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平之戰,如果趙國獲勝了,趙國能夠消滅秦國,一統天下嗎?

溫明昊 發佈 2020-04-20T19:05:10+00:00

長平之戰,是秦國滅六國的一個重要時刻。那麼,大家是否想過,如果長平之戰,是趙國獲得了勝利,秦國失敗了呢?

長平之戰,是秦國滅六國的一個重要時刻。此戰過後,山東六國再也無力抵抗秦國的侵略,只能等待滅亡的命運。

那麼,大家是否想過,如果長平之戰,是趙國獲得了勝利,秦國失敗了呢?趙國能否消滅秦國,最後統一天下?

我認為還是不行,以下是理由。

一、秦國有著其他國家都沒有的優勢,函谷關天險

秦國統一天下,固然有制度的優勢在裡面,但是光有制度的優勢,想要藉此統一天下,難度還是挺高的。因為制度再好,遇到不賢明的君王也是無用。



人們常說秦國奮六世之餘烈,最後方能統一天下。其意思是說秦國的六代君王各個賢明。

的確,秦國的這六代君王,比起其他國家來說,賢明多了。但是這並不代表,一個君王天生就能夠賢明。比如說秦昭襄王,他是秦國統一之路上發揮了巨大作用的君王,但是他並不是天生賢明的。

在秦昭襄王執政之時,也曾經犯下過許多蠢事,比如扣押楚懷王、秦齊稱帝等等。這其中固然有秦國四貴們的幫助,才能令秦國化險為夷,但是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秦國有函谷關。

函谷關對於秦國的意義,並不在於秦國成就的上限,而是代表了秦國成就的下限。函谷關就是秦國的底限,哪怕山東六國聯軍再強悍,也無法通過這條易守難攻的通道。



這也就代表著秦國的容錯率很高。

以秦、齊稱帝為例。齊國因為消滅宋國引起了他國的憤怒,最後五國聯軍將至,打得齊國幾乎滅亡,齊國也從此一蹶不振,再也無法和秦國抗衡。

反觀秦國,秦國的強大引起山東六國的忌憚,早就不是一天兩天了。而山東六國也早就組織過多次的合縱連橫,攻打秦國,但是幾乎很少成功。

也許有人會說,山東六國的聯軍打不過秦國,是因為不團結。但是我想說,難道五國伐齊,就十分團結了嗎?

要知道,秦國長期遠離中原,在晉國和魏國獨大的時候,幾乎只和晉國、魏國有怨。而齊國乃是中原大國,和其他國家關係錯綜複雜,可比秦國難搞多了。

這理由顯然是不合理的,唯一的解釋只有一個,那就是秦國有函谷關。



從地圖上可以看出,秦國的函谷關,北有黃河門戶,南有秦嶺天險,再加上函谷關道路狹長,人數眾多在這裡幾乎發揮不出優勢,這才能讓秦國屢屢擊潰何總聯軍,為秦國保留一絲火種。

二、趙國哪怕擊潰了秦軍,也是險勝,無力擴張

按照歷史上的長平之戰,趙國和秦國在對峙過程中,想要擊敗秦國,只有一條路可走,那就是依靠秦國綿長的戰線拖垮他。

事實上,一開始趙國就是這麼做得。廉頗專門修建了一個堡壘,用來抵抗秦國的進攻,只守不攻。這實際上相當高明,也是趙國能夠勝過秦國的唯一辦法。

因此,如果長平之戰,趙國真的獲勝了,那麼也只可能是這種方式。

然而,這種方式,實際上就是兩敗俱傷的方式。正如秦國戰勝趙國慘勝一樣,趙國戰勝秦國一樣也是慘勝。



而趙國雖然經歷過胡服騎射變法,但是這基本上只是一個軍事改革。也就是說這個改革只能令趙國軍事實力大增,卻無法增加趙國的經濟實力。

一方面,趙國慘勝了秦國,另一方面,趙國經濟實力也不強,因此,趙國哪怕是擊敗了秦軍,秦軍只要退守函谷關,也是屁事沒有。

相反,秦國只要在函谷關內修養幾年,憑藉著制度的優越性,很快就能捲土重來。

結束語

因此,趙國在長平之戰中勝了,也無法打擊到秦國。函谷關代表了秦國的容錯率高,制度則代表了秦國恢復能力強。這在戰國,實在無解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