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消息:旅行者2號飛船已飛離太陽系,開啟星際航行

天文在線 發佈 2020-04-19T04:54:52+00:00

作者:MICHELLE STARRFY: -塗小圖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旅行者2號已經離開了太陽系。經過一番詳細的數據分析,科學家確認:就像之前的旅行者1號一樣,這架小型空間探測器正穿越太陽風頂層,深入廣袤無垠的未知宇宙空間。

《自然天文》發表了5篇不同論文,使科學家確認旅行者2號已飛越星際空間,距太陽119天文單位(178億公里)遠。

因為6年前旅行者1號的等離子儀器在穿越太陽風層頂時破裂,這是科學家首次研究這一重要邊界等離子體剖面的全套現場資料庫。

時間回到1977年,這兩架旅行者探測器最初就是為了探測太陽系而發射。旅行者2號首先發射,比旅行者1號早發射兩周,但後者穿越太陽系的軌道更短。

除此之外,旅行者2號在1989年因飛近冥王星而減速,因此,旅行者1號如當初計劃的那樣,遠遠飛在前頭。1989年那次飛近冥王星後,這兩架探測器完成了它們的初級任務,但依然任重道遠。

「到那時候」來自加州大學理工學院的天文學家艾德·斯通解釋道,「它們的任務就變成了旅行者星際任務」

沒人知道這兩架探測器需要花多久才能抵達星際空間。在等離子體超音速風的影響下,太陽環繞太陽系雕刻出一個太空泡泡。

這個泡泡被稱為太陽圈,它的邊界-由太陽風產生的向外的壓力不再強勁到足以抵抗星際空間產生的強風-被稱為太陽風層頂。

(NASA/JPL-Caltech)(圖源:美國航空航天局/噴氣推進實驗室-加州理工)

「接觸面就是邊界,我們正試圖了解兩股風碰撞與混合處的邊界本質,以及它們是如何混合的,」斯通說。

旅行者1號於2012年8月25日正式穿越太陽風層頂,距太陽121.6個天文單位(181億公里)。

一旦探測器完成了它的歷史性穿越,研究者們將在這8個月後來確定這一事實並通過電子等離子體的振動來測算出星際空間電子等離子體的密度。

我們無法確切的知道旅行者2號何時會跟著做-太陽風層有點不穩定,並且形狀時刻都在細微變化著-但去年10月份,它開始接收的宇宙輻射增加,這有點兒類似旅行者1號在2012年的經歷。

全部系統投入運行,全員齊心協力,就為了通過這次穿越獲得儘可能多的數據信息,做到絲毫不漏。這一次,等離子體密度檢測直接檢測。有趣的是,旅行者2號5大儀器抓取到的證據顯示,太陽風層頂越來越平滑,越來越薄,並且發現了一個更強的磁場。根據等離子體的觀察顯示,探測器只花了不到一天的時間就穿越了太陽風層頂。

旅行者2號的宇宙射線儀還檢測到了旅行者1號未檢測到的-那就是太陽風層頂與星際空間或存在一層介質,在那裡,兩股風相互作用。

旅行者1號曾遭遇極大的宇宙射線和侵入日鞘的星際磁場;旅行者2號發現星際磁場包裹著太陽風層頂,由太陽系內部發射的宇宙射線沿著這一邊界流動,這表明,太陽風層頂並非一個單獨的光滑接觸面,而是極為複雜和活躍的。

至於為何兩台探測器的探測結果如此大相逕庭,目前尚無明確的答案,但有許多可能性解釋。其中之一可能是時間問題-旅行者1號穿越太陽風層頂的時候太陽正值活躍期,是11年來的活躍頂峰,那時太陽風極其強烈。而旅行者2號卻是在太陽活動低谷期穿越的。

還有許許多多的事物不被我們知曉。太陽風層有點兒像彗星的彗發,當整個太陽系繞著這個巨大的中心繞行的時候,會有鼻子和尾巴。兩台探測器都只穿越了鼻子,所以我們也不知道尾巴長什麼樣。

當然了,太陽風層頂僅僅是太陽影響下的一個邊界。我們地球的引力影響比這大得多,能延伸穿越遠達10萬天文單位(15萬億公里)的奧特雲。

令人難過的是,探測器是極不可能在那麼遠的距離運作的,不然我們就可以活著看到探測器抵達那兒。

但它們的功績依然不朽-只有旅行者號探測器直接體驗了太陽風層,太陽風層頂和之外的空間。認識太陽系的泡泡還能夠幫助我們了解其他星系的天體球。

論文發表在《自然天文》雜誌,你很容易找到。

作者: MICHELLE STARR

FY: -塗小圖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