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是後天之本,脾胃養好病難侵

崆峒養生匯 發佈 2020-04-13T12:22:53+00:00

⊙睡覺時流口水脾主涎」,「涎」即口水。氣有固攝作用,一個人脾氣充足,涎液才會傳送正常,並且老老實實待在口腔里,幫助人體進行吞咽和消化;如果脾氣虛弱,固攝功能減弱,涎液就會不受約束,使人睡覺的時候流口水。⊙睡眠不好胃不和則臥不安。脾胃不和會使人睡眠質量下降,出現入睡困難、驚醒、多夢

自古以來,吃在人們生活中占據了重要地位,「你吃了嗎」四個字人人耳熟能詳。這既是人們相互之間實實在在的關切,也反映了吃與大眾身體健康息息相關的聯繫。


俗語說病從口入,其實病也能從口治,因為吃的核心在於脾,脾虛,哪怕吃仙丹也沒用,吃什麼都出問題。


脾好,那五穀雜糧就是最好的營養,可以彌補氣血,生髮陽氣,就是治病最好的良藥。


所以中醫很早就有「脾胃虛,百病生,諸病從脾胃論治」的觀點。生病的人胃口多半是不好的,補脾被看做是一切疾病調理的關鍵。


《黃帝內經》教你牌胃問題早發現


《黃帝內經》里說「胃主受納」「脾主運化」,人體的消化吸收由脾胃共同完成。如果脾胃功能不好,那麼營養物質就無法順利地送達五臟六腑和身體各處。身體得不到滋養,必然會引起一些外在的病變。所以,脾胃健運與否,只要留心,就能從身體上找到蛛絲馬跡。


⊙面色暗淡、萎黃


脾胃是氣血生化之源,如果脾氣虛弱,氣血生化不足,皮膚得不到足夠的滋潤和營養,就會變得暗淡、發黃。如果不能及時調理,面色就會逐漸萎黃,人也會消瘦枯槁


⊙口唇淡白、乾燥


《黃帝內經》中指出:「口唇者,脾之官也」「脾開竅於口」「脾之合肉也,其榮唇也」。脾胃的問題會表現在口唇上:脾胃功能正常的人,嘴唇紅潤,乾濕適度,潤滑有光澤;脾胃功能不好的人常嘴唇發白、沒有血色,顯得非常乾燥,容易起皮、裂口。


⊙睡覺時流口水


脾主涎」,「涎」即口水。氣有固攝作用,一個人脾氣充足,涎液才會傳送正常,並且老老實實待在口腔里,幫助人體進行吞咽和消化;如果脾氣虛弱,固攝功能減弱,涎液就會不受約束,使人睡覺的時候流口水。


⊙睡眠不好


胃不和則臥不安。脾胃不和會使人睡眠質量下降,出現入睡困難、驚醒、多夢等問題。


⊙精神狀態不佳


人體所需的能量來源於脾胃所化生的氣血,脾胃健運,能讓大腦和身體得到足夠的滋養,人就會神清氣爽、精力旺盛、思考敏捷。如果脾胃運化失常,大腦、臟腑等得不到足夠的能量,就會出現精神不振、健忘、心慌、反應遲鈍等問題。

⊙肥胖或消瘦


正常情況下,食物進入胃,經過初步消化,然後精微營養物質被脾帶走,上輸給肺,肺通過血液將營養帶給五臟六腑。如果脾出現了問題,健運失常,營養物質堆積在身體內,就會形成肥胖。脾虛可導致肥胖,反過來瘦人是不是脾胃就好呢?不一定。脾胃功能低下,不能將食物轉化成身體所需的營養,而是直接把它排出去了,身體得不到足夠的營養支持,人就會變得消瘦。


⊙胃脹氣、泛酸、打嗝、口臭


脾胃一升一降,共同完成對食物的消化吸收。如果脾胃感受濕熱,清氣不能上升,濁氣不能下降,就容易引起胃脹氣、泛酸、打嗝等不適濁氣順著食道上行到口腔,就會形成類似於食物腐熟的味道,也就口臭。


現代醫學認為,泛酸是由於胃酸分泌過多造成的,如果不及時療就會慢慢發展成胃炎、胃潰瘍,因此若常出現胃泛酸,要引起重視。


⊙排尿困難、泄瀉


腎主水,脾主運化,兩者共同管理水液的代謝傳輸。脾氣健運,清升濁降,就可以助腎化水,使排尿通暢;如果脾氣虛弱,升降功能失調,則容易導致排尿不暢。脾氣虛弱還可導致水谷不能正常運化,使人大便稀薄,大便中伴有不消化的食物殘渣,有時還伴有腸鳴現象。脾氣虛弱嚴重,清陽陷的人,可出現經常性泄瀉,甚至脫肛的現象。


⊙便秘


正常情況下,人喝進去的水通過脾胃運化,才能成為身體的津液,如果脾陽不足,脾胃運化能力減弱,就會導致大腸動力不足,繼而成功能性便秘。另外,胃火亢盛,耗損津液,也可導致大便燥結、排便困難。


⊙胃痛


腹部受涼、過量食用寒涼食物、情緒大起大落、脾胃虛寒等,都有可能導致胃痛,這是胃受傷的直接表現。


脾胃到底有多重要?


脾胃是人體的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問題是中國人關鍵的健康問題,脾胃擔負著人一身的能量來源, 脾胃健旺,化源充足,臟腑功能才能強盛,身體才能保持健康。脾胃一旦出了問題,不僅會影響食慾、睡眠、情緒,時間長了,還會誘發各種腸胃疾病及全身性疾病。


脾胃,是人體重要的臟腑,對於維持和促進人體的健康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而且, 脾為五臟之一,胃為六腑之一,二者之間的關係是非常密切的。


中醫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黃帝內經》中說:「脾胃者,倉廩之官,五味出焉。」我們吃的食物先經過胃的初步研磨、消化之後,再由脾將營養物質化生為氣血,並且運送至全身,從而為我們的生命活動提供動力。可以這麼說,脾胃擔負著我們一身的能量來源,脾胃健旺,化源充足,那麼我們的臟腑功能才能強大,身體才能夠保持健康。


脾胃還是人體氣機升降運行的樞紐,脾胃協調,就能夠促進和調節機體新陳代謝,保證生命活動的協調平衡。


其實,對於養護脾胃,早在兩千多年前的《黃帝內經》中就有很多經典的記載,但是現在的人們卻很少了解這些。


脾胃與五臟的關係


脾胃出了問題,很可能連累五臟。中醫里有一句話,「養脾胃就是養元氣,養元氣就是養生命」,脾胃健康是決定人壽命長短的重要因素。


心與脾就像一對母子,心臟病要從脾胃治。脾負責統籌人的氣血,供養心臟。一旦脾出了問題,不能益氣生血,就會導致人的心血失調,引發心臟疾病。


肝與脾胃互相影響。常有病人告訴我,吃完飯還感覺餓,但肚子卻是鼓鼓的,吃了胃腸藥也不管用。其實,這往往和工作壓力太大或情緒不好導致的肝鬱氣滯有關,必須先養好肝才能解決脾胃的問題。


反過來,脾胃也會影響肝臟,比如脂肪肝出現的根源就在於脾胃無法良好消化食物,使得垃圾處理困難,堆積在肝臟里,從而影響肝的供血和其他功能。


脾胃虛最先影響肺。肺像個「宰相」,專門輔佐心臟這個「君主」。肺通過管理體內的氣,協助心臟治理全身。然而,肺氣的盛衰,取決於脾胃的強弱。脾胃虛的人往往會導致肺氣虛,容易患感冒和其他呼吸系統疾病。


脾虛往往腎也虛。人的精力充沛腎氣就充足。腎的精氣強弱,還和人的脾胃是否健康,能否提供充足的營養滋養腎臟有關。長期脾虛會導致腎虛,表現為心裡煩熱、容易盜汗,或者畏寒怕冷、手足冰涼。



脾胃生病的起因


脾胃四怕,生、冷、撐、生氣


脾胃有四怕。一怕生,二怕冷,三怕撐,四怕生氣。生冷的食物,如各種冷飲、生的蔬菜水果等,會帶著寒氣進入身體,最容易傷及脾胃。此外,脾胃最怕撐,飢一頓,飽一頓對它傷害最大。胃生病大多和人飲食不節制有關,脾生病則與人過度勞累有關(過勞憂思)。肝與脾胃互相影響。必須先養好肝才能解決脾胃的問題。


肝不郁,則脾不虛


肝不郁,則脾不虛,大家都知道「茶飯不思」「氣飽了」,其實形容的都是肝脾不和的故事。常有病人告訴我,吃完飯還感覺餓,但肚子卻是鼓鼓的,吃了胃腸藥也不管用。


其實,這往往和工作壓力太大或情緒不好導致的肝鬱氣滯有關,生氣動怒憂思鬱結,都會導致肝氣不疏,橫逆克脾胃,導致腹脹氣滯,胃脘不適諸多病症。要讓脾健康,就要養肝柔肝,順暢肝的氣機,讓肝氣可以正常疏泄,這樣肝木與脾土處於和諧關係。因此說,養脾就要控制自己的情緒,永遠不要發怒,儘量減少發脾氣,這是舒肝養脾的一個重要因素。


胃以通為補,脾以健為運


現代城市人普遍吃的多,運動少,工作壓力大,心情抑鬱多見,容易導致痰濕內滯,直接的結果是體重易超標。因此說,對於痰濁偏重的人,用補法不如用通法,通降陽明,泄去濁毒,最利於健康。


不少人有體會,平時喝蘿蔔湯或者吃點炒香的萊菔子粉,即覺周身舒服。總之,痰濕偏盛的人以消食通腑為主,千萬別濫吃補藥或各種營養品、保健品,以免壅滯氣機。


《臨證指南醫案》說「脾宜升則健,胃宜降則和。


《靈樞-決氣》說,「胃滿則腸虛,腸滿則胃虛,更虛更滿,故氣得上下,五臟安定,血脈和利,精神乃居。故神者,水谷之精氣也。」


可見飲食充足同時機體氣化功能正常,便能很好地將其轉化為精氣,化生為血而濡養於神,於是人的神氣充沛,生氣勃勃。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