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鏡頭測評:Vivitar Series 1 200mm F3,一個還不錯的手動鏡頭

在家學攝影 發佈 2020-04-14T01:32:38+00:00

對於這顆VivitarSeries 1 200mm F3做一個最後的評價,這是一個還不錯的手動老頭,如果你的經濟預算有限,可以考慮入手,只要你能接受這顆鏡頭的種類,因為確實比較重,而且鏡頭的紫邊問題也很嚴重,同時還有無法消除的綠邊等等的問題,如果你能克服這些問題,不在乎的話,這個

威達(Vivitar 200mm F3)鏡頭的頂峰時間在1975年左右,特別是第一系列,就出了很多高品質的鏡頭。不過到了80年中後期時,鏡頭的質量就開始下降了。現在的威達鏡頭質量確實不怎麼好,和早期相比,差的不是一點半點。威達沒有自己的生產線,大多情況是把設計交給代工廠來代工,所以後來的品控下降與這個原因也有關。

我自己還有這個威達一代的200mm F3,這個鏡頭已經放了很久了,在早期,我也只是為了解威達200mm的鏡頭都有哪些差距,只不過後來逐漸在接觸到到別的品牌的200mm和180mm後,對這個鏡頭使用的機會就了,直到現在才被發現放在某個角落,今年就把這個鏡頭從箱子中取了出來,心想現在也沒什麼事,那就用這個鏡頭做一些測試吧。

鏡頭本身

威達這個鏡頭是定焦鏡頭,和別的定焦鏡頭一樣,結構非常的簡單,鏡頭只有對焦環和光圈環。下面這張圖片就是威達這個定焦鏡頭,鏡頭上排列整齊的顆粒狀環就是對焦環,對焦距離在對焦環下面的開孔中。隨後我看到威達這個鏡頭的膠皮好像有點老化。

這裡順便也說明協議愛,有很多鏡頭的膠皮是鬆動的,甚至會掉落的,我自己的這個鏡頭,膠皮的位置某些地方已經老化,有一種鬆軟的感覺,所以如果你想買老鏡頭的話,一定要記得檢查對焦環上的膠皮。

下面這張照片就是鏡頭後面的外觀,上面標有對焦距離的信息標識,光圈環上也標出了F3到F22這幾個光圈數值,在上面還有景深刻度。我這個鏡頭是尼康卡口的。

下面這張圖片是鏡頭的正面,鏡頭的前面,在內部有標品牌名稱、焦距和最大光圈、濾鏡的卡口尺寸為72mm,上面還有一串數字2852441,這是序列號,其中數字28指的是Komine公司所代工生產,關於威達的大多數鏡頭其實也都是該廠所代理生產;序列號中的4表示是在1974或者是1984年所出廠,但這個鏡頭不是個AI鏡頭,所以推斷是在1974年出廠的;還有24,這指的是1974/1984年中,第24個星期所出廠;最後還有41這個數字,指的是生產的序號。

威達這顆鏡頭非常沉重,拿在手裡很有重量感,在我稱重之後測得約有828克。尼康口的鏡筒全場大約是12厘米,對焦最短距離時約15厘米、增加了約3厘米。鏡頭有內置的小型遮光罩,在將遮光罩拉出來後,長度變成約17厘米、增長了2厘米。

在下方分別展示了最短(對焦到無限遠)、最長(對焦到最近距離)、拉出遮光罩的樣式。

下面是通過尼康到索尼的接環裝上索尼A72的樣式:

威達鏡頭規格參數

測試方式

同樣的測試方法,我依舊採用了在不同的距離下,用不同的光圈拍攝測試,然後再調出最佳的一張作為標準。設備為是用全畫幅的索尼,再把相機的影像外接到7寸的高清外接螢幕上,這樣對焦時就準確得多了。

在拍照前,相機的設置都使用了中等的JPEG文件尺寸,再後期裁剪後,就是本文所展示的照片。在拍攝過程中,我所用的尼康轉索尼的轉接環有問題,發現無法對焦到無限遠的位置,這就讓我沒有辦法拍攝距離為800米的大橋,所以下面的測試照片最遠的就只有600米最近為1.2米。

在看照片之前,大家先看看在拍攝距離為200米時,鏡頭在f2.8時的景深範圍。首先200mm F2.8時的超焦距離為471.6米,下面是在不同距離下的景深,要明白的是這張表是用F2.8計算的,F2.8比F3大,所以F3的景深要表格中的大一點。

拍攝距離 600米

下面這張照片的拍攝距離約為600米左右,焦點的位置是屋子上貼的廣告,當時的距離已經非常遠了,而且廣告上面的字又非常小,對焦也很難,經常出現失誤,試了好幾次才成功。

下面是中心位置的裁剪。從中心的廣告來看,F3稍微有些糊,但從f4一直到f16的畫質都還算清楚,不過在f16時也開始呈現下降的趨勢,直到f22時畫質就不能看了,比f3的畫質還要差;仔細看黃色牆上線條,成像的質量也很不錯。從下面的圖片來看,高反差區域的紫邊問題很嚴重,從f3到f4都比較重,在縮小到f8時,還有一些紫邊(左邊門的下半),直到縮小至f16才完全消失,不過這個時候的成像質量已經明顯下降。

下面在看看左邊的測試。左邊的河岸沒有與焦點位置在同一平面上,但是600米的對焦距離F3的光圈下,就已經在超焦的範圍之內,所以這時的景深是無限大的,這樣看看左邊的成像還是很好的。從下面的裁剪圖可以看到,F8的成像是最佳成像,F3到F4有一點糊,而且也有紫色色調,在對比F22時,就感覺差的多了。所以,這個鏡頭的最好的光圈值應該就是在f8到f11,偶爾使用F16也是沒問題的。

拍攝距離400米

現在再來看看400米的距離,下面照片的焦點位置同樣在中心位置。

下圖是焦點位置的裁剪效果,很直觀的就能看到f3的成像很差,而且反差有些低,成像有點糊,不過仔細看畫面中的細節也都還在。在看f4到f8的成像,整體還算很好,沒有什麼大問題,在縮小到f16時,照片的成像依舊不錯,雖然看起來是有些下降的問題,但也還能接受,直到f22這裡,明顯的變差了,效果同樣比f3的還差。

繼續來看照片的邊緣位置的表現。首先大家應該可以很清楚的看到,高反差的位置邊緣還是有很強的紫邊問題,每一級光圈都是這樣。在解析力方面這個鏡頭在邊角的表現還算不錯;雖然在f3時表現是差一點,但縮小光圈到f5.6至f11時成像質量上升到最好,光圈再繼續縮小至F22後,同樣就差了。

從600米和400米的對比來看,威達這個鏡頭的十分不錯,除了紫邊的問題很明顯以外,他的優點還是可圈可點的。

拍攝距離200米

下面是200米拍攝的焦點位置的裁剪。在f3的光圈下,還是一樣的反差低了點,但解析力很好,在f4到f11都不錯,直到縮小至f22以後就變差了,也許是因為相機當時出現了震動,不過在F22時的畫質並不是不十分重要,因為在在參考前面的例子中,就能看到f22的成像質量在大多數情況下都不是很理想。

在光圈開到f2.8時,景深高達約207米,所以右邊場景在差十來米的情況下,並沒有有太大差距。此外,f2.8時的超焦距範圍是471.6米,而景深是在140.5米到347.1米,都不在超焦的範圍中,所以看景深還是有意義的。

看f3和f4的裁剪照片中,能看到還是有一點紫色色調,在縮小光圈值f5.6到f8時,表現同樣很不錯,特別是在縮小至f8時,照片的紫色的色調明顯的消失,直到f11時,紫色就完全消失,同樣在縮小至f16時,成像質量就開始下降,到f22後的成像還是一樣的問題,很差。

總之,威達這個鏡頭在200米左右的表現和400米的表現幾乎像差不大。

拍攝距離100米

這是在100米的位置

我們首先看看對焦位置的成像質量。從下圖的效果來看,在f3的光圈下,開始有散開的問題,而且有一些糊,也有紫邊的問題。到f4到f11的表現都很好,如果一定要找出最佳的光圈,我認為是f11,因為在這裡紫邊的問題會隨之消失。同樣到了f16,畫質是比較差的。

再來看看畫面邊緣位置的表現,下圖就是在各級光圈下的裁剪圖,和中心位置差不多,高反差位置還是有很明顯的紫邊,在縮小到f11時就會消失,成像上f3時有些鬆散,縮小到f22還是這樣的問題。

拍攝距離50米

我們再看中距離的50公尺,我想大多數用200mm的時機可能都是中距離吧,所以在中距離我都選有比較大、可以比較細節的景。下面是停在校園中一台宣傳車後方的廣告,距離約略就是50公尺。

下面是焦點位置的擦肩,因為反差不是特別高,幾乎看不到紫邊。在f3時和上面看到的一樣,還是有一點紫色的色調,並且有暈開來的問題,不過是成像還是很好。光圈縮小到f4後,就看到畫質有明顯的提升,直到縮小至f16時,這個鏡頭的成像幾乎差距不大,當縮小至f22後,畫質就明顯下降了。

中距離- 30m

下一個距離是30公尺,這是校園中紀念一位軍人、做成椅子樣的碑文。選這個景有特殊意義,因為碑文和石碑之間的對比不低。

下面是焦點位置的裁剪。光圈在F3時,照片上的藍色調十分鮮艷,也許是有點暈開的影響,我覺得有鬆散,不過字體的細節都在,所以畫質也並是太差。光圈縮小到f4時,看到照片的反差有所提高,但此時紫色色調就更鮮艷,將上面黑色的字幾乎都掩蓋了,在縮小至f5.6,紫色色調減少了些,成像上幾乎沒多大的變化,當開到f11時,紫色色調就消失了,所以我覺得這個鏡頭的最佳光圈就是F11。在光圈級數過了f11以後,成像質量就明顯的下降,反差效果也明顯變低,同樣F22的畫質較差。

拍攝距離20米

下圖為20米距離所拍攝的,在f2.8時的景深有1.68米,我打算看這個場景的中心位置和邊緣位置的表現。

下圖是中心焦點位置的裁剪。在f3這裡還是有紫色的色調,光圈縮小f11後就小時,畫面變得非常乾淨,繼續在過了f11後,成像質量逐級下降,要說的是在縮小到f16這個位置時,畫質還是相當不錯的。

下圖是邊緣位置的裁剪圖。畫質感覺從f5.6起開始編號,在縮小至f11是最佳成像,繼續縮小後就會開始下降,特別從f16以後的畫質,明顯下降很快。此外,在裁剪左邊黑影和石頭的交界區這裡有有出現一條綠線條,無論是哪個光圈都有這樣的問題,每一級光圈都是這樣,不像是紫邊這種,縮小到f11就會消失,這條綠邊不會消失。

拍攝距離3.6米

最後測試的是近距離拍攝。這裡擺放了幾個盒子作為測試,左右距離約65厘米,拍攝位置到焦點的位置約為3.6米。

我是加了閃光燈拍的,然後光圈每縮小一級,閃光燈的輸出就增加一檔,不過我在測試過程中,發現在f16以後,曝光經常出現不準的情況,我也不了解到底是因為鏡頭光圈有問題,還是閃光燈的輸出有問題,這個問題我找不到答案。

從下面這些圖片來看,在f3時紫邊問題相當嚴重,f4時就開始有所變化,到f5.6就逐漸消失,而且成像質量還是不錯的,到F11時也保持最佳的畫質,在近距離測試中,F16的畫質也不算差,到F22時有點差,不過比遠距離效果要好很多。

同樣開始看邊緣位置的裁剪效果圖。同樣在f3的光圈下有點鬆軟,但不算特別差;f4時有所提升,從f5.6明顯改善,直到F11也是如此,不過在繼續縮小光圈後,能看到f16和f22的畫質幾乎相差不大,雖然有小部分差距,但還算可以接受的範圍內。

紫邊和綠邊的問題一直是這個鏡頭的最大問題,大家可以很清楚的看到,白紙的邊緣就有紫邊,在商標的位置就有淡淡的綠邊,奇怪的是縮小光圈綠邊的問題也不能很好的改善,這就是最大的問題所在了。

拍攝距離1.2米

威達200mm這個鏡頭的最短對焦距離為1.2米,下面是拍到的照片。

下面是焦點位置的裁剪圖。可以看到F3光圈下的影像暈開的問題非常明顯,字體附近的都變得很模糊了,當縮小至到f4以後,這個問題就隨之減少,繼續縮小到f5.6以後,就完全消失,自此之後,成像效果都非常好,即使開到f22,也是很好。

再來看看裁剪的效果,在大光圈F3下暈開的問題比中間還要嚴重,直到f5.6都還有。

散景與其他問題

下面是用這個鏡頭拍攝的,對焦是在一米左右的位置多,從下面照片中可以看出背景中虛化的效果。

威達200mm這個鏡頭在f5.6之前都還好,但縮小至f8以後,在照片的右下角就出現了一個虛化的圓,雖然這個問題很輕,但這是會產生雙線現象。在縮小到f11時,這個虛化的圓變成多邊形;光圈再繼續縮小,虛化的圓就越來越多了。

下面是透過樹林拍太陽,繼續看看紫邊這個問題,在白色背景下,使用光圈F3拍攝,當時是晴天,太陽是被中間的樹幹擋住了的。

看中間的位置同樣是有紫邊的問題,而且還有其他的雜色。在右上角的位置因為反差不大,所以紫邊的問題就不是那麼的顯眼,左下角也是這樣。最後一張照片大家要看到的泡泡狀散景。所以說,威達這個鏡頭的散景表現比較差,特別是散景中有較亮的亮點時散景的效果就會更差。

眩光與鬼影

第一張照片中透過樹葉光線並沒有造成太大的眩光問題,但有鬼影出現,在第二張將太陽拍攝進照片中後,眩光就大了,也會出現現內圈是黃、綠色、外圈是藍紫色圈。

邊緣暗角

看看下面的暗角問題,很明顯地的看到在f3時,邊緣明顯的是暗了點;縮小到f4時好很多,f5.6還有一些痕跡,直到縮小至f8時,幾乎就消失不見了。所以,我覺得暗角在這個鏡頭上幾乎不存在,可以這麼說吧。

鏡頭畸變

有非常輕微的枕狀變形,但不仔細看,幾乎看不到這種效果。

其他樣張展示

下面是隨手拍的照片,是在公園拍的,裁剪後可以很清楚地發現不好看的散景。

下面是公園中鳥,依次為裁剪圖。

對焦的眼睛,成像仍然不錯。

這張是水被凍成冰的場景,光圈也是用f3拍攝,背景是白色的,所以看著有些偏紫的色調;第二張是是裁剪展示。

這張是冬天的樹葉的原圖和裁剪圖,光圈為F5.6,縫隙的位置看來並不很好;從裁剪後的圖來看,樹葉的細節很好,但仍然有紫色調,這在上面說了是威達鏡頭最大的問題。

這是湖畔的樹幹,用f3拍的,失真的情況有點嚴重。

這是湖邊的沙灘,焦點的位置是中間的石頭,從裁剪效果來看,成像的效果還是蠻不錯的。

綜上所述

前面用這個鏡頭拍了很多照片,明白了不同拍攝距離和光圈下的成像結果。簡單的說一下總結吧。

1,鏡頭的最佳成像範圍在F5~F11之間,某些情況下,可使用f16。

2,最大光圈的畫質其實並不是太差,只是紫邊和紫色色調的問題比較嚴重。

3,威達這個鏡頭的中心畫質與邊緣畫質的差距不是特別大。

3,光圈縮小後的散景,可能不是很好看;一般而言,眩光和鬼影比較嚴重;

4,這顆鏡頭有輕微的枕型畸變,但不仔細看和放大看的話,肉眼應該是看不出來的。

對於這顆Vivitar Series 1 200mm F3做一個最後的評價,這是一個還不錯的手動老頭,如果你的經濟預算有限,可以考慮入手,只要你能接受這顆鏡頭的種類,因為確實比較重,而且鏡頭的紫邊問題也很嚴重,同時還有無法消除的綠邊等等的問題,如果你能克服這些問題,不在乎的話,這個鏡頭的確是可以入手的一款鏡頭,主要是便宜,可以用來擴充你的器材庫,好好考慮一下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