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威,皇袍加身的祖師爺,手把手教趙匡胤怎麼開國

腦洞歷史觀 發佈 2019-12-19T19:28:50+00:00

今天跟大家介紹中國歷史上的一起皇袍加身事件。簡單前情提要一下,後漢皇帝劉承祐為了從大臣中奪回權力,發動奇襲,殺死了朝中的數位執政大臣,又下密令誅殺在外領兵的大將郭威。沒想到郭威趁機起事,帶兵殺回京城。交戰中,劉承祐被亂兵殺死。

今天跟大家介紹中國歷史上的一起皇袍加身事件。

簡單前情提要一下,後漢皇帝劉承祐為了從大臣中奪回權力,發動奇襲,殺死了朝中的數位執政大臣,又下密令誅殺在外領兵的大將郭威。

沒想到郭威趁機起事,帶兵殺回京城。

交戰中,劉承祐被亂兵殺死。

按理來說,郭威肯定要當皇帝了,但郭威的帝王之路才剛剛開始,他需要一場精心的謀劃來使自己的帝王之路更為順暢。


郭威邁向了皇宮,去完成此次征途的最後一步,好去摘取得人生當中最豐盛的果實。

今天的我不再是寄人籬下的孤兒,不再是流浪天涯的浪子,不再是混跡街頭的小霸王,不再是狼狽不堪的待崗軍士,不是替人佐治的師爺,自然,也不是擔君之憂的臣子。

從現在起,我將是自己的主人,從現在起,我該做天下的主人。

郭威信心滿滿走向皇宮,很快,他就看到了美妙的前景,文武百官早已經列陣等侍他的到來。

最前面的是宰相馮道。

是熟人就好辦了。郭威加快了腳步,可他馬上發現了不對。按以前的經驗來看,此時,馮道先生應該率領百官前迎,然後遞上一個叫勸進的文件,讓郭威趕緊為天下著想,登基稱帝。

但馮道站在原地,表情放鬆,雙手自然下垂,袖裡不似有乾坤。

郭威心裡一發虛,狐疑的性子又出來了,走到馮道面前,不自覺的雙手相交,頭又不爭氣的低下了去,對著馮道行了一個拜禮。

馮道抬頭挺胸,毫不客氣,坦然受了郭威一拜,然後慢文斯思地說了一句:

「侍中大人此行不易啊!」

聽到此句,郭威出了一身冷汗。

馮道是五代造反運動的風向標,當前任老闆被打倒,新的董事局進駐皇宮裡,馮道總是第一時候送上勸進表。這個東西純屬表面文章,可表面文章也是必要的,總不讓人自己推舉自己當皇帝吧。

難道馮道這回終於酲悟,要為前朝殉道?

為朝廷殉道在馮先生的職業道德準則里是找不到這一條的,而馮道更不會為了後漢皇朝想不開,畢竟在後漢朝,馮道只是一個閒人。

馮道的反常舉動全在那句話里表露了出來:「侍中大人此行不易啊。」

這是一句奇怪的話,因為郭威這一趟實在太容易,數天時間就殺到京城下,搞了一次比演習還不如的衝鋒就站在了皇宮前面。

於是,馮道的這句話是一句反話,意思是,侍中大人這一趟可真輕鬆啊。隱藏在這句話後面,是馮道真正要提醒郭威的:

小郭啊,事情還沒有真正結束,真正的考驗現在才開始。

郭威馬上領悟了這句話。

是的,說成功實在太早,真正的較量現在才開始。

此刻,郭威同志的腦海浮現出了後漢開國皇帝劉知遠的音容笑貌。

在人生的道路上,劉知遠可謂是郭威的導師,正是在劉知遠的身邊,郭威才從一個魯莽的軍官變成一位謀定而後動的勝負師。現在,劉老師已經不在人間,可郭威並沒有成功畢業,因為劉知遠為學生郭威準備了一場畢業考試。

劉知遠對自己的老班底相當器重,可器重跟信任並不能划上等號,在將兒子託付給四大輔臣時,劉知遠早就埋下了制約的力量。

從太原出發進軍汴都時,劉知遠做出一個任命,將兄弟劉崇任為太原留守,在那以後,再也沒有調動過劉崇。

在太原起事的劉知遠十分清楚這座城市的重要性,只要將這座城市置於自家人的管理下,無論其他藩鎮造反或是朝中大臣鬧事,劉家總有反擊的力量。

而劉崇僅僅是劉知遠布下的棋子之一。在徐州,有劉知遠的養子劉贇出任節度使,這位劉贇原本是劉崇的兒子,後過繼給劉知遠。在許州,擔任忠武節度使的是劉知遠的另一位兄弟劉信。這兩個地方也不是一般的軍鎮。

當年本人挑燈夜讀《射鵰英雄傳》,讀到王重陽詐死用一陽指破掉了歐陽鋒的蛤蟆功時,不由得擊掌叫絕,但自從本人的閱讀從武俠轉到史書後,就發現虛構的東西並不一定比真實更能讓人震驚。

劉知遠是真的死的,但他的安排卻還活著,成為了郭威面前最大的障礙。

這是郭威的畢業考,只有通過這個考試的人才能真正取代導師的位置。

這是一道難題,思索之後,郭威終於找到了解題的頭緒。

頭緒是:退!

謀定而後動,知止而有得。


打起精神,郭威走向考場(皇宮),他要去見劉知遠留下的監考老師:李太后。

面對著李太后,郭威沒有擺出勝利者的姿態,反而認真向前任老闆娘提了一個可行性建議:

「軍政事務繁重,還請早立君王。」

李太后是一個堅強的婦女,在聽到兒子的死訊後,她沒有跟著弟弟逃跑,也沒有陷入悲傷,更沒有搞玩火上吊投湖等愚蠢的行為。

死是容易的,不赴死才是人生的道路。

事實上,李太后是一個比較樂觀的人,在郭威南下時,她還主張跟郭威講道理。

聽到郭威的建議後,李太后看到了希望的影子。

一切還有可挽回的餘地!

於是,對於郭威的提議,李太后馬上做出了回應,列了一個傳位名單,羅列了四位候選人。

「河東節度使劉崇,忠武節度使劉信,皆高祖之弟,武寧節度使劉贇,開封尹劉勛,高祖之子,你們大家去商議選擇適合的人選吧。」

很快,選舉會議在郭威的主持、百官的參與下順利召開,並成功選出了接班人。

「請立劉勛為嗣!」

從血緣上看,劉勛是劉知遠的親生兒子,自然是最佳人選。可聽到這個結果,李太后苦笑:「勛已經久病在床。」

注意這個久字,劉勛的病不是小病,也不是一天二天的事情,李太后宣布成績無效,重新考試。為了表示公正性,李太后下令將劉勛抬了出來,果然,弱不禁風似黛玉,氣若遊絲如可卿。

沒多久,郭威的第二個答卷送了上來。

「請立劉贇為嗣。」

李太后露出了滿意的表情,這才是她真正需要的答案,劉贇年輕,又是劉知遠的養子,還有其親父劉崇坐鎮太原。有他接位,劉家天下還有希望。

李太后批准了這個建議,並立刻讓郭威派使者前往徐州接劉贇,這個使者是馮道。


現在讓我們來解讀一下這一場奇怪的嗣位選舉。解讀歷史有很多方法,最直觀的方法莫過於代入法。

如果你是郭威,你願意選擇誰來當皇帝?

當然,在做這個題目之前,我有義務給各位解讀一下這四個選取項。

第一個劉崇,劉知遠的弟弟,中年偏老男人,有心機,有實力,有兵馬(坐鎮太原),當然,估計也有想法。

第二個劉勛,劉知遠的親生兒子,重病在床。

第三個劉贇,劉崇之子,年輕,據記載,此人還挺聰明,手裡有兵,坐鎮徐州。

第四個劉信,劉知遠的弟弟,此人倒是個實在人(注意,不是褒義),沒什麼心眼,也沒什麼想法,自然實力也相當一般。

郭威的目標就是選出一個人,讓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現在,請選擇!

如果你選劉崇,恭喜你,你出局了。我們可以推算一下,當劉崇接到繼位通知後,一定會南下,也一定會領著兵馬南下,到時,你讓還是不讓?讓就只有吃啞巴虧,不讓就理虧附帶開打。

所以,這是一個下下策。

接著選吧。

劉勛?

好的,說明你已經上道,知道挾天子了,但必須得說,就算挾天子也未必能令天下,因為劉知遠布下的三枚棋子依在那裡,不離不棄,讓你心煩。

再來吧?

我相信你是不會選劉信的,要是劉信進了京城,外有兄弟侄子,內有嫂子李太后,郭威指不定要到地府跟先下去的三位大臣湊一桌打麻將了。

難道只能選劉贇?

是的,正確答案正是劉贇。我們來分析一下,劉贇只要離開了徐州就不會有什麼作為,到了京城很容易控制,而只要將劉贇控制在手裡,劉崇就不敢亂來,劉信嘛,頂多是一個起鬨的,沒人帶頭,他連喲喝都不會喊一聲。

更妙的是,郭威選出了這個對自己最有利的結果,卻讓李太后也興高采烈。

權謀的刀,殺人豈只無形,簡直是讓你愉悅的引頸受刃。

一切都在郭威的掌控之中,不久後,劉崇就主動上套了。

劉崇實力很強,據記載,他本來就跟郭威有些過節,這些年一直在太原招兵買馬,在聽說郭威第一次進京時,還糾集隊伍準備南下,可很快他又打消了這個念頭。

因為郭威把他的兒子劉贇選為了皇帝。

做皇帝雖然刺激,但太上皇也差不到哪裡去。

劉崇大喜,立刻向開封派出使者,證實一下這個消息。

見到太原的人,郭威請使者靠近,然後撥開衣領露出他脖子上那隻飛雀:

「劉公,請放心吧,自古那有雕青天子!」

放心了,放心了,劉崇刀槍入庫,馬放南山。

其實,太原也是有明白人的。正當劉崇做著太上皇的美夢時,他的副官太原少尹太原少尹李驤一語道破了郭威的計劃:「事情到了現在這個程度郭威怎麼可能還做漢臣,這裡面一定有問題,劉公趕緊發兵下太行,以觀事態發展。」

劉崇死死盯住李驤,一聲暴喝:

「書呆子,敢離間我們父子!拖出去給我砍了。」

這證明,人要是犯起傻來,攔是攔不住的。

馮道正在去接劉贇的路上,劉崇正在找當太上皇的感覺,接下來自然是劉信。

其實這是一個無足輕重的人。

劉信同志這一個月來可謂一驚一乍,暴喜暴悲。初聽到楊邠們被幹掉之後,馬上大擺宴席,請客吃飯,就差放鞭炮發喜帖,原因很簡單,他跟楊邠有點過節。

老楊頭死了,總算出了一口惡氣!

可惜,這口氣沒出長,得知郭威在鄴都發兵入京時,劉信又陷入了焦慮當中,據說達到了吃不下飯的地步。

節食活動初見成效,事態風雲突變,劉信又大叫:

擺酒,與諸君痛飲。

他的侄子劉贇被選為皇帝。天下,還是劉家的天下,我有何憂。

醫生告訴我們,把胃口跟心情關聯起來是錯誤的,這樣的關聯極容易造成餵食的不規律性,導致胃酸失衡,進而影響身體健康。

郭威只是退了一步,做了一個選擇題,就破解了劉知遠留下來的考卷,接下來,他只要坐等著劉贇上門就可以了。

老天爺是不會輕易讓一個人達成所願的,正當一切按部就班時,突然發生了一個突發事件。

從鎮州刑州傳來消息,遼人大舉進犯,連下兩城。

接到這個消息,最高興的莫過於李太后。

選完接班人,李太后鬆了一口氣,她已經憑藉一己之力將後漢朝從懸崖上拉回了一步,可很快,她就察覺到了郭威的意圖。

要是劉贇進京被郭威控制住了怎麼辦?

這是一個無法解決的難題,直到遼兵進犯的消息傳來。

天佑漢室!李太后抓住了這最後一根稻草,下令郭威率兵出京,北上抗遼。

在不安中,李太后聽到了滿意的答覆,郭威沒有任何推辭,第二天就率領部隊出城北上。

離去吧,到你的河朔去,越遠越好。

一場亡國的危機似乎就這樣平息,她的養子正日夜兼程從徐州趕來,她的勁敵已經離去。大局又回到劉氏的手中。

在五代中,李太后也算是頗有政治智慧的一位女性,可惜,她的主業畢竟是家庭婦女,而不是政治,所以對政治鬥爭的殘酷性與複雜性缺乏必要的認識。

在成功的喜悅之下,李太后忽略了一個重要的事情。

在離開之前,郭威將心腹王峻、王殷留在了京城內。

李太后以為考試已經結束,郭威交了白卷,認輸走人。可接下來,郭威交出的才是他真正的答案。

公元九五零年的十二月初一,郭威率領大軍出京城北上。

郭威走得很慢,磨磨蹭蹭十來天后才到達滑州,連黃河都沒過。

為了了解一下郭威的節奏,我們可以比較一下,當日郭威從鄴都回京要說法時,十五日出發,第二天到達澶州,然後過河到達滑州時不過十八日,又用一天,郭威就從鄴都來到了開封的郊外,數百里的路,郭威只用四天就走完了。

現在郭威要去北方打仗,花了十來天,才到滑州,就是雨濕路滑兼路有妖精都無法解釋。

真正的目的只有一個,先前的快速只是趕在各路勤王軍進入開封之前抵達,而現在的慢,也是有目的的。

時間是寶貴的,但爭分搶抄是時間的奴隸,要做時間的主人,最重要的是掌握節奏。

到達滑州後,郭威下令休整,然後開始等侍一個人的消息。

現在,是時候說一說馮道了。

馮道是這個時代的傳奇,後人總結了一下,馮道一共侍奉過四朝十君,堪稱五代活標本,官場不倒翁,後人對馮道這種毫無職業道德,頻繁跳槽的行為進行了深刻的批判,並認為其臉皮太厚。

事實上,馮道同志能做到鐵打的大臣,流水的皇帝並不只是因為臉皮厚,因為在亂民里,存活是一項技術要求很高的活。在這裡,百戰百勝的將軍無法辦到,權傾朝野的大臣無法做到,九王之尊的帝王更無法做到(皇帝死得快),只有一種人可以做到:聰明的好人。

馮道是一個眾所公認的好人。

經常做好人好事,還有頭腦,這樣的人才能在亂世中存活下來,憑著這兩樣,馮道一直將自己的命運掌控在自己手上,基本上,只有他玩人家,沒有人家能玩他的。

這個記錄被郭威打破了。

當聽到自己被指派為奉迎劉贇的使者後,馮道大驚失色,並做出一個非常失態的舉動:手上的朝芴沒拿穩,掉在了地上。

有人解讀,馮道是因為聽說郭威自己不當皇帝而感到驚訝。

說這個話的人應該是不太了解馮道,馮道先生是何許人也,他才不關心誰做皇帝,就是放只猴子上去當皇帝,他照樣喊著萬歲行大禮。

他所驚的是自己接受了一個危險的任務。

要是劉贇發覺了郭威的真實用意,自己跑去徐州,豈不是送死?

郭威啊,郭威,你也太不講究了,我好心提醒你,你卻讓我去衝鋒。

想到這裡,馮道馬上找到了郭威。

「侍中真想讓我去?」

郭威舉手發誓,表示馮公不要擔心,自己的確是想奉迎劉贇,這趟差事就辛苦一下馮公吧。

編吧,這天底下你騙得了所有人,但騙不了我。

收拾一下,馮道上路了,行出京城,他對左右說道:

「我一生都不說假話,這一回只怕要傳一次假話了。」

郭威選擇馮道去接人並不是要把老師傅往火坑裡推,而是馮道不出山,只怕引不出劉贇。

劉贇並不是一個笨人,當然知道京城是龍潭虎穴,他的隨從也提醒他不要輕易出發,最好跟他爹聯繫一下。可劉贇看到馮道,完全放下了心。

雖然後人(尤其是宋人)對馮道相當不屑,但在五代,馮道先生的金字招牌是很響亮的。

馮道都來了,是該上道了,畢竟這世界上沒有人能經得住帝位的誘惑。

行到宋州,劉贇停了下來,然後往駐紮在滑州的大軍派出了慰問的使者。事後看來,這是一個缺心眼的舉動。

郭威正等著這個信號。

優秀的領導者能把自己的裝進意志的大腦。

用一道偽造的詔書,郭威將自己的憤怒變成了軍將的憤怒,縱兵搶奪一天京城的高官,郭威把自己的目標轉變成士兵的目標。

在劉贇的使者是拿著大包小包的東西來到滑州的,這些剛發過橫財的士兵自然看不上這些小東西。

「不要不要,我們已經搶過京城,要是劉氏接著當皇帝,我們還有活路嗎?」

聽到這個消息,郭威當場起立,下了一個命令:

起軍,過黃河,北上。

什麼,還要北上,這皇位還要不要了。

此時,郭威的腦海里浮現出劉知遠的面孔。

不要急,不到最後時刻,永遠不要露出自己真正的面孔。

十五日,大軍開拔,離開滑州,前往澶州,據記載,這一段百餘里的路途,他們用了四天。

時間一天一天過去,士兵們越來越煩躁,他們已經將京城的大官們得罪光了。可他們越煩躁,郭威就越放鬆。

對時機的等待,對人心的掌控,這些都曾是劉知遠教給他的。現在,他要將所學發揮淋漓盡致。

《烏合之眾》里寫道:群體不善推理,卻急於行動。它們目前的組織賦予它們巨大的力量。

這是一群精神處在崩潰邊緣的烏合之眾,操縱它的是那位穩坐中軍帳的人。

十九日,大軍終於抵達澶州,郭威告訴他的部下,大家先休息一晚上,明天接著出發。

還要出發?

雖然這些士兵出生入死,可依然受不了這種精神上的折磨,第二天的早上,烏合之眾終於展現了它巨大的力量。

清晨,澶州,牙府。

太陽露了一個頭,郭威先生悠悠哉哉洗了臉,大概他也在想這幫人什麼時候覺悟吧。

大不了再拉練一兩天。

不必了,郭威聽到一陣喧譁聲,喧譁聲越來越大,顯然,這些人正在朝牙署里奔來。

郭威露出了一絲不宜察覺的笑容,然後,下令:

「把門關起來,任何人不准放進來。」

為人進出的人門關上了,為人登基的牆還在,士兵們雖然陷入群體意識也不能自拔,但翻牆還是會的。很快,這些經常鍛鍊爬牆術(攻城必備)的士兵紛紛進入了院內,宣讀了他們的需求:

「天子須侍中自為之!」

天底下,我們只服郭侍中一人。

士兵一哄而上,搶出了郭威,不知道那位兄弟,大概入伍以前是當裁縫的,撕裂了一面黃旗,現場做成黃袍披在了郭威的身上。

據說,面對這個突變,郭威完全沒有心理準備,形勢又是如此逼人(說喜人也行得通),連勸說的餘地都沒有。而他身邊武藝高強的護士又恰到好處的全部躲了起來。

今天的郭威大概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質了。

對於這一幕,大家可能比較眼熟,事實上,就在十年之後,邊境也傳來了遼軍入侵的消息,一位禁軍將領率部隊前往北方抵禦遼軍,行至開封城郊的陳橋驛發動兵變。史稱陳橋兵變,兵變將領便是宋太祖趙匡胤。

趙匡胤皇袍加身這一傳奇故事常令人讚嘆歷史的戲劇性,但必須得說,趙匡胤得向郭威同志交納專利使用費,他的回馬一槍不過是山寨郭威的,而且有證據顯示趙匡胤非常有可能全程目睹了郭威皇帝的製造過程,因為在鄴都時,趙匡胤就投到了郭威的帳下。

老一輩的進修者已經順利通過考試,新的學生正全神貫注的學習著這一切,然後期待著屬於自己的考場。

五天以後(注意時間),被「脅迫」的郭威回到了開封城外,在那裡,郭威終於等到了他期待中的東西:百官勸進。

順便說一句,馮道正陪著劉贇在宋州提心弔膽,要是馮先生在現場,只怕這個勸進的頭功別人是無法跟他搶的。

是我的永遠是我的,如果屬於我的東西還沒有來到,那只能說明自己還不夠努力。

這一次的郭威是真正的此行不易了。

郭威在城外軍營駐紮下來,靜心等待李太后的表態。

要讓皇宮內的那位固執老太太輕易投降是不容易的,郭威下了一個命令:讓馮道回來吧。

總算想起老師傅了。

馮道先生已經焦頭爛額。

就在數天前,宋州衝進來了一隊兵馬,這是留守在京城的王峻派出的兵馬,抵達宋州後,這支部隊將劉贇控制了起來。

馮道是何等聰明的人,他馬上猜到郭威已經動手。與此同時,馮道驚恐地意識到,自己性命堪憂。

對方只要知道被耍了,那馮道就是將對方引入包圍圈的放牛娃,隨時都有被消滅的危險。

從馮道先生的一生來看,這大概是他最危險的時刻。

數十年的官宦沉浮,大風大浪見慣,難道今天要折在這裡?

關鍵時刻,馮道先生髮揮心理素質好的特長,不斷告訴自己。不要害怕,越是危急的時刻,越不能發慌。

馮道先生的演技是過關的,別人緊張得睡不著,知不下飯,而馮道像沒事發生一樣,經過這一番運作,劉贇跟他的親信們迷惑了。

難道馮道跟我們一樣,也是受騙上當的?

馮道又一次矇混過關,可關鍵時刻,徒弟郭威又坑人了。命令傳來,讓馮道一個人先進京,其他人留下來。

不要再裝無辜了,為什麼郭威別的人不宣,就宣你一個人!

侍衛抽刀在手,準備送馮道上道。

「慢著!你們不要亂來,這個事情跟馮公無關。」

救下馮道的是劉贇。

蕭伯納說人生有兩齣悲劇,一是萬念俱灰,另一是躊躇滿志。 劉贇在短短的一個月內就嘗夠了這兩種悲劇,當日躊躇滿志進京當皇帝,鑼鼓開道,萬歲之聲不絕於道,以至於忘了看清前面的危險。失敗之後又是萬念俱灰,連拉個墊背的心情都沒有。

自己已經失敗了,又何必徒添一條人命。

馮道遁道而去。

在一支兵馬奔赴宋州控制劉贇時,王峻調動了另一支部隊奔向許州,這支部隊號稱是去察工作,維持治安(巡檢)的。

當外來的兵馬殺進許州時,早已經被郭威折騰得夠嗆的劉信終於崩潰了。他也沒有麻煩組織,也沒有再跟胃較勁,直接找根繩子上吊了。

想劉知遠也是稱雄一時的霸主,怎麼會有這種窩藏的兄弟。

劉信死了,馮道又一個人回來,李太后終於認輸,這是一位有智慧,有良心,有大心臟,有謀略的四有老太太,但無奈,她遇上的敵人太過強大。

公元九五一年的正月初五,李太后交出了傳國玉璽,下誥令郭威登基為帝。

經過一番檢索,郭威一竿子清台,直接找到了郭姓始祖周朝的虢公(虢郭同音)。既然是周朝皇族後人,那國號不叫周自然對不起列祖列宗。

於是,郭威遂定國號為周。為了跟前面的周朝區別,史稱後周。

這就是郭威的故事。

看歷史遠比看小說更為有趣,歷史就是一個有著無盡謎題的長卷,還可以從中學到許多的知識。

從來沒有一個國家像我們中國一樣有這樣完事豐富的歷史記錄,人類社會活動的所有變數都寫在了中國的歷史書里,你想看問題更通透,可以去讀歷史,想少踩坑,可以去讀歷史,想搞清楚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可以去讀歷史。甚至當心情不好時,也可以去讀歷史

成千上萬人的生死榮枯,被你一頁翻過,多少王侯將相在你的指間滑過,與你對話的都是帝王將相,你還會被眼前的小問題困惑住嗎?

一部《資治通鑑》,寫透了人生百態,寫盡了帝王將相,權術謀略。

很多人都喜歡看《資治通鑑》,最多的看了十七遍。

」一共一十七遍。每讀都獲益匪淺。一部難得的好書噢。恐怕現在是最後一遍了,不是不想讀而是沒那個時間囉。」

「中國有兩大書,一曰《史記》,一曰《資治通鑑》,都是有才氣,又不得意的境遇中編的。看來,人受點打擊,遇點困難,未嘗不是好事。當然,這是指那些有才氣,又有志向的人說的。沒有這兩條,打擊一來,不是消沉,便是胡來,甚至去自殺。那便是另當別論。"

當然,《資治通鑑》是文言文,如果大家沒有古文功底,可以選擇白話文,但白話文就存在一個翻譯的問題,如果版本不好,翻譯出來的東西就不準確。

我一般給大家建議入手《白話資治通鑑》十套裝,這本書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由台灣大學國文教授、博士生導師黃錦鋐領銜主持,集中台灣多家院校27位教授、學者,歷時3年,合譯而成。

大家知道,台灣出了很多有名的詞人,比如寫出《東風破》、《菊花台》、《青花瓷》的方文山。他們給人的感覺就是國文功底很紮實。

原因就是他們成長的年代,正是台灣提倡復興中華文化運動的時候。

當時台灣有一個「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會」,專門負責推行國學。

工作之一,就是出版大量的古籍,《周易》、《老子》、《詩經》等等。

而為了讓普通學生和讀者也能看懂史記、資治通鑑,他們就組織專家編寫了《白話史記》、《白話資治通鑑》。

這套書尊重原文,逐字逐譯,不多增一個字,以求貼近、還原《資治通鑑》本義。不以「現代眼光」作解,更不平添枝葉。而且是全本。

裡面有重要人物畫像

有簡明皇帝譜系表、官制簡表。出來後得到了國學大師錢穆跟臺靜農的推薦。

做為歷史愛好者,入手這一套非常划算,因為這一套在頭條做活動,一套十大本,原價498,現在頭條讀者只要208,可以說是很超值了。

愛好歷史,家裡一定要備這樣一套書,沒事的事情翻一翻,就會發現看問題的角度會完全不一樣。
不需要像看十七遍,能夠全部看一遍,重點的部分看上三四遍,就非常不錯了。
大家可以點下面的連結購買,我們按訂單時間發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