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胃腸鏡,能查出胃腸道早癌嗎?這位女老師的遭遇給出了答案

胃腸病科普 發佈 2020-04-18T09:04:30+00:00

在消化內科門診,每當醫生建議一些患者朋友做胃鏡、腸鏡檢查時,他們就頻頻搖頭,面露難色:「大夫,能不能不做胃腸鏡,比如抽血、CT啥的可以嗎?」往往醫生費了很多口舌,很多人還是不願意做,結果很多人造成了不可逆轉的後禍,有的人甚至因此丟了性命。

在消化內科門診,每當醫生建議一些患者朋友做胃鏡、腸鏡檢查時,他們就頻頻搖頭,面露難色:「大夫,能不能不做胃腸鏡,比如抽血、CT啥的可以嗎?」

往往醫生費了很多口舌,很多人還是不願意做,結果很多人造成了不可逆轉的後禍,有的人甚至因此丟了性命。

那麼,抽血,CT、核磁等高達上的手段,能發現早期的胃腸道腫瘤嗎?

先把結論說出來:對胃腸鏡發現的早癌的治癒率在90-97%!而對於CT能看到的胃腸道腫瘤,5年存活率低於30%!

在開始今天的科普之前,我先給大家講一個真實的門診故事。

這是一個令人心痛的故事

那是2017年春天的一天,將近下班,門診來了一位胃痛患者。

這是一個43歲的中學教師,姓江,人長得端莊秀氣,談吐溫文爾雅,一看就是個典型的知識分子。

她告訴我,近一個月來胃部隱隱作痛,時好時歹,吃飯也不香,簡直沒有食慾,即使勉強吃了點,就感覺脹滿不適。自己拿點藥有時候也管用,就是不能斷根。

我於是給他開了三兩項檢查:血常規、碳14呼氣試驗、胃鏡。

但是,江老師對胃鏡很是牴觸,死活不願意做,理由很簡單:

我不是怕痛,也不是怕花錢,我怕傷胃,那麼粗的管子插到我的胃裡......再說,我春節前剛做了全套體檢,CT、癌篩5項都沒問題,我就是有點消化不良而已。」

儘管我怎麼解釋,胃鏡不會對胃粘膜造成傷害,他還是堅決地拒絕了。

無奈,只做了前兩項檢查。

很快,檢查結果擺到我的案頭:血紅蛋白:HGB:81g/L,碳十四DPM值:2610(+++)。

屬於中度貧血,嚴重幽門螺桿菌感染。

江老師已經43歲,中度貧血,幽門螺桿菌陽性,又有胃疼、脹滿、食欲不振的症狀,我首先懷疑消化道癌!

由於有些話不能說的直白,我說的比較委婉:

「江老師,您是幽門螺桿菌陽性,又有消化道症狀,重要的是有貧血,必須要先做一次胃鏡!」

「不就是幽門螺桿菌感染嗎?給開點藥吃吃就行了,消化好了,自然就不貧血了。」

「我懷疑您的貧血不是消化不良引起的。」

「肯定是,我這一段都吃不了多少飯。」

「胃鏡是檢查胃部疾病無可替代的檢查,一定要做!」

「吃完藥再說吧...」

......

雖然苦口婆心勸說了好久,江老師還是拒絕了胃鏡檢查,最終,不得已,只給開了抗幽門螺桿菌的四聯藥物,加一些理氣止痛的中成藥。

臨走,我還特意叮囑他:「2周後如果這種症狀還有,你必須做胃鏡檢查!」


不知不覺3個多月過去了,一天下午,還是臨近下班的時候,江老師又來了。

看她面色似乎更加蒼白,甚至有點發青,人也更加消瘦些,精神頭也差了許多。

沒等我開口,她就滔滔不絕地說起來,她說話都明顯有些吃力:

「大夫,這藥我吃了2周後,有一陣子確實好了不少,幾乎沒再疼過,還是吃不下飯,還胃脹噁心。

可是,最近這一段大便發黑,又疼的更厲害了,吃藥也沒用.....這一個月還瘦了6斤!不會真是胃癌吧?」

我心裡一驚,還是安慰道:「應該是潰瘍或者其他原因造成的。還是做個胃鏡看看吧!」

這次,江老師沒再拒絕,爽快地答應了第二天胃鏡檢查。

檢查結果,幾乎沒有懸念:

術前檢查血紅蛋白只有25g,重度貧血!

而胃鏡結果更是令人唏噓:胃癌晚期,CT也提示胃壁增厚,多發的淋巴結轉移,手術根治難度也極大。

江老師後來去了上海某醫院治療,雖然開了刀,還是沒能堅持多久,術後半年就不幸去世了......


雖然這件事已經過去2年多了,但是,給我們的警示還是很慘痛的,每每想起來還是唏噓不已....

影像檢查、抽血能發現胃腸道早癌嗎?

基本不能!

1、先說影像學檢查:

人體腹部的臟器可以分成兩大類,實質性臟器(肝、脾、腎、胰腺)和空腔臟器(胃腸道)。

我們的胃和腸道屬於空腔器官,一個像一個袋子,一個像一條管子。

CT、超聲波、核磁等各種影像學檢查手段對於實質性臟器的病變有良好的檢出率,但卻大多難以用於空腔臟器檢查。

特別是早期的消化道腫瘤,病變多局限於最內的黏膜層和黏膜下層,必須要藉助內鏡技術,在消化道的空腔內部觀察才能發現病變。

所以,等到CT、核磁發現問題的時候,瘤子已經長得很大了,絕多數屬於中晚期!

還有一個消化道鋇餐,這個基本不能用於篩查早癌,目前僅用於診斷一些特殊疾病,比如食管裂失弛緩、胃下垂等。

費用高昂的PET-CT,更不靠譜,且不說巨大的輻射劑量,國家已經明令禁止用於體檢。它本身就是一個經濟利益搞出來的東西。

2、再說抽血檢查:

一般胃腸道篩查會建議做糞便潛血、胃功能四項、癌篩五項(腫瘤標誌物)、基因篩查等。

腫瘤破潰會引起出血,而糞便潛血檢查,就是查胃腸道有沒有隱性出血,早期腫瘤,尤其是微小癌,前期不會出血;

胃功能檢查,主要是查胃泌素、胃蛋白酶原,從而判斷是否分泌正常,只是篩查是不是胃癌的高危人群,發現異常,必須立即胃鏡複查;

腫瘤標誌物,只能說有一定的價值,但絕不能作為篩查腫瘤的唯一參考!

因為某些炎症也會引起增高,而有些腫瘤一直到中晚期,還是正常的,所以,高了不必害怕,正常也不是免死金牌!(說白了,價值有限。)

基因檢測,更適合於有腫瘤家族史者的初篩。即便如此,他也只是給了你一個參考,說明你有可能患癌,並不能說明你身體目前是什麼樣,有沒有早癌。


為什麼說胃腸鏡是金標準呢?

胃腸道腫瘤大多是起源於腔內粘膜上,就是長在胃腸道裡面。

而我們的胃腸鏡,簡單說就是一個前端帶有高清攝像頭的柔軟的管子,在醫生的操作下:

胃鏡可以觀察:會咽部→食管→胃→十二指腸,

結腸鏡:肛門→直腸→乙狀結腸→降結腸→橫結腸→升結腸→回盲部(盲腸、闌尾)→末端迴腸(一部分小腸)。

由於是在直視下觀察,不是靠模糊的影像、不是靠手摸,所以1-2毫米的病變就能被發現;

現在的胃腸鏡大部分都有染色、放大功能,能看到微血管、腺管的微細變化;

也就是說,胃腸鏡能夠在癌前病變狀態下就能發現,更不用說已經癌變了;

比如微小的息肉、微小的癌灶在高清內鏡下一目了然;

醫生一旦發現了可以病灶,可以直接取一點活檢,在送到病理科電鏡下從細胞層面、甚至分子層面去分析,它是好是壞,基本就能斷定了!

更為可貴的是,比如發現了癌前疾病息肉、不典型增生,早期癌,都可以在內鏡下切除,不開刀、不切胃、腸;費用低廉,痛苦也小,不會影響生活質量;

對早期癌的治癒率在90-97%!

而對於CT能看到的胃腸道腫瘤,5年存活率低於30%!

小結:

1、建議胃不舒服時候,做兩個檢查幽門螺桿菌檢測和胃鏡;腸道有問題,首選腸鏡;

2、沒有症狀也要在40歲前做一次胃腸鏡,這時候往往能發現癌前疾病甚至是早癌;

3、腫瘤標誌物正常不代表沒有事;

4、胃腸鏡檢查是不可替代的;

5、有消化道腫瘤家族史的人,要提前進行檢查,比如30左右;

6、不要期希望於其他無痛苦的檢查項目比如CT等;胃腸鏡目前大多也是無痛的,而且還有膠囊內鏡可供選擇。

#415全國腫瘤宣傳周##湖南醫聊超能團##健康出行節#@湖南醫聊@頭條健康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