完成的目標。相較之下,網絡的承載力幾乎是無限的,不論身在何方,點亮手機螢幕,音樂便旋即而至,這是實體劇場無論如何都不具備的優勢。已經有觀眾建議,將這種「權宜之舉」的線上音樂會固定下來,作為「常規」的演出內容。網絡正在從多方面形塑著古典音樂的未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