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I想截胡3900萬隻口罩,結果令人啼笑皆非

觀察者網新媒體 發佈 2020-04-13T14:22:53+00:00

在這樣的背景下,美國上周發生了一件令人啼笑皆非的事:聯邦調查局試圖截取一批工會搜尋的3900萬隻口罩時,意外發現這基本是一場跨國騙局。

文 觀察者網 趙挪亞

時至今日,美國醫院的各種防護物資仍舊處於緊缺的狀態,而聯邦政府、地方政府和醫院之間缺乏協調的供應,進一步加劇了物資的緊缺。

在這樣的背景下,美國上周發生了一件令人啼笑皆非的事:聯邦調查局(FBI)試圖截取一批工會搜尋的3900萬隻口罩時,意外發現這基本是一場跨國騙局。而這也並非個例,醫護物資的緊缺,已經在美國催生了數場詐騙案。

只不過,這些案件的背後,仍舊是一個個缺乏個人防護裝備,暴露在新冠病毒中的一線工作人員。

上周,德克薩斯州FBI佩戴口罩出任務 社交媒體圖

據《洛杉磯時報》11日獨家報導,上月21日,加利福尼亞州一個名為「服務性行業雇員國際聯盟-西部聯合健康工人」的大型工會(SIEU,下簡稱「雇員國際聯盟」)為應對疫情,滿足會員對防護用品的需求,開始滿世界找口罩供貨源。

隨後在26日,該工會即宣布,找到一家可以提供3900萬個3M公司生產的N95口罩的供貨商。當時,眾多口罩緊缺的醫院,以及醫護組織,都緊急聯繫了雇員國際聯盟,試圖購買口罩。

覬覦這批口罩的不僅僅只有醫院,還有聯邦政府。美國聯邦檢察官辦公室10日向《洛杉磯時報》透露,雇員國際聯盟宣布找到供貨商後,聯邦調查局探員開始調查,能否根據《國防生產法案》截獲這批口罩,供給聯邦緊急事務管理署(FEMA)。

上月,美國總統川普曾宣布,將啟動冷戰時期的《國防生產法案》,擴大政府的行政權力,強令國內公司優先為聯邦政府完成訂單、提供物資。當然,這也包括將物資「充公」。據《洛杉磯時報》披露,自疫情蔓延以來,聯邦政府一直在全美範圍內「悄悄扣押」物資。

於是,就在聯邦調查局試圖研究這批物資能否「充公」的時候,他們發現這所謂的3900萬個口罩,或許是場跨國騙局。原來,雇員國際聯盟一直在和一名來自匹茲堡的商人合作,試圖從他那拿到3900萬個口罩。但部分買家稱,他們一直沒有收到在哪裡可以查驗口罩的「可靠信息」。

例如,美國凱撒健康計劃和醫療集團下了600萬美元的口罩訂單後,其雇員抱怨稱,遲遲收不到口罩。同時,3M公司告訴調查人員稱,過去一年他們只生產了2000萬個口罩,遠遠低於目前的3900萬個。

聯邦調查局追蹤交易路徑後發現,這名匹茲堡商人一直在使用社交軟體「WhatsApp」同一名澳大利亞的中間人,以及一名來自科威特的供應商聯繫。目前,聯邦調查局正調查這兩人。

此外,這名澳大利亞的中間人還曾告訴這名匹茲堡商人:喬治亞州的一座倉庫內還有200萬個口罩。據他所說,這批口罩已經獲得了一家認證公司的檢驗。但聯邦檢察官斯科特·布雷迪說,這也是「詭計的一部分」。

目前案件仍在調查中,但布雷迪表示,聯邦調查局和檢察官方面都相信,這是一場騙局。但雇員國際聯盟和匹茲堡商人,並未受到調查,因為聯邦調查局方面認為,他們也是受到欺騙的人。此外,雙方在敲定交易的過程中沒有任何資金交換。

雇員國際聯盟也迅速發表聲明,撇清關係:「我們的唯一角色,就是聯繫匹茲堡商人和醫院。據我們所知,他有合法的口罩,而那些準備購買這些口罩的人也會對其進行全面的審查和檢查。」

對於這起案件,布雷迪評論稱,在當前的環境下,有「機會主義者在尋找受害者」。實際上,過去幾周內,美國已出現數起與醫用物資有關的詐騙案。10日,一名叫做克里斯多福·帕里斯的喬治亞州男子,因醫用物資有關的詐騙案而被逮捕、起訴。為獲取退伍軍人事務部近10億美元的訂單,他欺騙政府稱,自己擁有相應數量的口罩和其他個人防護裝備。

另外,網絡上的假藥、檢測盒、哄抬物價等,都是聯邦政府近期打擊的對象。上月31日,司法部還成立了一個特別行動小組,來專門處理關鍵醫療物資的詐騙、囤貨行為。

對此,布朗大學的醫學教授梅根·拉尼上月底表示:「口罩等簡單物品的價格上漲了10至20倍。正常情況下,一個N95口罩大概要40或50美分,而目前的價格是每個5到7美元。」

美聯社援引一位全球供應鏈專家表示,「可疑」的經紀人和供應商,向市場提供了大量可疑的報價,造成了一種「混亂和不信任」的市場氛圍。與此同時,醫院也在試圖囤積醫用防護設備,保護醫生和護士免受病毒感染。

這背後折射出的是聯邦政府、地方政府和醫護機構之間的物資協調問題。近期,包括紐約州州長安德魯·科莫在內多名州長,向川普「開炮」,抨擊聯邦政府缺乏協調,各州、城市、醫院和聯邦機構之間陷入低效的採購競爭,為抗擊疫情增加了時間與金錢成本。

另外,據《凱撒健康新聞》3日報導,聯邦政府已從各州手中至少搶購了價值1.37億美元的醫療物資。《洛杉磯時報》則介紹稱,過去一周,美國7個州的醫院與診所在採訪中透露了其物資或訂單被聯邦政府截走徵用的遭遇。美國聯邦緊急事務管理署未將這些「收購」公開,也並未詳細說明沒收物資的原因、範圍及物資去向。

來源|觀察者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