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美騎之選:山地車整車盤點(上)

美騎 發佈 2019-12-19T20:22:11+00:00

轉眼就到了2019年的年底,想必各位小夥伴們的上司們都開始讓各位做年終報告了吧。反正卑微的筆者我在學校里是有好幾篇要寫。話說回來各大廠商也該為2019年交出份「年終總結」了,這一年各大廠商都在暗自較勁。新的產品、新的技術層出不窮。

轉眼就到了2019年的年底,想必各位小夥伴們的上司們都開始讓各位做年終報告了吧。反正卑微的筆者我在學校里是有好幾篇要寫。話說回來各大廠商也該為2019年交出份「年終總結」了,這一年各大廠商都在暗自較勁。新的產品、新的技術層出不窮。前幾天卑微寒靜,為各位觀眾老爺盤點過那些公路車們了。咱今天來盤點盤點2019年那些「有點東西」的山地車(限於篇幅原因,筆者僅選取部分筆者覺得「有點東西」的整車)。

咱先看看,山地車最初的樣子—— XC山地車。

1、Specialized EPIC

Epic是一款集合specialized各種黑科技為一身的頂尖XC車型。在2017年Epic也迎來脫胎換骨般的全新升級。新的Epic取消了specialized引以為傲的FSR設計,轉而變成一台單轉點軟尾。後軸前方的轉點取消之後,依靠後上叉的輕微彈性形變來配合避震器的壓縮。這樣的改變帶來顯著的減重效果(與上一代Epic相比,S-Works級別的Epic減重達335克,Expert和Comp版本減重更是高達525克)。

除此之外,Epic的當家科技Brain技術,也得到了進一步的升級優化。Micro Brain避震器的核心裝置,它安裝在車架末端靠近花鼓處,位置相比以往更加接近後軸位置,對後輪震動反饋更為靈敏直接。(Brain系統是套檢測到路況,並根據路況控制內部的氣壓閥,通過控制避震系統阻尼油流動,從而達到控制避震自動打開或鎖死的效果的一套機械智能裝置。

美騎連結:http://www.biketo.com/product/36569.html

2、Specialized EPIC HT

Specialized全新的硬尾XC Epic Hardtail在2019年發布。相較上代的Epic HT變得更加的輕量、舒適、靈活以及穩定。specialized的研發團隊對每層碳布的形狀進行精細調整,消除不必要的重疊碳布疊層,並且在頭管、五通等關鍵部位使用新型碳纖維材料和更複雜的疊層,從而做到減輕重量的同時強度不減。最終為Epic Hardtail帶來了驚人的重量數據——S-Works版本車架僅重775克(M號),這為車手帶來更加迅猛的加速以及爬坡時的體力節省。S-Works Epic Hardtail超輕版整車重量僅為7.96kg(都為常規產品,沒有採用超輕產品,雖說都是頂級產品,但這是部可以上戰場的戰車呀)。車架較上代Epic HT最大的變化就是變彎的立管,用以吸收硬尾所帶來的顛簸衝擊,加上纖細的後上叉,車架所帶來的舒適性得到了極大的提升。Epic Hardtail遵循時代潮流,變得更長、更低趴。值得一提的是Epic Hardtail除了S-Works版本車架使用FACT 12M碳纖維,其它版本均為FACT 11M碳纖維。也就是說最低花13990rmb就可以獲得使用次頂級車架的整車。

美騎連結:(試騎體驗報告)http://www.biketo.com/product/42672.html

3、TREK top fule

TREK Top Fuel是TREK旗下適應XC競賽和山地馬拉松騎行需求的一款戰車,在2019年它也迎來了大換血。全新的Top Fuel用TREK的話來說就是「競賽血統與長行程自行車的可靠操控相結合」。從TREK對於自家戰車的評價我們就能看的出來,Top Fuel已經不再「純潔」,它從一台純粹的競技XC軟尾變成了一台多用途山地車。擁有可以媲美競技XC 軟尾的操控性,同時Top Fuel還擁有堪比林道車的越野能力。之前的 Top Fuel 車型採用 100mm 前後避震行程,而全新的Top Fuel 車型的前避震行程為120mm,後避震行程為 115mm。幾何方面也隨著進行了改進,更加激進, 同時還擁有Mino Link 可調幾何結構,提供精確穩定的操控性。全新Top Fuel 系列中的每款車型都配備更寬的車把和更短的把立,以及升降座管和一個 TwistLoc 雙控鎖定裝置,可以輕鬆同時鎖定前後避震以進行衝刺和爬坡。當然Top Fuel依然擁有TREK久負盛名的ABP結構。

4、Canyon lux

Canyon Lux伴隨范德普爾在山地世界盃上征戰四方。全新的Canyon Lux在2018年亮相。像是「浴火重生的鳳凰一樣」,全新的Lux和上一代是完全不同的戰車。現在,減震器是水平安裝的,而不是垂直安裝的,整車看上去更加簡潔清爽。Canyon Lux在避震系統上主要進行了兩項項優化,提供更好的懸架避震曲線(與DH Sender開發的三段式懸掛系統相同。行程初段小顛簸敏感,中段開始很快變得穩定,在末端則變得更加穩定。),提升零件的耐用性(順帶減重,像是在連杆等部位)。全新Lux延續了以前Lux的「 flex-pivot」設計,後上叉在避震運作的過程中形變彎曲,配合避震運作,而不像許多設計那樣使用軸承。還有很有趣的一點是,這款碳纖維車架選擇使用公路制式的平裝式後夾器。Canyon說它令Lux降低了23g,並將制動力集中在後下叉,使後上叉可以彎曲。Lux上管設置了Canyon招牌式的IPU碰撞保護裝置,還在後軸使用了Canyon的Quixle免工具QR桶軸設計。桶軸的手柄整齊地隱藏在桶軸中,拆卸無需任何工具。

美騎連結:http://www.biketo.com/product/38197.html

5、Scott Spark RC

看完范德普爾的御用戰車,我們再來看看他的老對手尼諾的御用戰車——SCOTT Spark。SCOTT Spark使用SCOTT先進碳纖維堆積工藝製成的,HMX碳纖維。除此之外,SCOTT還對於其碳布的疊層進行優化,車架整體752個單層碳布經由專業人員手工堆疊組成。這為SCOTT Spark 在保證強度的前提下帶來了輕量化,SCOTT-SRAM車隊的Spark RC 900車型的車架組基準重量僅為1779克(包含後避震)。SCOTT Spark設計的核心在於下沉式的避震器安裝位,後下叉轉點儘可能的延伸並靠近倒沖式避震器的下端轉點。從而在相同軸距下提供更長的避震行程。

6、TREK Supercaliber

Trek Supercaliber是TREK全新開發的一款XC軟尾。這款戰車發布前就在山地世界盃上頻頻現身,只不過被遮住了避震部分。TREK Supercalibe是一款集合硬尾和軟尾優點的「跨世戰車」。過去TREK也曾嘗試過這種風格的自行車——近20年前TREK的STP,但在性能上總是存在一些妥協,TREK Supercalibe的出現就是再一次的嘗試。Supercalibe擁有獨特的整合式IsoStrut減震,可以提供60mm的避震行程。這是TREK攜手 FOX 避震工程師打造的結構化、車架集成式可調避震器。IsoStrut具有空氣彈簧和阻尼器,可以根據騎手的需求進行精確調校和調校,並且可以完全鎖定。同時通過將IsoStrut減震作為結構組件集成到車架中,減少常規軟尾所需部件降低重量,還為Supercaliber的帶來遠高於傳統軟尾車型的剛性。對了,IsoStrut減震也可以和常規避震一樣進行維修。這是款花費工程師數年心血造就的終極競速機器。

美騎連結:http://www.biketo.com/product/42896.html

7、Cannondale F-Si

全新的Cannondale F-Si,伴隨著全新的「左撇子」Lefty Ocho前叉發布在2018年發布。全新的F-Si車架重量僅為900g(較低等級的低模量碳纖維F-Si車架,其重量為1100克),比上一代減重80g。在減重的同時,得益於加強Ballistec碳纖維鋪層概念的應用,車架在減重的同時增加耐用性,保護車架容易受到衝擊的區域,同時提供每個區域的強度和剛性。全新的F-Si還採用了不同尺寸車架管徑不同設計,已達到每個尺寸都可以擁有均衡剛性(尺寸越大,管徑越大,反之越小)。F-Si還擁有OutFront幾何,為車架帶來更接近林道車的幾何。伴隨F-Si一同更新的還有Lefty Ocho前叉。其由原先的雙肩設計轉變為單肩,同時採用標準規格的錐形舵管。其內部也得到了全新設計,其內部氣室體積變得更小,用戶的體重適應範圍更寬,同時還保持可調節性。新款碳纖維版前叉重量為1446克,減輕了250克。鋁合金版本則為1735克,與上一代碳版一樣輕。

美騎連結:http://www.biketo.com/product/37865.html

接下來我們再來看看,近年來大火的,充滿樂趣的林道車。

1、specialized stumpjumper

Specialized Stumpjumper自1981首次推出,經歷多次的更新換代,而2018年的這一次,可以說是脫胎換骨。Stumpjumper採用和Demo相同的前三角單臂設計(不少人都覺得這一設計會出現在下代Enduro上,沒想到吧,出現在Stumpjumper上了)。前三角的右側臂將後三角和後膽的三個安裝點連接到前三角上,這增加了在顛簸時的車架剛性和操控性能。此外,當後三角懸架處於活動狀態時,車架撓曲變形被最小化。specialized還對每個尺寸的車架進行優化,以達到最佳的剛性和重量。Specialized重新設計並改善了新款Stumpjumper上的FSR避震結構。最後為Stumpjumper帶來了靈敏的小震動反饋靈活而又擁有結實的中段行程及打底保護。Stumpjumper輪距變得更長、更具侵略性,搭配更短的把立,短的座管允許騎手選用更長的升降座杆。(EVO版本更加激進,採用全新的s幾何尺碼劃分)Specialized 提供三個版本的Stumpjumper,Stumpjumper短行程版(ST);標準版Stumpjumper;以及下坡取向的激進版本Stumpjumper EVO(該款2019款僅提供鋁合金版本,2020款開始提供鋁合金版本)。

美騎連結:http://www.biketo.com/product/37631.html?all=1#page_0

2、Giant Trance

時隔五年Giant Trance再一次擁有29er的選擇了。新款Trance擁有全碳車架,這在捷安特的山地車序列里可不常見。Giant宣稱新的碳纖疊層處理技術通過優化,在現有的碳布基礎上,加強其強度(同級別碳材,通過優化實現強度增強)。結構上任為Giant雙連杆的Maestro結構。Giant山地車以保守幾何而聞名,只有中等長度的前伸和長的後下叉。但是新款Trance擁有緊湊的後下叉,在這輛自行車上只有434mm(上一代27.5"是435mm),雖然不是級別中最短但也足夠緊湊。同時新款Trance加長了reach,M尺碼的reach達到442mm。

3、Trek fuel EX

Trek旗下的林道車——Trek Fuel EX在2019年也迎來了自己的升級。對比上一代 Fuel EX可以說是脫胎換骨了,最為直接的一點改變,便是Trek捨棄了全浮動避震系統。2020 Fuel EX的後避震器已經安裝到位於下管和立管連接處的固定點,非常像傳統的避震器設計。捨棄全浮動技術,可以為車架帶來更強的剛性,輪胎空間也得到提升,同時不損失避震性能。除此之外,所有的技術都得到了保留,像是RE:aktiv、Mino Link又或者是ABP。中高配版本上,還提Thru Shaft技術,這項技術擺脫了避震器內部浮動活塞。 幾何方面,Fuel EX順應趨勢,2020 Fuel EX使用更長、更緩的幾何,使用低偏移值的前叉和66.5度頭管角度,L號車架具有470mmreach。當然還可以通過Mino Link進行微調。值得一提的是Fuel EX也擁有了下管儲物空間。

4、Orbea occam

Orbea Occam是在舊款的基礎上僅推出29er的版本,並且提供140mm的後避震行程(上一代Orbea提供的Occam TR是29er,其後輪行程為130mm; Occam AM是27.5er,行程為150mm。很多人選擇275er版本,的原因僅僅是因為有更長的行程)。Occam經過全面重新設計,採用了Orbea的高端單殼OMR碳纖維技術,通過混合了高模量纖維和高強度纖維,以實現最佳的重量剛性比。車架的重量僅重至2300克。非對稱結構在減震杆和下管之間具有額外的支撐,可加強高應力區域並抵消對框架的懸掛力。同時仍然有容納一個水壺的空間。與之前的車型相比,懸掛系統也有所改變。Orbea為了獲得更高的靈敏度,將其槓桿率從整個行程中的2.66:1變為2.85。

5、Canyon Spectral

Canyon Spectral一直以來都是一款優秀的林道車,它隨著時代發展,但卻又有這幾分桀驁不馴。新款的Spectral維持150/140mm行程的避震設定。不同的是原先的立式後膽安裝變為了橫置,保持原有的平衡的基礎上,優化了抗後沉性能(anti-squat),很好的平衡加速的踏板回擊,同時避免重度剎車時過度下沉。雖然幾何沒有激進的改變,但是新Spectral有著Canyon標誌性的元素,從上管到後上叉使用流線型設計,非常有未來感。Spectral 整體採用流線型設計,頗具未來感。整車採用Semi-internal cable routing(半內走線盒保護,是不是以為這是內走線),實際上線路被藏在下管外部的保護殼內,方便維護,又不失簡潔。整車還採用了X-ring密封技術,提升軸承的可靠性。順帶提一下,Spectral僅提供275車型,因為Canyon認為Spectral是一款充滿樂趣的車型,而非純正的競速器材。

6、Norco Optic

Norco Optic是一款激進的林道車,見到這車的第一眼,甚至會認為這是太enduro。提供後輪行程125mm和140mm行程前叉。這次的更新,主要在幾何上。首先,Norco Optic擁有順應時代的又長又斜的幾何,這為Norco Optic帶來了激進的騎行風格,如果你想要舒適,那Norco Optic不會適合你,因為這是台"騎上就能快"的林道車。Norco認為,自行車重量分布會對操控產生重大影響。所以Norco Optic擁有「重力調節(Gravity Tune)」,將主車架和後端根據車架尺寸一起變化(不同尺寸的後下叉長度是變化的),為了讓車手能整合到兩輪之間維持最優的重量分布。

7、Merida ONE-TWENTY

Merida ONE-TWENTY擁有線條流暢的120mm行程碳纖車架,扁平的後上叉可以提供側向剛性和垂直舒適性。前叉為130mm行程,整體行程偏小。短行程並不意味著樂趣減少,假如你周邊的山不夠陡峭,或者周末你要騎很長的路程。那麼短行程自行車可以保持在行程較高位置讓你更快,也更加敏捷和易於操控。無論是在爬坡還是下坡,Merida ONE-TWENTY剛性的車架提供了力量和靈活,踩下曲柄會得到直接的加速感覺。儘管它採用的是全浮動避震結構,但還是很輕。上避震接口使用軸承確保小震動靈敏度,同時提供傑出的中等衝擊支撐,感覺非常和諧和好玩。整車重量非常輕,頂配版Merida ONE-TWENTY 8000整車重量只有12.8公斤。

8、Santa Cruz 5010

Santa Cruz 5010誕生大約五年了,上一次升級是在2016年。這是一款很好玩的車,中等行程,爬坡像XC靈活,下坡又像enduro橫衝直撞。在第二代的基礎上Santa Cruz繼續升級幾何與車架設計,提供更加全面的性能,第三代5010的目標是全能平台。這可是丹尼2的御用車,等我不想玩enduro的時候,我想會消費輛5010這樣的林道車。

《美騎2019之選:山地整車盤點》到這就先告一段啦。對了,給位觀眾老爺,對此饒有興趣的話,敬請期待《美騎2019之選——山地整車盤點(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