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斬顏良,千年後顏良墓被挖開,我們才知道原來關羽說謊了

扎特 發佈 2020-04-22T00:01:17+00:00

在公元200年時,官渡大戰前夕袁紹派遣手下大將顏良,向曹操發起猛攻,此時顏良已經兵臨白馬城下,守將劉延軍力不濟力,趕緊向曹操救濟,但是在當時袁紹的實力遠遠大於曹操,而且曹操也沒有什麼大將可用,曹操得知白馬告急之後,曹操也是無比的著急,不知道該怎麼處理。

在東漢三國時期,處在北方最大的兩家諸侯集團袁紹和曹操,兩人為了爭奪地盤和人才,避免不了要發生一場大戰。隨之就發生了官渡之戰,但是這一站卻是實力較為強大的袁紹敗了而且敗得還很慘,由此一戰曹操終於奪取了中原大地,一躍成為當時三國時期最強的武裝集團。

但是在官渡之戰爆發之前,袁紹和曹操還進行了一場小規模前哨戰,史稱白馬之戰。這一場戰役雖然不能和官渡之戰相比,但是對於關羽來說確實意義重大,可以說這一戰也奠定了關羽在三國的歷史地位。在白馬之戰時初出茅廬的關羽,在大戰中斬了袁紹名將顏良,創下了斬顏良誅文丑的輝煌戰績,關羽聲譽鵲起就此也躋身三國名將之列。


在公元200年時,官渡大戰前夕袁紹派遣手下大將顏良,向曹操發起猛攻,此時顏良已經兵臨白馬城下,守將劉延軍力不濟力,趕緊向曹操救濟,但是在當時袁紹的實力遠遠大於曹操,而且曹操也沒有什麼大將可用,曹操得知白馬告急之後,曹操也是無比的著急,不知道該怎麼處理。就在曹操焦頭爛額之際,他手底下的謀士荀攸獻出一條妙計解圍,荀攸對曹操說:我們的兵力不及袁紹,不可與之正面對抗,應該使用奇謀偷襲袁紹的後方,袁紹得知後比較回援,到時候我們在派出騎兵進攻白馬重鎮,必能解白馬之圍。荀攸的這條計謀,可以說是聲東擊西,派出一路人馬擔任佯攻偷襲,進逼敵軍後方重鎮延津,以袁紹的性格絕對會派出顏良分兵來援,如此一來白馬的兵力就大大減少,曹軍的壓力也少了,此時再派一路奇兵襲擊顏良,必然可以大獲全勝。


曹操聽了這個計謀之後大喜,隨後便依計而行聽,隨即派人馬進軍袁紹的後方,果然袁紹派出顏良分兵來救,此時曹操得知後迅速帶領大軍出擊,以關羽為前鋒對顏良發動猛攻。勇猛無敵的關羽沖入敵陣,而他面對的是敵軍主將顏良,結果毫無疑問,關羽沒用幾個回合就將顏良斬於馬下,還把他的腦袋帶了回來。就此關羽斬顏良的故事就成了一段傳奇,被後世人們一直傳誦至今。


根據歷史書籍《濬縣志》記載,顏良再被關羽斬殺之後,屍身被安葬在濬縣縣城東的一座廟宇里。顏良雖說是敗軍之將,但他畢竟也是一代名將,所有他的墓地營建規模還算不錯,據記載墓高3米左右,直徑大約20米。在清朝康熙十年,時任濬縣的縣令還專門在墓前立了一塊碑,碑上上還寫著漢將軍顏良之墓。


就在關羽斬顏良一千多年後,也就是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初期,當地農民興修水利翻新泥土的時候,顏良的墓未得到好的保護,其內部結構受到很大損毀。恰巧不巧顏良墓所在地域成為當地村民遺留的責任田。再有一次村裡農民在用水澆地時,意外導致墓室進水最後墓室塌陷,當時的村民因為好奇於是大著膽子挖開了當時的顏良墓。挖開之後發現墓中除了有一批陪葬的陶器陶俑外,還有一具殘缺不全的骸骨,可是只有頭骨和大腿骨還算完整,其他部位幾乎都已經化成塵土了,其中墓中還有一柄銹跡斑斑的大鐵刀,也就是這把大刀證實了顏良的武將身份。


我們在顏良墓中看到的景象,顏良的骨骸是有頭骨,而這個就說明關羽當年說了慌。根據歷史文本《三國志》記載,關羽斬顏良後「斬其首還」,說的就是關羽砍下顏良的腦袋帶回軍營。但是現在發現顏良墓中的屍骨是有頭骨的。也就是說關羽當年斬殺顏良後,並沒有砍下他的腦袋帶回去,或許關羽帶回的這個頭顱並不是顏良,不知道是哪個敵軍小兵的,也就是說關羽在這件事上說謊了。

其實大家好好想想,關羽單槍匹馬殺入萬馬軍中並將顏良殺死,這本身已經相當難了。他殺死顏良後,唯一選擇就是以最快的速度殺出重圍,而不是把他的腦袋砍下了,在磨蹭一會,估計自己的性命也要交代到這裡了,所有趕緊逃命才是王道。所以說關羽帶回來的這個頭顱並不是顏良的,原來我們都被關二爺騙了千年之久。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