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燁周迅陳坤共同出演的禁忌片,只此一部......

電影集中營 發佈 2020-04-17T15:00:00+00:00

有一部電影,常年躺在廠長的硬碟里——《植物學家的中國女孩》。它被雪藏至今,是華語「拉拉片」榜上最常被提及的一個。為什麼呢?當然是因為女主李小冉美的太誘人!片中,她全素顏、全裸出鏡,跟泰國妹子上演一段愛戀。欲而不色,著實讓人移不開眼......

有一部電影,常年躺在廠長的硬碟里——《植物學家的中國女孩》

它被雪藏至今,是華語「拉拉片」榜上最常被提及的一個。

為什麼呢?

當然是因為女主李小冉美的太誘人!

片中,她全素顏、全裸出鏡,跟泰國妹子上演一段愛戀。

欲而不色,著實讓人移不開眼......

曾執導《這個殺手不太冷》的呂克·貝松更是直接稱它為女版《斷背山》。

無疑,這一超高評價,使得禁片導演戴思傑的名字在影壇更加響亮。

但你有所不知,其實真正讓他享譽國際的並不是本片,而是4年前的一部。

那部片更絕。

竟集結劉燁、周迅、陳坤,拍出荷爾蒙爆棚的「三人行」?!

《巴爾扎克與小裁縫》

不瞞你說,廠長當時看完演員表,就果斷點進去了——

28歲的周迅,單純可愛、鬼馬精靈。

26歲的陳坤,五官精緻,痞帥痞帥的。

還有24歲的劉燁,雖說現在最多也就「三歲」,但當年那憂鬱氣質也是妥妥的。

講真,這是什麼神仙陣容啊。

別說是當年這三人顏值巔峰時的合作,就是擱在現在,也是激動人心的世紀同框。

個頂個的大咖,外加牛導演,註定本片的不平凡。

確實。

作為一部改編自法國暢銷小說的電影,導演是旅居法國的華人,演員是清一色的中國人,講著中國故事,說著四川方言。

但由於是法國投資拍攝,因此嚴格意義上講,這是一部法國電影。

這種東西方之間的奇妙碰撞,摩擦出不一樣的火花。

正如一位網友的評價——

有些似曾相識,又有些陌生新奇。

不過,這並不影響故事本身帶給人的感動。

畢竟影片對於七十年代的中國,刻畫的太過生動:有年輕的身體,原始的慾望,熱辣纏綿的愛情......

畫面美好又觸動人心。

故事發生於1971年。

因為家庭成分不好,羅明(陳坤飾演)和馬劍玲(劉燁飾演)從城市來到偏僻的大山里下鄉插隊。

這裡貧窮落後,消息閉塞。

顯然,眼前這些目不識丁的村民們,跟這兩個愛看書和拉小提琴的小年輕格格不入。

以至於他們到這兒的第一天,就垂頭喪氣。

因為兩人不知道這種日子什麼是個頭,更絕望的是,很可能沒有盡頭。

整日繁重的勞作,消耗著他們未經過風霜的身體。

直到遇到一個女孩,給這壓抑、無奈的生活照進一絲陽光。

她外號「小裁縫」,是村裡老裁縫的孫女。

她美麗天真,淳樸真誠,卻不如一般的當地女孩羞澀拘謹。

當偷看姑娘們洗澡的羅明掉進深坑後,小裁縫會跑到跟前來開心大笑,打趣。

但她身上不變的是,和當地人一樣的對外界一無所知。

廠長印象很深的一個場景是——

小裁縫看到羅明從城市帶來的鬧鐘,她好奇的問,鬧鐘里的公雞為什麼會動。

馬劍玲答道,那裡面真的有隻小公雞,每天早上還會叫。

結果你猜怎麼著?

她真的信了,甚至第二天帶著一幫姑娘們把鬧鐘給拆得七零八碎,只為逗逗藏在裡面的公雞。

她傻得單純可愛,讓羅明和馬劍玲也感到心疼。

特別是羅明,他發誓要改變這個女孩,他要讓教她認字,帶她認識更寬廣的世界。

怎麼認識?

聽電影、聽書。

由於村裡包括隊長在內的,幾乎沒一個認字的。

於是羅明和馬劍玲被安排去鎮上看電影,完了再回來口述給村民們聽。

故事聲情並茂,讓人感到新奇又感動。

再後來,羅明和馬劍玲又動了「歪」心思,想找點兒不一樣的書來看。

小裁縫聽到,立刻出主意說村裡一個名叫四眼的,他那有一箱子「禁書」,也就是外國的小說。

這下,兩人來了興趣,謀劃了一番去偷書。

拿到箱子,他們在小裁縫的帶領下,將其藏到隱蔽的山洞,並給這裡命名為藏書洞。

在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這裡成了精神倉庫,他們如饑似渴,讀巴爾扎克、魯迅、福樓拜,讀《包法利夫人》、《基督山伯爵》......

可以說,片中關於那個時代的印記處處體現。

但它完全沒有亂世中的壓抑、悲傷和無助,相反,它有的是類似《陽光燦爛的日子》那種青春的激情和活力。

你能感受到青春期的躁動,更能感受到當時年輕人對知識、愛情、美的真摯追求。

猶記得片中的那句台詞——

野蠻人只有情感;

但文明人除了情感還有思想。

此外,作為一部延續法國風情的電影,它還通篇瀰漫著浪漫唯美的氛圍。

特別是對三位主人公之間微妙情感的刻畫,讓廠長我這個老阿姨心中不禁波起漣漪,心生蕩漾。

誰說圍繞三人的感情就只有狗血、骯髒和齷齪,在此,本片就憑實力反駁。

故事中,羅明和馬劍玲同時愛上了小裁縫。

只是一個在明,一個在暗。

羅明表達愛意是熾熱的,直接且義無反顧。

他撒嬌般的讓小裁縫連喊十遍「我愛你」,他拉著她擁吻,在水中盡情享受釋放慾望的快樂。

這個場面撩人的同時,也讓人心疼。

因為鏡頭移向一旁,只見馬劍玲背對著轉過身去。

他內斂含蓄,而是選擇了另一種方式,他從沒說過一個愛字,卻用行動將愛體現的淋漓盡致。

羅明回家探病,走之前他囑託好兄弟馬劍玲照顧好小裁縫。

或是出於對兄弟的承諾,或是對小裁縫暗藏的愛意。

當得知小裁縫意外懷孕後,他到處奔波找醫生,甚至不惜賣掉了自己心愛的小提琴。

而為了掩護墮胎手術順利完成,他站在屋外用琴聲打掩護。

更加動人的是,這三人之間的友情並未因此而夾雜污穢,正如片尾羅明對馬劍玲說的——

我知道你也愛著她。

是的,他們一直都知道對方的心意,但因為對友情的珍惜,讓他們沒有戳破。

相信,看到這,肯定會有人對這種做法不能理解。

但那個年代就是如此,人們的心思就是如此簡單、質樸。

廠長甚至無法想像,倘若影片最後小裁縫沒有離開他們,離開村落,後續發展會朝著什麼樣的方向。

或許是命中注定吧。

想當初,羅明和馬劍玲口口聲聲要改變小裁縫,結果她真的被改變了。

她不再是那個無知的大山女孩,而是愛上了巴爾扎克書中的世界,毅然去向了充滿未知的遠方......

對於這個結果,你覺得可惜嗎?

或許感到可惜。

因為27年後,曾經的馬劍玲早已功成名就,但他手中的香水騙不了人。

「巴黎情竇」,這是他送給記憶中的小裁縫的禮物。

只是,沒有重逢,沒有驚喜,亦沒有人接過這個禮物。

但也不覺得可惜。

正如一位網友說的——

一輩子就像一直開往前方的列車,走過了這一站,想再回頭尋找,當初的那個人還會站在原地等嗎?

事實證明,故地重遊,當長江水淹沒當年的村落,意味著一切都已經結束,再多繾綣不過懷戀罷了。

那消逝的,是屬於青春歲月,和那個時代的記憶......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