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培養出優秀甚至是卓越的孩子?至少要做到這3點!

精神心理專家何日輝 發佈 2020-04-22T21:06:40+00:00

總而言之,希望廣大父母也一定要懂得自我反省、改變和提升,建立科學家庭教育和積極引導孩子的意識,只有這樣,才能成為孩子人生中真正的引路者!#少年強,祖國強##暢談家庭教育# #培養主動性# #讀書# #青雲計劃#

昨天,本平台分享了一篇丘成桐教授對中國高等教育的反思文章,並結合我們的精神心理障礙診療經驗,總結了一些引導孩子樹立正確「三觀」、有價值的人生目標的建議。

今天想再分享一個成功的家庭教育案例——「少年科學家」談方琳,以及我的相關感想。

談方琳是華東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的一名學生,年紀輕輕的她就已獲獎無數:憑藉課題「斐波拉契數列與貝祖數的估計」獲得第33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比賽一等獎、專項獎;獲得第33屆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創新比賽主席獎(初中生唯一獎)、一等獎......

談方琳,圖片來源於網絡

2019年10月,15歲的她參加了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在場的還有諾貝爾獎、菲爾茲獎、麥克阿瑟天才獎等獎項得主,談方琳是最年輕的受邀者之一。

更難能可貴的是,這位「別人家的孩子」雖能力優異,卻一點兒都沒有自我膨脹,仍保持著謙卑的心態,認為自己沒有資格炫耀。

她婉拒了央視等眾多媒體的採訪,並說出這樣的話:我更喜歡追科學巨星,科學巨星最可貴的品質就是腳踏實地、淡泊名利。

相信不少父母都想發出這樣的感慨:如果我家孩子有她的一半就好了!

確實,在現實中,談方琳這樣的「天才」是極少數的。大多數孩子一提到學習就心煩,做作業要父母催,上課忍不住開小差。只要孩子的學習上不去,父母就一個勁從孩子身上找問題:「為什麼我的孩子就不愛學習?」、「孩子的注意力是不是要好好訓練一下?」、「我這孩子根本不是學習的料!」

其實,父母應先反思自身在教育上所存在的問題:別的父母能培養出優秀孩子,為什麼我不能?

如何培養出優秀的孩子?父母至少要做到以下3點:

第一點:父母要懂得引導孩子真正地理解學習的意義。

許多父母都認為「知識改變命運」,希望孩子能夠通過求學掌握生存技能,將來過上舒適的生活。實際上,這種認知在「第四次產業革命浪潮」撲面而來的今天已經不合時宜,因為時代變化太快,如果一個人掌握的是陳舊、非與時俱進的知識,反而會束縛人的理性思考和積極進取。我們很多父母就掉入了「陳舊知識為主的經驗的陷阱」。

何況,即使是與時俱進的科學知識,如果缺乏更高的精神內核,塑造的可能是缺乏人文關懷的「科學狂人」。所以,作為父母,還應有意識地引導孩子通過學習增加自身的修養、追求真正的價值體現。

這一點在昨天的文章中已詳細分析過了。

第二點:父母需要牢記,身教重於言教,要盡力創造積極進取而又充滿愛的原生家庭環境。

生活中,有的父母「三觀」不正,一邊要求孩子刻苦學習,以出人頭地,一邊自己卻不思進取,不願意騰出時間來陪伴、教育孩子。

如果父母面對國家和社會的不足,總是抱怨和指責;對待工作、家庭事務的態度總是「吊兒郎當」,不斷吐槽、生活懶散、愛貪小便宜,愛打遊戲、愛揮霍、愛煲電視劇,試問孩子如何養成良好的學習意識和積極的「三觀」?

我們在臨床實踐中接觸過的不少孩子非常自以為是,愛耍小聰明,學業表現得優秀時內心飄飄然,有的甚至發展到最後出現誇大妄想。

反觀談方琳,15歲還在讀高一的她能對媒體說出應腳踏實地、淡泊名利這樣的話,肯定離不開其父母潛移默化的正面影響。她的「三觀」,很大程度上來自於父母的「三觀」,其父母以身作則,無論做人還是做事,都成為了孩子的典範。

所以,我們父母面對孩子心態的失衡和「三觀」的不正時,更應該深刻地反思自己。

第三點:父母要懂得高效學習的相關知識,甚至要知道「學神是如何煉成的」,然後盡最大可能為孩子營造出有利於形成「學神」狀態的環境,並積極調動自身的資源。

圖片來源於網絡

據媒體報導,談方琳的父母都是華東師範大學的老師,父親是大學數學教授,他可能深深熱愛著數學,感受到了數學的美妙,並在數學的研究中感受到非常高的成就感。

所以,談方琳的成就是不是遺傳了優良的基因?是不是天賦異稟?這是很多父母會首先想到的原因,甚至有人可能會認為,「人家父親是大教授,俺們只是普通老百姓,基因不一樣」。

我不排除這其中有基因遺傳的因素,但是,閱讀過我們很多文章的讀者就知道,這種所謂的「遺傳因素」,如果一定要說有,那更多的是「表觀遺傳學機制」。

所以,我認為談方琳的優秀更重要的是後天其父母的科學教育和她自己持久的努力。她的父母為她創造了有利於形成「學神」狀態的環境。很多女孩子對數理化感到頭痛,但談方琳偏偏相反。她從小受到父親的薰陶,對數學非常感興趣。初一時,談方琳對數論方向感興趣,但她的父親並不是研究這個方向的,無法指導她,父親便聯繫了一位數論教授來指導她。

關於談方琳父母的相關報導

一旦家長能成功地引導孩子對某個學科感興趣,無形之中就幫助孩子樹立了高效學習的狀態。孩子學習的時候是興奮的,孜孜不倦的,越學越有成就感的。有了這種「學神」狀態,若再加上優秀的學習資源,自然就會脫穎而出。

在這個方面,一代偉人愛因斯坦很可能也是個典型例子。他對數學、物理有超乎尋常的興趣和能力,這也與其成長環境有關。

據他的傳記記載,從愛因斯坦10歲起,每到周四有一位學醫的大學生到他們家吃飯。這位大學生經常給小愛因斯坦看科學、幾何學的書籍,愛因斯坦學得津津有味,一到周四就歡欣雀躍。這一段經歷成功激發了愛因斯坦對數學、物理的興趣。

總之,可以說至少談方琳的父親扮演了理想父親的角色,與女兒建立了「亦師亦友」的關係。他不但引導女兒找到健康的興趣愛好,利用自身職業的特質,為孩子尋找優秀的學習資源,培養出孩子在數學的世界裡積極探索的「學神」狀態,還以身作則,為孩子確立積極的「三觀」。

對比之下,我們接診過的患者中有不少教師子女,他們的父母總是將嚴謹、嚴厲的教育作風帶到家庭教育中,認為「教師的子女不能比別人差」,不斷對孩子施加壓力,最終導致孩子患上了精神心理障礙。

對於這部分青少年患者,我們在深度催眠下為其修復了病理性記憶後,後續還根據需要,努力塑造出高效學習的狀態。因個體差異,雖然我們無法令每一位患者都達到「學神」狀態,但在患者和父母的配合下,經過努力,至少能塑造出「學霸」的狀態,幫助他們更好地回歸校園。

可是,本機構目前只能為極少數患者提供診療服務,其他更多的學習狀態有問題的孩子怎麼辦?

所以,歸根到底還是要回到家庭環境中去。就算是經過心理干預、建立了高效學習狀態的青少年患者,如果父母沒有深刻地自我反省,家庭環境還是沒有改善,所建立的高效學習狀態也會消退。

總而言之,希望廣大父母也一定要懂得自我反省、改變和提升,建立科學家庭教育和積極引導孩子的意識,只有這樣,才能成為孩子人生中真正的引路者!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