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在蝙蝠上新發現6種冠狀病毒 其糞便或為重要傳播途徑

美國僑報網 發佈 2020-04-14T12:04:37+00:00

【訊】有美媒近日稱,一個研究團隊發現了6種先前未知的病毒。文章第一作者、英國劍橋大學遺傳學家PeterForster博士介紹,這項研究尚無法就新冠病毒的來源給出一個確切答案,他和其他學者們還將繼續對這一問題進行研究。

【訊】有美媒近日稱,一個研究團隊發現了6種先前未知的病毒。它們與導致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的病原體——即SARS-CoV-2新冠病毒——屬於同一個冠狀病毒家族。

加州一名病人8日從一間療養院被轉移走。(圖片來源:美聯社)

據美國《新聞周刊》網站4月10日報導,美國開放存取期刊《科學公共圖書館·綜合》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科學家在東南亞國家緬甸自由活動的蝙蝠體內發現了這些新型病毒。這些科學家由美國史密森學會國家動物園和生物保護研究所的馬克·瓦利圖托領導。

北京參考消息網14日報導,冠狀病毒是一個病毒群體,其中包括引起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徵(SARS)、中東呼吸綜合徵(MERS)以及最近發現的新冠肺炎的病原體。據研究人員說,這項研究中發現的病毒似乎與導致上述三種疾病的病原體都不存在密切聯繫。

在這項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員瞄準緬甸緊鄰人類社區、自由活動的蝙蝠,打算查明它們體內的冠狀病毒。為此,研究人員從11個種類的400多隻蝙蝠身上採集了唾液和糞便樣本。

這些樣本是2016年5月至2018年8月間在緬甸的三處地點採集的。選擇上述地點是因為那裡人類與動物互動機率很高。由於土地用途的變化和人類與野生動物日益接近,這種互動已變得更有可能發生。

科學家採集的樣本中,有48份檢出冠狀病毒,共發現7種不同類型的病毒——其中6種是以前未知的。這些陽性的測定結果大部分來自糞便樣本。

據研究人員稱,結果表明蝙蝠糞便可能被證明是冠狀病毒向人類傳播的重要途徑,有可能對緬甸收集蝙蝠糞便的人員構成威脅。他們指出,在該國進行的活躍病原體監測活動存在局限,未來很可能會發現更多的冠狀病毒。

研究報告的作者寫道:「鑒於人類活動不斷擴大對公眾健康帶來的潛在影響,有理由持續監測冠狀病毒,尤其是對其他物種以及人類與野生動物發生接觸的地方。」

研究人員指出,需要展開進一步研究以確定這些新型的冠狀病毒是否對人類構成風險,構成何種風險。

史密森學會全球健康計劃主任、研究報告的共同作者蘇珊·默里在一份聲明中說:「許多冠狀病毒也許不會對人類構成威脅。但當我們及早在動物身上即從源頭髮現這些疾病時,我們獲得了研究潛在威脅的寶貴機會。警戒、研究和教育是我們在疫情大流行發生之前未雨綢繆的最佳手段。」

科學家正日益意識到,蝙蝠是引發人類公共衛生擔憂的病毒的天然儲藏庫。事實上,SARS-CoV-2和其他冠狀病毒——例如導致SARS的病原體——被認為源自蝙蝠。在新冠病毒的案例中,據認為該病毒曾經過某個中間宿主,才傳播到人類體內。

儘管新冠病毒疫情的暴發被認為與武漢一個出售活體動物的海鮮市場有關,但一些科學家認為證明病毒源於該市場的證據並不確鑿。

據該研究報告的作者稱,儘管蝙蝠有可能向人類傳播傳染病,它們也在生態系統中發揮著「無可爭議的重要」作用。

此前,4月8日英國劍橋大學研究人員在《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發布了一項研究,將一種與新冠病毒的同源性高達96.2%的蝙蝠冠狀病毒設定為新冠病毒在動物中的「祖先」,並以此為參考,把從「全球共享流感數據倡議組織」(GISAID)的資料庫中提取的160個世界各地的新冠病毒基因,按照進化的關係,分為了A、B、C三個類型。

中新社報導,其中,A型新冠病毒與蝙蝠身上的冠狀病毒最為接近,被研究人員認定為是在人類身上傳播的新冠病毒的「原始」類型。研究發現,A型毒株雖然出現在中國武漢,但在武漢樣本中更多的是變異的B型毒株,A型毒株在美國和澳洲研究樣本上更為常見。流傳於歐洲的C型毒株則是由在中國和東亞擴散開來的B型變異而來。

文章第一作者、英國劍橋大學遺傳學家Peter Forster博士介紹,這項研究尚無法就新冠病毒的來源給出一個確切答案,他和其他學者們還將繼續對這一問題進行研究。不過研究中發現的證據顯示,新冠病毒最初感染人類的時間則大致在2019年9月13日至2019年12月7日這個區間。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