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導演再犯《知否》的錯,但它們都在這贏了

1905電影網 發佈 2020-04-18T10:16:31+00:00

比起往日大家熟悉的宮廷劇,《清平樂》確實讓人不夠「爽」。隨著後續劇情好轉,朝堂對手戲也逐漸變多,慢慢出現了大量的人名、制度的解說。與此同時,劇集中宋代的各類規章制度、飲食穿著習慣頻頻穿插,一時間這部劇的信息量又變大。歐陽修、范仲淹、晏殊等「背誦天團」紛紛出場作為近期刷完了《我是余

昨晚《清平樂》播完第20集,豆瓣評分從開播的8.2分降至7.8分。

這0.4分到底被扣在了哪裡呢?縱觀網絡評價,很多網友都表示,「節奏太慢了」。

「慢」已然成為了導演張開宙的標籤。

尤其在《清平樂》中,每個場景都會出現長時段密集對話,且對話內容文白夾雜,非常考驗觀眾的耐心。開頭兩集幾乎沒有交待什麼劇情,而只是在交待人物和事件的背景。比起往日大家熟悉的宮廷劇,《清平樂》確實讓人不夠「爽」。

隨著後續劇情好轉,朝堂對手戲也逐漸變多,慢慢出現了大量的人名、制度的解說。與此同時,劇集中宋代的各類規章制度、飲食穿著習慣頻頻穿插,一時間這部劇的信息量又變大。

歐陽修、范仲淹、晏殊等「背誦天團」紛紛出場

作為近期刷完了《我是餘歡水》《鬢邊不是海棠紅》等劇的人,小電君對於《清平樂》的態度反而更為特別。看之前那些劇時,迫切地想一口氣追完,唯獨這部劇,願意進入其中,慢慢品味其中考究的服化道。如同劇中宋仁宗和皇后品酒一般,不用豪飲,其中的滋味自然會慢慢「跑」出來。

《清平樂》最值得回味的地方又是什麼呢?

劇集改編自米蘭lady的小說《孤城閉》,作者也參與了劇本的編寫。此次最大的改動,是主人公從宦官梁懷吉變成了皇帝宋仁宗。

原著中,本是宦官耳聽八方,徘徊在前朝後宮,從中窺探出宮內宮外各色人物的起起伏伏,從而展現帝家後宮的情感糾葛,以及前朝君臣的權力拉鋸。

如今,主角變動之後,期待值並沒有因此削弱,反而平添幾份可看性。

宋仁宗在位期間,被人稱為「仁宗盛世」,可見,《清平樂》的野心,在於打造一個時代。

相比其他朝代,大家多數對宋史的了解甚少,更不用說宋仁宗本人。

但圍繞著他的,有很多觀眾熟悉的故事,比如「狸貓換太子」的主角就是他。同時,他也是宋朝在位最長的皇帝,期間41年雖然沒有大事件發生,但是北宋士大夫最喜歡的皇帝。

那些曾經以「並背誦全文」支配我們學生時代的文人,多出自宋仁宗的朝代:范仲淹、歐陽修、晏殊、司馬光、王安石、蘇軾、蘇轍、程顥等。因此,這麼一部自帶歷史厚重感的劇集,對於呈現出的畫面也是非常考究。

導演張開宙是攝影師出身,所以他的劇多重視鏡頭美感,以具有質感的布景、服裝和道具著稱。去年爆火的《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正是如此。

到了這部劇中,這些優點都被一一保留。

《清平樂》中的服飾,都是嚴格按照宋朝的一些畫冊1:1還原。

宋仁宗上朝的袍服,是身著紅色袍服,頭戴梁冠;褘衣是皇后參加朝會、受冊、祭奠等大型事務時的禮服,用深青色衣料織成,織以翟鳥花紋,衣領和衣袖還使用龍紋鑲邊。

朝堂百官服飾方面,劇中有「大朝會」的場景,大家都身著統一朝服,頭戴梁冠。雖然服裝樣式基本相同,只有冠冕佩綬等部分來區分級別。不僅如此,宋朝禮節作揖拜禮均遵循歷史古典。

除了服化道之外,本劇的台詞也很講究,不再是清宮戲裡常見的「奴才」和「朕」,取而代之的是「官家」和「大娘娘」這些具有宋朝辨識度的常用稱謂。

隨著如今古裝劇越來越講究,觀眾的審美也越來越高,因此對古裝劇的要求不再僅限於劇情,更開始關注故事和人物背後是否能展現傳統文化之美。如果賣相平平,或許很難讓顏控的年輕觀眾買單了。

「國風+」成新趨勢

如今,這種既有人文內涵又兼具時代風範的作品,已經形成了一股潮流。從《甄嬛傳》《琅琊榜》到今年的《清平樂》《鬢邊不是海棠紅》,都是不錯的範例。這些影視作品在傳播過程中,均使得年輕觀眾用現代眼光,審視經典文化。

它們用精品的服化道,盤活了歷史文化資源,讓傳統文化元素在視頻中活躍了起來。更是因此走紅海內外。

事實上,這些劇集無論是清宮劇、架空時代的權謀劇或是仙俠劇,它們雖未以某一傳統藝術作為題材,但這些劇集中的建築、服裝、飾品、道具等美學造詣皆高於同類劇集,更是形成了當下「國風」浪潮,掀起了觀眾的審美認同。

「國風+」影視似乎已經成為了當下古裝劇的標配。

其實這並不難理解,我們仔細看當下社會,越來越常看見有人穿著漢服出街 ,而90後、00後這批網生一代,通過網絡等途徑,對文化有更深層次的渴望和需求。以至於,「國風」一度成為B站和A站的出圈元素。

「國風」在視頻平台出圈

2011年,《甄嬛傳》火爆之後,觀眾對其中的中醫藥學頻頻討論,甚至不少人還翻出古代書籍,找到了劇中的那些根據。再到去年熱播劇《陳情令》,雖然是架空時代,但它反作用將中國不同朝代的服飾風格集於一身,重在意境與人物相適配,甚至每一處致敬都暗含不同寓意。

與此同時,《我在故宮修文物》《國家寶藏》等泛娛樂作品頻頻在新生代觀眾中引起話題。這一圈層效應已然讓創作者們發現當下年輕人對此的「高要求」。

在電影方面,《妖貓傳》中對晚唐風韻的還原,則獲得了大眾的認可。可見,對於「國風」的使用,本身就是一個開放性的行為,但它同時又是一個「高要求」的動作。

而《繡春刀》對於國風的運用上,更是讓不少觀眾對明朝官僚薪資和階層關係有了好奇。但是電影續集《繡春刀2:修羅戰場》又將崇禎塑造成兩面三刀的角色,打破大家過往認知里的帝王形象,反而引起了不少爭議。

因此,創作者在內容生存中,借力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從中尋找到與時代精神接洽的美學支點,成為了當下影視作品的動力所在。當然,我們也必須認識到,「國風」只是一個附加值,只有通過講好故事,觀眾才會真正自發去挖掘其中的奧秘,才有更多機會讓其他人關注到。

你覺得《清平樂》慢嗎?

快快留言告訴小電君

/ 萬眾一心防控疫情 電影人在行動 /

《青春詩會》溫暖繼續

電影頻道《青春詩會》直播開啟!

爆款短片《陽台里的武漢》幕後揭秘

《戰疫故事》直播援鄂醫療隊啟程回家

《陽台里的武漢》 溫暖講述武漢戰「疫」故事

謝謝你們守住了家,守住了城!

《我的祖國》唱響戰地

成龍致敬抗疫公安民警

電影頻道以全媒體之力抗擊疫情

黃曉明唱歌鼓勵男護士

黃渤為準新娘護士打氣

彭于晏隔空擁抱援鄂護士

荊州李現為「佛山李現」加油

周星馳景甜連線前線醫療隊

影院經理說,曾有片方自行泄露片源

傳統媒體入局優勢何在?

我花錢提前看完了這些劇

《餘歡水》《龍嶺迷窟》大爆!

我在閒魚上買電影資源|調查

8.5分的《我是餘歡水》嗎?

《龍嶺迷窟》為何影劇口碑兩極?

來啊!一起去電影里那片花海

我們為什麼期待《平原上的摩西》?

《鬢邊不是海棠紅》「香」在哪裡?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