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過歸隱後可能被此人所殺,書中有提示,乃金庸武俠第一屠夫

闊爺武俠 發佈 2020-04-16T23:48:11+00:00

武當張三丰是一位世外高人,別人幼年躺在父母懷裡嗷嗷待哺,被視為掌上明珠或小皇帝,然張真人不同,他幼年遭際相當悽苦,據《倚天》記載,張三丰幼年跟隨覺遠大師學習佛法,說好聽點是學佛法,說難聽一點,其實乃是因為家裡沒東西吃了,無奈之下只得把張三丰送人,然而這樣一位少年,日後卻成為武林第

歡迎各路江湖大俠前來捧場!所謂「天下風雲出我輩,一入江湖歲月催。」武當張三丰是一位世外高人,別人幼年躺在父母懷裡嗷嗷待哺,被視為掌上明珠或小皇帝,然張真人不同,他幼年遭際相當悽苦,據《倚天》記載,張三丰幼年跟隨覺遠大師學習佛法,說好聽點是學佛法,說難聽一點,其實乃是因為家裡沒東西吃了,無奈之下只得把張三丰送人,然而這樣一位少年,日後卻成為武林第一宗師,最終隱居江湖之外,無人知其下落。



張三丰之後,武林又出現一位絕世少年,張三丰幼年遭際悽苦,此子更苦,不知張三丰是否曾感嘆過:金庸武俠世界裡,張姓之人早年日子為何都這般悽苦?這位仁兄並非在中原出生,他出生於遙遠的冰火島,在他十歲之時,父母告訴他要去中原了,中原是什麼地方?好玩嗎?在他小心理充滿了相瞞,怎知剛到中原,他就被俘虜,而父母更在武當山被中原武林人士逼死,可憐少年身中玄冥神掌,奄奄一息,然金庸先生又筆鋒一轉,他的人生開始逆襲,最終率領明教弟子恢復中原漢室江山,而他本人卻也因此消失塵世之外,不知去了何處,此子就是張無忌。


金庸先生有個習慣,他喜歡描寫某位角色崛起的過程,卻不喜歡描寫他們的結局,這樣的人物,在金庸筆下還有很多,比如《天龍八部》中的段譽、虛竹,《神鵰》中的黃藥師、周伯通,《笑傲》中的令狐沖,都是如此,這些人不太驚艷,咱們可以不考慮,但神鵰大俠楊過可不行,這位仁兄太驚艷了,加上古天樂男神的精彩演繹,使得楊過的形象在讀者心中根深蒂固,那麼這位名動江湖的大俠,其結局究竟如何?雖然金老未曾言明,但從小說內容暗示來看,他的結局可能很悽慘。


楊過隱居後註定過不了好日子,咱們來看看他的一個舉動,也是他此生最大的壯舉。

當年蒙古大軍數十萬圍攻襄陽城,眼見不敵,楊過一騎絕塵,以連環馬之勢突破重圍,直搗黃龍,蒙哥見此大進,急忙勒緊馬韁,飛馳而去,然楊過畢竟是絕頂高手,終於在半途以飛石將其擊斃,蒙古軍因此兵敗如山倒,如潮水般急退而去,襄陽因此保得十三年太平,看似很美好,然而大家別忘了,下一任蒙古大汗乃是忽必烈!

忽必烈曾經見過楊過,而終南山這個地方他也是知道的(可參考蒙古大軍火燒重陽宮),在金庸武俠世界裡,蒙古大軍除了南宋朝廷這個頭號敵人外,江湖武林人士乃是第二號敵人,忽必烈攻破南宋後,頭號敵人已經消失,第二號敵人必將是他重點打擊對象,而楊過是何許人也?且看俞岱岩的評價:俞岱岩道:「那是當年神鵰大俠楊過殺死蒙古皇帝蒙哥,大大為我漢人出了一口胸中惡氣。自此楊大俠有什麼號令,天下英雄『莫敢不從』……」

所謂「擒賊先擒王」,攻打襄陽時,忽必烈主要目標就是打算幹掉郭靖,所以搜羅了金輪法王、尹克西等一大批高手,試問他統一中原後能夠放過楊大俠嗎?此其一。


第二:楊過不是白眼狼。且看這段原文:楊過心想:「此生得與龍兒相會,老天爺實在待我至厚,今日便是死了,也已無憾。男兒漢大丈夫為國戰死沙場,正是最好的歸宿。」

相隔十六年終於和小龍女重聚,然而他沒有想著與小龍女纏綿,而是願意戰死沙場,試問這樣一位人物,襄陽城破之時如何能夠不現身?而楊過一旦現身,必將是忽必烈頭號打擊目標。


第三:郭襄出家。朱元璋為了坐穩龍椅,可以不惜一切代價打擊明教,忽必烈乃是外族人士,外來者都有一個同樣的心病:不相信中原百姓,比如清朝歷代皇帝就是如此。他如何能夠放過中原武林人士?而據《倚天》記載,郭襄那是在公元1243年左右出生,而元朝統一全國之時,乃是在公元1279年,相隔36年左右,與郭襄四十歲出家無限接近,這是巧合嗎?難道不是因為楊過被忽必烈所殺,郭襄心灰意冷而出家嗎?

所以結合書中暗示來看,楊過歸隱之後極有可能就是被這位金庸武俠第一屠夫所殺(據歷史記載,在忽必烈的屠殺下,中原百姓喪失了7000多萬人口,實在可怕),不知各位大俠意下如何?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