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中19歲中狀元的王拱辰,真實歷史中後來怎麼樣了?

島主歷史觀 發佈 2020-04-14T08:03:19+00:00

《清平樂》第四集中,歐陽修連中解元、省元後,卻在皇帝主持的殿試中與狀元失之交臂,最終奪魁者是年僅19歲的王拱壽。

文/藍夢島主

原創文章,已開啟全網維權,抄襲必究!


《清平樂》第四集中,歐陽修連中解元、省元後,卻在皇帝主持的殿試中與狀元失之交臂,最終奪魁者是年僅19歲的王拱壽。

(《清平樂》王拱辰劇照,天聖八年庚午科狀元,扮演者:何明翰)


電視劇中,歐陽修未能連中三元是因為他言行放浪輕浮,善寫淫詞艷曲,為太后劉娥所不喜。真實歷史中,歐陽修在天聖八年(1030年)的殿試中,也確實只得了個第十四名,位列二甲進士及第。據主考官晏殊後來回憶,歐陽修才華蓋世卻未能高中狀元,主要是因為他恃才傲物、鋒芒太露,眾考官欲挫其銳氣,以便促其成才。


電視劇中,王拱壽以19歲之齡狀元及第,似乎有很大的運氣成分,以至於揭榜之時他本人都不敢相信。真實歷史中,取代歐陽修獲得殿試第一名的確實是王拱壽,他當年也確實年方19,而且還是虛歲,唯一不同的是,他高中狀元並非純屬僥倖,而是德才兼備,實至名歸。

(《清平樂》晏殊劇照,天聖八年庚午科主考官,扮演者:喻恩泰 )


王拱壽出身貧寒,自幼喪父,母親一人拉扯四個孩子,其中不易可想而知。作為長子,王拱壽小小年紀便主動承擔起家庭重擔。他命途多舛卻品行高潔,很小的時候便因極盡孝道、誠實守信而為鄉里所稱頌。更難得的是,王拱壽天資聰穎、勤奮刻苦,一邊幫母親照顧弟弟妹妹,一邊發奮讀書,十幾歲時便因才學卓著遠近聞名。


接連在鄉試和會試中取得好成績後,王拱壽參加了天聖八年(1030年)由宋仁宗親自主持的殿試。北宋文壇,群星璀璨,這年的庚午科學子也是人才濟濟,當時最被看好的後起之秀是上文提及的歐陽修。但是,宋仁宗在閱卷之後,卻欽點王拱壽為新科狀元,稱他的文章立論新穎,見解獨到,文筆流暢,理應奪魁。

(《清平樂》宋仁宗劇照,扮演者:王凱)


傳為佳話的是,當宋仁宗下令在早朝時當著文武百官宣讀三甲名單時,高中魁首的王拱壽卻並未下跪謝恩,而是上前直言道:「陛下,小生不配當這個狀元,因為殿試的考題,我恰巧不久前剛做過,這次被選中純屬僥倖。自幼母親便教育我不可說謊,我不能為了當狀元忘記操守。」言畢,舉座譁然,宋仁宗卻說:「殿試題目你之前做過,說明你勤奮刻苦,敢於當眾說出實情,說明你誠實守信,而且,可以看出文中之言確實為你心中所想,這個狀元你實至名歸。」


宋仁宗欽點王拱壽為新科狀元,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北宋以仁孝治天下,而王拱壽出身貧寒,孝順守信,正好可以樹立為「仁孝學子」的典型,以激勵天下年輕人刻苦讀書,為國效力。


就這樣,19歲的王拱壽年少成名,史稱「誠信狀元」,深受宋仁宗賞識,賜名拱辰,從此官運亨通,累拜御史中丞,累官武汝軍節度使。後來的史實證明,王拱辰確實有真才實學。慶曆二年(1042年),遼國屢次派使者來宋尋釁,王拱辰旁徵博引,據理力爭,直斥其非,曉以利害,令遼國放棄非分之想,不敢輕舉妄動。宋仁宗贊道:「非拱辰深練故實,殆難答也。」

(《清平樂》歐陽修劇照,王拱辰同僚兼連襟,扮演者:張本煜)


有趣的是,王拱辰的一生始終與歐陽修牽扯在一起,殿試中取代歐陽修當上狀元,高中後又與歐陽修同娶戶部侍郎薛奎之女,成為連襟。


後來,范仲淹、富弼、韓琦主持「慶曆新政」,歐陽修鼎力支持,王拱辰卻站在了改革派的對立面,史載,他「抗疏論新法之害,藉故劾逐王益柔、蘇舜欽以傾范仲淹,為公議所薄。」也就是說,王拱辰因為曾打壓過范仲淹而被公議貶低。

(《清平樂》范仲淹劇照,扮演者:劉鈞)


范仲淹文采斐然,政績卓著,倡導「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思想,有《岳陽樓記》傳世,歐陽修更是後來開創一代文風的文壇領袖,《醉翁亭記》家喻戶曉,此二人都是深受後世追捧與喜愛的古代文人典範,王拱辰與他們為敵,故後世之名不佳。但筆者認為,王拱辰與范仲淹、歐陽修等名流只是政見不同,不能因此認定他品行不佳。後來王安石主持變法,王拱辰同樣極力駁斥,由此可見,他自始至終反對的都只是改革,並非與改革派有什麼私人恩怨。


王拱辰紅極一時,歷經仁宗、英宗、神宗三朝,於宋神宗元豐八年(1085年)病卒於彰德軍節度使任上,享年74虛歲,高壽善終,宋神宗追贈其為開府儀同三司,諡懿恪。


參考資料:《宋史》、《王拱辰墓志銘》

文中圖片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