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農民工返崗順利幹活安心

人民網 發佈 2020-04-13T18:32:10+00:00

「點對點」運輸已見成效仍需破除返崗復工路上的梗阻2019年,我國農民工總量達到2.9億人,其中外出農民工為1.7億人,跨省流動農民工約7500萬。

圖①:湖南衡陽市「專列」護送農民工返崗務工。 羅 盟攝(人民視覺) 圖②:湖北省務工人員在荊州火車站進站乘車。 黃志剛攝(人民視覺) 圖③:一名醫生為廣西融安縣返崗乘車人員測體溫。 譚克興攝(人民視覺) 圖④:湖北竹山「專車」護送農民工返崗復工。 邵義龍攝(人民視覺) 版式設計:汪哲平

隨著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如何讓農民工群體更便捷、更安全地返崗復工?如何保障農民工的各項合法權益?近期,讀者紛紛來信,談經歷、提建議。

「點對點」運輸已見成效

仍需破除返崗復工路上的梗阻

2019年,我國農民工總量達到2.9億人,其中外出農民工為1.7億人,跨省流動農民工約7500萬。據中國農業大學國家鄉村振興研究院副院長左停介紹,2018年,農村居民的工資性收入已達現金可支配收入的43%。農民工返崗之路是否暢通,不僅直接影響農民工的收入,還事關復工復產的進度、經濟社會的發展。

「一方面,農民工需要務工養家,另一方面,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離不開農民工的辛勤工作。」貴州貴陽市讀者譚明德認為,在脫貧攻堅收官之年,為農民工穩崗位、穩收入十分重要,要避免農民工家庭因疫情返貧。

湖南衡陽市讀者潘茂林說:「農民工外出的需求比許多行業都迫切,一些行業可以在網上遠程辦公,而很多農民工從事流水線生產和服務業,不回現場沒法開工。」

人社部、公安部等五部門針對擬進城務工的農民工,以及用工企業比較集中的地方,摸排外出和用工需求,集中提供「點對點」輸送服務,讓農民工可以從家門口直達用工地。

在江蘇句容市務工的徐鵬說,從老家乘「點對點」專車回廠,上下車都要量體溫,工友們分散落座,而且必須戴口罩。他說:「這一趟是兩頭『麻煩』,中間省事。出發和到達的時候檢查得細,中途不上下乘客。」

據統計,截至3月底,農民工返崗「點對點」服務已經組織專車19.2萬車次、專列367列,累計運送農民工超過503萬人。

不過,農民工返崗路上還存在一些「梗阻」。有讀者反映,某些勞動力流入地要求農民工提供的材料過多,要簽承諾書、填表格、開證明等。

國務院辦公廳3月4日發布相關意見,提出要「清理取消阻礙勞動力有序返崗和物資運輸的繁瑣手續」,明確「非疫情防控重點地區原則上不得限制返崗務工人員出行」。福建龍巖市的許瑩說:「防控重在有效、適度,少數地方還有『一限了之』的做法。這種做法最終傷害的是地方經濟和農民工切身利益。」

扶助企業穩定就業

線上招聘應對農民工多送一程

通過「點對點」運輸等服務,大量農民工重返崗位,但仍有人無崗可回。河南開封市讀者劉忠說:「有些人本來有崗位,但廠子還沒達到復工條件,所以回不去。有些工友是打算節後換工作,可疫情一來,活兒就不好找了。」

企業的復工率關係到農民工返崗率。南京林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高強說:「中小企業吸納了農民工80%左右的就業,第三產業等服務類吸納50%以上的農民工就業。」左停介紹,一些地方復工率達到了90%以上,但對勞動力的吸納能力有限。他說:「部分企業,特別是與人打交道的服務行業,還不具備全面復工的條件,只能雇用少部分關鍵人員。還有一些企業上下游的供應鏈受影響,無法滿負荷復工。」

穩住農民工就業,就業信息供給很重要。山東濟南市讀者陳天然說:「不同地區防控等級有差別,一些農民工缺乏相關信息來判斷不同地區的務工要求。」江蘇邳州市讀者房健認為,各地應該提升線上公共就業服務水平。有關部門做好「中間人」,主動梳理排查農民工就業意向,了解企業用工需求,做到「人崗相適」。

多地人社部門開展了線上「春風行動」,通過開通企業缺工線上登記平台、召開網絡招聘會等方式發布崗位信息。

讀者普遍認為,開展網上招聘不妨為農民工「多送一程」。四川內江市讀者李曉明說:「農民工使用網際網路搜集信息的能力可能不夠嫻熟,需要基層組織搭把手。比如,由村幹部組織微信群,及時轉發信息。同村人彼此熟識,對各自的需求也更了解。」

對確實難以外出務工的農民工,專家建議由相關部門幫助,就地生產、就業。左停建議:「要及時考慮運用以工代賑、公益性崗位等方式,增加農村人口的收入。要鼓勵地方抓見效快、受疫情影響小的項目,增加家門口就業機會。」高強說:「國家相關政策已經明確,對於實在無法返崗、經營導致臨時生活困難的城鄉居民,符合條件的及時納入低保。對於受疫情影響返貧致貧人員,要給予臨時救助。」

防護物資要配齊

防控措施應該「因崗制宜」

談到農民工權益,「健康」是讀者來信中的高頻詞。2月21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印發企事業單位復工復產疫情防控措施指南,為員工健康監測、工作場所防控、指導員工個人防護等工作提供指導。

有讀者認為,復工復產的企事業單位,除了嚴格落實一般性防控要求,也應該根據行業特點,「想在前頭,想到細節」。浙江樂清市讀者顧澤紅說:「防控策略要遵循一般原則,又要『因崗制宜』。比如,建築工地、工廠車間、餐廳酒店衛生條件不同,防控的重點也應該有所區別。」

貴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段忠賢認為,企業對防控措施的把握,也是影響復工率的一個因素:「很多企業沒有遭遇過這樣的疫情,作為非專業機構,他們未必清楚如何科學防控,這也是部分企業復工時有所顧慮的原因之一。所以鼓勵企業復工的同時,也要注重對企業的防疫指導。」

口罩等各類防疫物資,是保障農民工身體健康的重要資源。江西吉安市讀者汪永富說:「口罩等物資仍然緊俏,建議用工方預先做好充足準備。」湖南嶽陽市的譚志揚認為,防疫物資不但要儲備得足,還要用得有效:「如果能優化工作方案,減少不必要的人員流動和聚集,就能夠減緩口罩的消耗。」

服務要跟上

立足長遠幫助農民工防範其他風險

疫情的發生,使農民工的就業權益和健康權益得到了全社會的特別關注。而一些讀者提醒,拖欠薪資等侵害農民工合法權益的行為,並沒有隨疫情而消失,仍應引起重視。

江蘇蘇州市讀者吳錦文在來信中說:「年終歲尾,本來就是薪資糾紛相對多發的時段。疫情的到來,使農民工不能如常活動,無疑增添了他們維護自身權益的難度。」

除了欠薪問題,疫情期間被裁員、被拒絕返崗,或者崗位和薪資有所調整的情況下,農民工該如何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針對這些社會關切,司法部印發通知強調,要引導農民工優先通過公共法律服務熱線和網絡平台進行法律諮詢和申請法律援助,對於到窗口申請辦理欠薪案件的,一律免於審查經濟困難條件,並開通「綠色通道」,做到當日申請、當日受理。一些地方的法院也通過網上庭審等形式,幫助農民工維護合法權益。

遼寧錦州市讀者朱啟航在來信中寫道:「疫情期間,農民工每天都有支出,但開工前沒有收入來源,很著急。」他認為,農民工群體面臨突發的疫情,抵禦風險能力相對較弱。

立足長遠,增強抗風險能力,也是保障農民工合法權益的一個途徑。左停認為:「長遠來看,一是可以通過城鎮化促進農民工融入城市,減少他們的流動;二是提升農民工就業的質量,提升農民工職工保險的參保比例,提升農民工抗風險的能力;三是做好風險後的救助工作和就業輔導工作。」

北京理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特別副研究員周婧認為,健全社會幫扶體系和社會援助長效機制,鼓勵企業、社會組織、鄰里、個人以多種渠道協同參與到對農民工等弱勢群體的幫扶,可以讓更多困難在基層消化。例如,農民工家庭在就業、子女入學、老人養老、醫療等方面可能會遇到一些困難。對此,免息小額貸款、僱主預支部分工資、社會物資捐贈等方式均能幫助他們暫時渡過難關,鄰里幫扶通道的建立也能有效解決很多實際問題。而對於因疫情陷入糾紛的農民工,還需多提供法律援助,幫助他們維權。

《 人民日報 》( 2020年04月13日 07 版)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