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末日預言?科學分析帶你理性認識自然災害

師範生小銘 發佈 2020-04-20T12:22:29+00:00

前言地球上大氣、海洋、陸地和冰凍圈構成了所有生物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自然為人類的生存提供了寶貴而豐富的資源,同時各種自然災害的發生也給人類帶來了災難。抗禦自然災害始終與人類社會的發展相伴隨。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就是一部與各種自然災害不斷抗爭的歷史。

前言

地球上大氣、海洋、陸地和冰凍圈構成了所有生物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自然為人類的生存提供了寶貴而豐富的資源,同時各種自然災害的發生也給人類帶來了災難。抗禦自然災害始終與人類社會的發展相伴隨。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就是一部與各種自然災害不斷抗爭的歷史。



公元2020年,雙閏年,兩頭春,全年共366天,農曆鼠年,中歷黃帝紀年第4717年。新年伊始,我們便經歷了澳大利亞山火,新型肺炎,美國流感,菲律賓火山爆發等一系列自然災害。2020年,你以為很難,其實災害每天都在發生。


2020年1月份全球災害統計(數據來源:EM-DAT)

第1-2020周:2019年12月30日-2020年1月5日

自然災害:

2019-0632洪水泛濫; 印度尼西亞

2019-0636山崩; 剛果布拉柴維爾地區

技術災難:

2020-0002公交車事故;秘魯阿雷基帕地區

2020-0003飛機失事;蘇丹達爾富爾



第2-2020周:1月6日至1月12日

自然災害:

2020-0004山洪暴發;安哥拉

2020-0005惡劣天氣; 土耳其

2020-0006地震;波多黎各

2020-0007火山爆發; 菲律賓八達雁

技術災難:

2020-0002公交車事故;秘魯阿雷基帕地區

2020-0012遇難的移民

2020-0013 土耳其切什梅附近的移民沉船事件; 希臘帕克西島附近的酒店



第3-2020周:1月13日至1月19日

自然災害:

2020-0009惡劣天氣; 阿富汗赫拉特和坎大哈省

2020-0010惡劣天氣;巴基斯坦路支省

2020-0014洪水;印度尼西亞薩馬琳達市2020-0017洪水;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

2020-0021年地震;喀什地區(中國)2020-0022洪水;巴西聖埃斯皮里圖州

技術災難:

2020-0028兩輛巴士之間的碰撞;阿爾及利亞阿斯蒂爾

2020-0029兩輛公共汽車之間的碰撞; 加納Dompoase



第4-2020周:1月20日至1月26日

自然災害:

2020-0016洪水;馬達加斯加

2020-0018洪水;考爾麗晶(Kaur Regency),印尼

2020-0019惡劣天氣; 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和維多利亞州

2020-0020風暴"格洛里亞";西班牙

2020-0023新型冠狀病毒爆發;中國

2020-0032洪水;阿魯基帕,瓦努科省,秘魯

2020-0033洪水;印度尼西亞西爪哇省和東爪哇省

2020-0034地震; 土耳其Sivrice District(Elazig Province)

技術災難:

2020-0024與移民沉船;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

2020-0025海難;剛果,班凱(Dem Rep)

2020-0026一家移民工人的食品屋發生大火;俄羅斯聯邦

2020-0027 西伯利亞托木斯克,一個平台坍塌;衣索比亞貢達



全球災害趨勢及災害統計結果

自20世紀以來,全球緊急災難資料庫(EM-DAT)一直為人類提供統計有關世界災害及其影響方面的信息。

據EM-DAT資料顯示,全球因自然災害引發的災難數量急劇上升。按照地質和水文氣象災害的分類,對1970~2009年每10a的災害數量進行了統計。結果表明,洪水和暴雨災害所占比例較高,且比其他災害的增長速度更快。在過去40a(1970~2009年),發生了大約8900起與地質和水文氣象致災因子相關的災害,導致300萬人死亡,60億人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且造成的經濟損失超過18億美元。受此類災害影響的人數仍在持續增長。由EM-DAT資料統計結果可以看出,同一時期內,不同類型災害所導致的死亡人數比例:因地震死亡的人數占36%,因暴雨災害死亡的占27%,因旱災死亡的占23%,因洪災死亡的占8%,因極端氣候而死亡的占49%。

根據2009年聯合國國際減災戰略(UNISDR)公布的統計數據,過去的幾十年,最致命的災害有:

(1)2004年,印度洋海嘯造成近22.65萬人死亡;

(2)2008年,緬甸熱帶旋風造成近13.84萬人死亡;

(3)2003年,歐洲熱浪造成近7.22萬人死亡。2010年1月,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區遭遇了毀滅性災害——海地太子港大地震,造成23萬人死亡,200萬人受到影響。

儘管地震的死亡率最高,但不容忽視的是,也有許多人受洪水和暴雨等氣候性災害的影響。

在過去40a內,EM-DAT還對受地質及水文氣象災害影響的人口比例分布情況進行了統計。結果顯示,受洪水災害影響人數占51%,而受乾旱影響人數占32%。在2000~2009年,洪水、乾旱以及暴雨災害影響人數占受災影響的總人數(20億)的95%。EM-DAT對過去40a受災經濟損失統計結果表明,暴雨和洪水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約占總量的65%,與地震直接相關的經濟損失占25%。


風險的差異性分布

雖然災害分布在較發達和欠已開發國家相差無幾,但在較已開發國家,災害造成的死亡及受災人數要少得多。

例如,在日本和菲律賓暴發同樣級別的熱帶氣旋時,其人口死亡率卻不同,這是由人口發展水平不同所造成的:日本人類發展指數(HDI)是0.953,而菲律賓只有0.771。在菲律賓,雖然只有1600萬人口,但年均由熱帶氣旋造成的死亡人數比擁有2250萬常住人口的日本高17倍。

從絕對意義上來說,已開發國家的經濟損失較大,但與這些國家的財富總量相比,損失要低於發展中國家。同樣,在小島國聖露西亞,災害可使其幾十年的發展成果付之東流,然而在美國這種高收入國家,影響則要小得多。


風險類型

在2009年全球減災評估報告中,根據風險損失空間性與時間性的差異,將風險分為強勢型風險與廣布型風險

強勢型風險與人和經濟活動大量聚集並暴露在高強度危險事件下有關,可能會引起重大災害影響,甚至出現高死亡率和資產損失的現象。廣布型風險與分散的人口且暴露在重複出現或持續存在的中低強度致災環境有關,通常會影響大量人口並破壞房屋以及當地的基礎設施,但不會造成高死亡率或主要經濟財產損失。

據記錄,全球災害損失主要集中於為數不多的低頻事件。1975年1月~2008年10月,EM-DAT記錄了8866起事件(流行病除外),曾導致約22.84萬人死亡。其中,23起特大災害導致死亡的人數約17.86萬,即72.2%的人口死亡是由所記錄的0.26%的事件造成的,且主要發生在發展中國家。同期,記錄的經濟損失總量達15億美元。當時發生的25起災害只占災害總量的0.28%,但卻占損失總量的40%,主要是在已開發國家。結合地理位置集中且事件機率較小的特點,強勢型風險與死亡率和經濟損失密切相關。與強勢型風險相反,廣布型風險發生區域面積大,且暴露於低強度高頻度的致災環境中,可能造成大量人員受災、房屋及當地基礎設施損壞等。

據《全球減災評估報告》稱,在受災損失中,死亡人數占16%,而房屋毀壞則達51%。報告還指出,廣布型風險已逐漸成為目前災害風險的主要類型。由於各種損失與氣象因素息息相關,氣候變化可能會造成更多損失。事實上,97%的地方財產損失報告與氣候事件相關,而洪水和暴雨造成的損失遠遠大於其他類型的自然災害。


氣候變化影響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已經證實,由於氣候變化,水文氣象災害的地理分布、頻率以及強度已經開始變化。降水量、強度、頻率以及類型的變化,與乾旱區域的增加、日降雨量增大引發的洪水災害以及某些熱帶風暴的強度有關。在IPCC的第4次評估報告中提到,如果海水表面溫度升高,熱帶氣旋可能會加劇,且無論加劇程度如何,都會加大區域間災害風險的不平衡性。《全球減災評估報告》(UNISDR,2009年)也提供了有力證據:經濟風險仿真模型表明,美國馬達加斯加國內生產總值中的1.9%可能會受3級氣旋的影響,而日本僅為0.09%。基於風險的集中和不平衡分布,可以假定,在氣候變化的背景下,災害風險與貧窮之間的相互作用會增強。這些均源於諸如洪災或熱帶氣旋等自然災害發生頻率的增加以及受災人員御災能力的降低;後者主要是由農業生產效率低、水資源等能源短缺和疾病等其他因素造成的。


災害每天都在發生,難的不是2020,而是你少了正確認識災害的心態

正確認識自然規律,才能科學應對災害,有效減輕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保障人的生命安全,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人類對客觀世界的認知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科學地認識地球、認識自然也是一個永無止境的由淺人深的過程。隨著科學的發展,人類認識能力的提高,我們就能夠不斷揭示自然變化的規律,解決人類社會發展所面臨的自然災害問題。面對自然災害,如果不是依靠科學的力量,而是寄希望於迷信和巫術或者偽科學,人類只能愈受其害。只有科學地認識自然災害發生的原因,探索其發生的規律,人類才能夠減輕各種自然災害帶來的損失。


最後,冬天已經過去,春天悄然到來,2020不難,新的一年,會更好!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