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你就是宋朝賣國賊,張邦昌:我是被逼的,其實很愛國

清風明月話歷史 發佈 2019-12-16T04:47:16+00:00

​自古張性皇帝很少,張邦昌可以說是最奇葩的一個。他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小角色,直接成為一國最高領導,這個偽政權是由異族要求建立的,類似於日本立溥儀建立的傀儡政權。 公元1126年,完顏宗翰、完顏宗望分兵兩路進攻開封,很快金軍就到了開封城下。

​自古張性皇帝很少,張邦昌可以說是最奇葩的一個。他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小角色,直接成為一國最高領導,這個偽政權是由異族要求建立的,類似於日本立溥儀建立的傀儡政權。

公元1126年,完顏宗翰、完顏宗望分兵兩路進攻開封,很快金軍就到了開封城下。看似野蠻的金人卻有著相當的智慧,一般來講,金軍可以直接殺入城內,大肆搶奪一番,接著屠城而去,這才是野蠻人的做法。

完顏宗翰沒有這樣做,他每次進攻都伴隨著和談,而偏偏宋朝就吃這一套。金國一次次要錢要東西,宋朝人都予以滿足,每當到宋朝人快絕望之時,完顏宗翰會再次派出使者和談,這樣目的則是搜刮出更多的金錢。

到了最後不僅是官員、商人、百姓,就連風月場所的錢全部拿去給了金人,開封城內空空如也,幾乎成為死城,再也找不出什麼值錢的東西。等到時機差不多了,金國人滿足了,他們帶著無數金銀財寶,加上徽欽二帝和無數美女離開了開封,而留下一個千瘡百孔的宋朝都城。

選出一個新皇帝

至此,北宋滅亡,佛家說過,死亡中孕育著新生,生死是世界中最平常的事情,一個政權同樣如此。最為尷尬的就是這個過度時期的政府,金國掠走徽欽二帝後,要求宋朝大臣選出一個新皇帝。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這個時候誰當皇帝誰就會死得很慘,康王趙構還活著,並且趙宋宗室的接班人也大有人在。誰當這個皇帝,誰就會成為千古罪人,被萬世唾罵。

史料記載「眾莫敢出聲,相視久之,計無所出,乃曰:「今日當勉強應命,舉在軍前者一人。」適尚書員外郎宋齊愈至自外,眾問金人意所主,齊愈書「張邦昌」三字示之,遂定議,以邦昌治國事。」

當時金人要求宋朝儘快選出皇帝,大家沒有敢出聲,於是金人使者繼續說:「今天就勉強找個復命,就從金營中選一個吧。」尚書員外郎宋齊愈寫了「張邦昌」三個字,隨即張邦昌就這麼成了新皇帝。

張邦昌是個多麼倒霉的冤大頭,皇帝雖說是萬聖之尊,但也得看是什麼時候,此時當皇帝就是個倒霉蛋。原本張邦昌是跟著康王趙構當人質的,被扣押金營中,當聽到做人質的消息,張邦昌已經被嚇得屁滾尿流。

金軍一路打到開封,皇帝、宰執大臣同樣膽小如鼠,張邦昌作為一文臣,嚇成這副德行也在情理之中。當時的北宋和清末情況類似,都是卑躬屈膝、任人宰割。張邦昌聽到自己要代替趙宋官家成為皇帝,也是堅決不同意的。

金軍威脅道:「相公不前死城外,今欲塗炭一城耶?」意思就是你沒有死在城外,現在想連累全城人嗎?言下之意,如果你不同意做皇帝,我們金人就屠了這開封城。在全城百姓的性命和賣國賊的名聲之間,張邦昌猶豫了,最後他答應了金國人,成為了過度政府的皇帝。

如此看來,張邦昌看似還是個有情有義人,事實也確實如此。張邦昌要是說個好人,那是抬舉他了,但他確確實實還有有點良心,為了全城百姓,他甘心扣上了「賣國賊」帽子。

張邦昌為何被說成奸狡小人?

張邦昌是進士出身,在徽宗在位時,曾經擔任中書侍郎等職務,最令人人詬病的,他曾是王黼的黨羽。王黼是大名鼎鼎的北宋六賊之一,破壞力名列前茅,王黼由蔡京提拔,後被徽宗任命為宰相。此人無德無才,只會諂媚皇帝。

最令人費解的是宋徽宗趙佶和王黼極為投緣,徽宗把財政大權全權交給了王黼,可以隨意支取。全國各地給皇帝建造園林奇珍異寶,只有十分之一供給了徽宗,剩下的全進了王黼的腰包。王黼可以說是北宋衰弱的大罪人,而張邦昌是王黼的黨羽,於是乎張邦昌也同樣被人鄙視。

另外張邦昌在開封被圍困之時,是全力主張議和的。金國人要錢,宋朝人答應,金國人要北方三鎮,宋朝人答應,為何如此懦弱?全是這幫宋朝文臣的軟骨病造成的,張邦昌作為主和派一員,理應受到譴責。

甘願成為犧牲品

事實上,張邦昌被立為大楚的皇帝,只是宋朝上層的犧牲品罷了,大家心知肚明,誰也不想說出來而已。張邦昌是有苦說不出,但他真的無意篡奪大宋的天下,從他後續的作為可以看出。

史料記載「遂升文德殿,設位御床西受賀,遣ト門傳令勿拜,時雍率百官遽拜,邦昌但東面拱立。」張邦昌只在文德殿上朝,且下令群臣不用跪拜,當百官跪倒之時,張邦昌也只是面東而立。

張邦昌在徽欽二帝臨走之時,率百官恭送皇帝,痛苦失聲,這做法仍是君臣之禮,張邦昌發自內心仍想做宋朝的臣子,而不是皇帝。等金軍撤離,張邦昌馬上退掉了皇位,請元佑皇后垂簾聽政,並等待康王趙構即位。

張邦昌退位可以說把刀交給了別人,所以無論如何張邦昌必須死。哪怕大家都知道張邦昌是被迫如此,也無法改變事實。

人都是有兩面性的,張邦昌也同樣如此,他只是個小人物,也是個奸狡之輩,不過他的內心深處也有著忠誠於國家的心。所有人都在時代的漩渦里沉浮,而張邦昌恰巧是個小小的浪花,被推上了風口浪尖,最終成為了政治的犧牲品。

參考資料:《宋史·卷四百七十五列傳第二百三十四》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