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病讓人頭暈目眩?

二三里資訊商洛 發佈 2020-04-19T02:43:54+00:00

生活中,不少人有過天旋地轉、突然頭暈的現象,有時是暫時的,有時會持續很久。眩暈,在臨床上是一種常見症狀,主要表現為視物旋轉或自身旋轉感,也可能是搖擺不穩、感覺波浪起伏、有跌落感等,患者不敢睜眼,常伴噁心、嘔吐、全身出汗等自主神經症候群,大多與前庭系統受損有關。

生活中,不少人有過天旋地轉、突然頭暈的現象,有時是暫時的,有時會持續很久。一旦遇到這種情況,有些人就慌了手腳,害怕是腦部疾病找上了門。眩暈發作時,我們應該如何應對呢?

眩暈,在臨床上是一種常見症狀,主要表現為視物旋轉或自身旋轉感,也可能是搖擺不穩、感覺波浪起伏、有跌落感等,患者不敢睜眼,常伴噁心、嘔吐、全身出汗等自主神經症候群,大多與前庭系統受損有關。人體前庭系統分為前庭周圍和中樞兩部分,前庭周圍包括前庭感受器(三個半規管、壺腹、橢圓囊、球囊)和前庭神經,前庭中樞主要包括腦幹內的前庭神經核以及小腦。任何一個部位發生病變,均會出現眩暈症狀。首次眩暈發作:警惕中樞性病變。

首次出現眩暈的患者要儘早去醫院排除中樞性病變,即中樞性眩暈。如果確診為中樞性病變,常見病因包括腦梗死、腦出血、小腦腫瘤、多發性硬化等。除了眩暈外,這類患者還可能伴有其他神經系統的體徵,比如復視、肢體無力、言語不清、吞咽困難、聲音嘶啞等,是神經內科的危急重症。因此,如果出現上述症狀,需緊急到醫院處理。陣發性眩暈:排查耳石症等病。

陣發性的眩暈占前庭周圍性眩暈的90%以上,常由疾病導致,比如耳石症、突發性耳聾、美尼爾病、前庭神經炎和迷路炎,其他少見原因包括淋巴瘺、膽脂瘤或耳硬化症。

耳石症,是「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的俗稱,因橢圓囊的耳石結晶脫落到半規管內所致,主要在起床、臥床、翻身、抬頭等體位變化時誘發,持續時間較短,多在10秒內,一般不超過1分鐘,發作間期往往無症狀。也有少部分患者眩暈發作後,短時間內有昏沉感,但不會伴隨聽力下降和耳鳴。雖然這種眩暈具有自我緩解性,但也易導致外傷及前庭功能障礙,應及時尋求醫生幫助,接受正規治療。治療主要採用耳石手法復位,操作簡便,效果好。

還有些人的眩暈往往伴隨突發性耳聾,存在嚴重或完全的聽力損失。症狀可能在幾小時內逐漸嚴重,或在清晨覺醒時突然發現。通常情況下,這類聽力損失僅為一側耳朵受損,同時伴有耳鳴和眩暈,屬於神經內科或耳鼻喉科急症,需緊急處理。

眩暈反覆發作:小心美尼爾病。美尼爾病,又稱「膜迷路積水」,發病原因不明,典型臨床表現為發作性眩暈、波動性聽力減退、耳鳴或耳內悶脹感。眩暈發作期,需用藥控制和對症治療;間歇期,患者要按時服藥,預防眩暈發作,同時最大限度地保護現存的內耳功能。

急性持續眩暈:或是病毒感染引起。感染病毒後,由於自身免疫機制可能導致神經炎症,比如前庭神經元炎,起病急,眩暈呈持續性。患者一般不敢睜眼及翻身,更不能站立行走,但無耳鳴和聽力下降的症狀,屬於神經內科急症,需在醫生指導下緊急處理。

如果細菌感染內耳骨迷路或膜迷路,則會導致迷路炎,又稱內耳炎。這類疾病導致的眩暈也呈持續性,但伴有聽力下降,屬於耳鼻喉科急症,需緊急處理。如果除眩暈外還有以下症狀,應立即到醫院就診。

1.突發眩暈且不受位置變化的影響;

2.眩暈伴有神經系統症狀,如肌無力、平衡受損或言語不清等;

3.眩暈伴聽力下降,但無美尼爾病史。

眩暈的治療往往取決於病因,對症治療的藥物主要包括3類:前庭抑制劑(異丙嗪和地芬尼多)、安定類藥物、止吐藥(甲氧氯普胺)。需要提醒的是,前庭抑制劑的使用不能超過3天,如果沒有效果,應及時尋找病因,進行針對性治療;如果長時間使用,易導致前庭功能受損,反而不利於康復。

生命時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