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送原圖或泄露位置信息 專家支招保護個人隱私

中國吉林網 發佈 2019-12-19T05:41:35+00:00

原標題:發送原圖泄露位置信息引關注 專家認為APP收集信息須保障用戶知情權近日,微信發原圖或泄露位置信息的話題引起公眾關注和熱議。騰訊微信團隊回應稱,如今,任何智慧型手機拍攝的照片,都含有Exif參數,可以調用GPS全球定位系統數據,在照片中記錄下位置、時間等信息。

原標題:發送原圖泄露位置信息引關注 專家認為APP收集信息須保障用戶知情權

近日,微信發原圖或泄露位置信息的話題引起公眾關注和熱議。

騰訊微信團隊回應稱,如今,任何智慧型手機拍攝的照片,都含有Exif參數,可以調用GPS全球定位系統數據,在照片中記錄下位置、時間等信息。無論用微信、簡訊、郵件或是其他傳輸工具發送原圖,都會將附帶信息一併發送。不過,朋友圈發送的照片都經過系統自動壓縮,不帶位置等信息。如實在擔心,可以避免發原圖或者關閉定位。還有一招絕殺,P完圖再發。

「發送原圖泄露拍攝定位,需同時滿足3個條件:手機GPS定位已打開;拍照設置了保存地理位置;發送原圖。」中國傳媒大學法律系副主任鄭寧說。

原圖包含位置信息

容易導致隱私泄露

如果打開手機GPS定位以及在拍照時設置了保存地理位置,那麼照片上可以查看哪些信息呢?

對此,《法制日報》記者進行了測試。

當把手機拍攝的原圖下載到電腦打開時,可以在「圖片信息」中看到詳細的經緯度,而這個經緯度通過地圖檢索可以準確定位到具體地點;當通過手機直接查看原圖信息時,打開原圖,點擊「詳細信息」,可以準確地顯示拍照位置以及手機型號、拍攝時間等。如果不是原圖或者拍攝時沒有打開手機定位,則無法查看位置信息。

「原來,原圖包含這麼多信息,以後不敢再給不熟悉的人發送原圖了。」北京某大學大四女生劉欣(化名)說,在大數據時代,即使不發原圖,也還會有其他方式泄露隱私。

劉欣說,其實自拍照不用太擔心,畢竟發到朋友圈的照片都是處理過的,主要是一些學習或者工作的要求,需要和一些人之間傳遞資料信息,有時候為了方便就發了原圖。「想來還是有些後怕,感覺自己沒有隱私了,拍照時間以及位置信息都暴露給其他人了。」

鄭寧解釋稱,微信發原圖泄露個人信息所指的其實就是照片所帶有的Exif數據。Exif即可交換圖像文件格式,是專門為數位相機的照片設定的,可以記錄數碼照片的屬性信息和拍攝數據,相當於圖片的身份信息。但Exif信息很容易修改、破壞,例如一張相機拍攝的圖片,只要開啟後再次保存壓縮,可能Exif信息就會損失一大部分。

「手機拍攝的原圖最好不要輕易泄露,因為一旦這些信息泄露,有可能會被推測出發布照片者的職業、經濟狀況、家庭情況等詳細信息,如果這些信息被不法分子獲取,那麼照片持有人極有可能成為實施詐騙的對象,造成人身或者財產上的損失。」鄭寧說。

在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中心研究員朱巍看來,用戶的許多照片即使發送原圖,包含位置信息,也並非所有地理位置信息都有意義,但如果位置信息和個人私生活有密切關聯性,有可直接使用性,那麼就有可能識別到個人身份信息,這就存在隱私泄露的風險。不過,這個問題可以由用戶自己控制。

「照片上一些信息是有商業用途的,利用照片上的地理位置等信息可以精準推薦一些廣告或者信息,如果被不法分子利用,也可能用這些信息進行詐騙。」朱巍說。

關閉定位保護隱私

收集信息務必合法

原圖發送照片在當下普遍應用,而許多人並不了解原圖會包含一些位置、時間等信息。那麼發送原圖算不算泄露信息呢?

對此,朱巍直言,按照2014年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網絡侵害人身權力司法解釋第十二條的規定,發送原圖屬於合法性的渠道發布的信息,他人也是通過合法渠道看到的,而且是當事人自己發步的,因此,個人主動發送照片不屬於信息泄露。

「如果將個人信息、個人的行為軌跡結合起來,也許可以算是隱私的保護範圍,但這不是核心敏感信息。」朱巍說。

對於照片中包含的信息,如果不希望他人獲悉,該怎麼辦?

鄭寧建議,如果不希望所拍照片帶有位置信息,可關閉相機定位,從根源上解決問題。如果已拍照片想去除這些信息,可藉助專業工具,一鍵抹除信息,這類App在許多應用商店都可以下載;此外,在電腦上利用Windows自帶的功能去除這些信息,開啟圖片文件的「屬性」後,找到「詳細信息」,可以在窗口左下角看到「刪除屬性和個人信息」字樣,點擊即可進行Exif刪除操作,這個操作既可以直接刪除源文件的Exif,也可以生成刪除Exif後的圖片文件。

「原圖話題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也為網絡運營商、程序開發者等提了醒。」鄭寧說,手機拍照時會收集個人位置信息,對於該收集行為,用戶有知情權和選擇權,即通過授權相機的定位功能來進行選擇,但很多用戶可能並不知道一旦授權,拍照時照片會自動記錄位置信息,因此在軟體授權時應明確告知用戶授權會帶來哪些後果、信息將被用於何處,從而保障用戶的知情權和選擇權,相機程序應通過增加便捷開關來方便用戶決定是否記錄位置等信息。

根據網絡安全法第四十一條規定,網絡運營者收集、使用個人信息,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的原則,公開收集、使用規則,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範圍,並經被收集者同意。網絡運營者不得收集與其提供的服務無關的個人信息,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和雙方的約定收集、使用個人信息,並應當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和與用戶的約定,處理其保存的個人信息。

「之前,2018年國家標準《個人信息安全規範》對收集個人信息也給出三項衡量標準,即收集個人信息與實現產品或服務的業務功能之間的直接關聯、最低頻率和最少數量關係。」鄭寧說。

及時行使註銷權利

加強個人隱私管理

朱巍分析稱,個人信息包括敏感信息、行為信息、可識別信息、不可識別信息,甚至還包括大數據、智慧財產權等,涵蓋內容廣泛,用戶要保護好自己的信息,總體而言要遵循五個原則:第一,不要隨意下載一些App;第二,不要將自己的所有內容都授權給不了解的平台;第三,要及時履行註銷的權利,通過註銷方式使帳號信息內容都被刪除;第四,出現問題要及時報警;第五,不認識的人發送的連結不要輕易點擊。

在鄭寧看來,用戶應當提升媒介素養與隱私保護意識,加強個人隱私管理。

鄭寧說:「在網站使用方面,不要註冊不靠譜的網站,這些網站對個人信息保護能力很弱,容易被攻擊導致信息泄露,一些別有用心的網站專門為收集用戶信息而存在,利用收集到的個人信息販賣盈利;在App使用方面,儘量選擇官方渠道,不要下載來歷不明的山寨App,謹慎授予App『打開攝像頭和麥克風』『讀取簡訊』『讀取聯繫人』『讀取位置信息』等權限,對一些使用大量流量且沒有告知的App,及時檢查和刪除,不要把手機中的QQ、微信、微博等設置為『自動登錄』,密碼最好定期更換,不再使用App時應徹底退出。關閉某些App的自啟動功能,如果不能關閉就卸載。在公共免費WiFi使用方面,將自動連接WiFi設置為手動,避免落入黑客圈套,連接免費WiFi時,避免操作涉及密碼或轉帳等敏感業務。」

記者 韓丹東 實習生 林銀婷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