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關羽一個公道,失荊州是歷史必然,並非關羽大意所致

時空地游鼠 發佈 2020-04-13T15:04:57+00:00

我覺得不是,我們應該為關羽正名,失荊州是歷史必然,不是關羽的全責。三國時期荊州位置圖下圖是荊州各郡地圖,其中曹操失敗後,北上控制了南陽郡,派大將曹仁鎮守。

歷史的魅力在於讓我們認識了很多鮮活的人物和有趣的故事。這些人物和故事中關羽大意失荊州就是其中比較典型的人和事。那麼關羽真的是大意失荊州嗎?我覺得不是,我們應該為關羽正名,失荊州是歷史必然,不是關羽的全責。如果追責的話,關羽頂多30%的責任。

荊州的獲得

三國時期的荊州並非今天的湖北省荊州市,而是指今天的湖北省湖南省及河南省南部地區總和,赤壁之戰後奠定了三國的格局,因為赤壁之戰的結果就是三個權利方各自得到荊州的部分土地,所以也可以說成荊州土地最終的歸屬奠定了三國的歷史格局。


下圖是荊州各郡地圖,其中曹操失敗後,北上控制了南陽郡,派大將曹仁鎮守。赤壁之戰中孫劉聯軍明顯東吳出力最多,結果僅僅得到了江夏郡,剩餘的南郡,武陵郡,長沙郡,零陵郡,桂陽郡都被諸葛亮提前進入而占有。


如此的分配結果東吳自然是不服,不過話說來,看了上面的地圖作為後人的我們誰能服,這利益分配也太欺負人了吧?首先站出來的當然是出力最多的東吳大都督周瑜,因為晚一步進城被諸葛亮占了先機,如今聯盟道義尚在不能用武力搶奪地盤,所以周瑜先後用了兩計,目的就是和平奪回被諸葛亮占領的荊州地盤。

第一計,用了三十六計的美人計,讓孫權妹妹假意嫁劉備,騙劉備到東吳迎親然後扣留,逼迫諸葛亮用土地交換劉備。只可惜被諸葛亮識破,最後落得個賠了夫人又折兵的歷史笑柄。

第二計,用了三十六計的假道伐虢,假借幫劉備攻打西川為由,安排自己軍隊繞道荊州,從而達到占領荊州之目的。同樣又被諸葛亮識破並將計就計,氣的周瑜喊出那句「既生瑜何生亮?」的千年委屈,而後不久就吐血而亡。

周瑜臨死之時力薦自己的好友魯肅為吳國大都督,魯肅從接任之初就立誓要為周瑜報仇奪回荊州,魯肅在位7年時間,對外表現的弱不禁風,但對軍隊內部鐵腕治軍,士兵數量和軍事實力都得到了大幅提升。假設魯肅沒有因病早死,魯肅此生也一定要奪回荊州。可以說至此吳國已經為奪回荊州土地失去了兩位大都督和一位美人。雖然中間要回了長沙桂陽兩郡,但依然離整個荊州土地還少三郡。

荊州三郡失去的過程

其一,劉備一方得到荊州後事業到達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荊州對於蜀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這是統一中原的必經之地,於是和諸葛亮商議後,派最能打仗的關羽去鎮守。而蜀國的主力,劉備,諸葛亮,張飛,趙雲等都去攻打益州,戰爭是消耗錢糧的遊戲,蜀國遠沒有魏國經濟強大。以至於沒有糧草良將等戰爭物資支援關羽。

其二,諸葛亮為了分散曹操軍力,讓曹操疲於兩頭應付,命令關羽發起襄樊之戰,關羽不負眾望,大敗曹仁,水淹七軍,甚至連後來支援的于禁龐德等大將擒的擒,殺的殺。可以說關羽作為戰神在那個時代毋庸置疑。但這個時候諸葛亮的部署出現了一個明顯的戰略失誤,荊州後方空虛,假如諸葛亮命令關羽發起戰爭時,派張飛或趙雲其中一位去坐鎮荊州,東吳定不敢出兵,或者說出兵也討不到什麼好處。

其三,歷史不能假設,接替魯肅任東吳大都督的呂蒙看到了這個機會,果斷派兵偷襲荊州後方,一襲白衣渡江然後南郡守將糜芳傅士仁投降。

其四,援軍劉封,孟達未馳援關羽。

失去荊州是歷史必然

如果從現代管理學對荊州失敗做個檢討總結,應該是這樣的:

1.領導決策失誤,負50%的責任,主要是諸葛亮明知道關羽離開後荊州空虛,不派良將填補。甚至存在對東吳認知上的錯誤,荊州屬於上游對於東吳來說占盡了地理優勢,一直壓制著東吳,東吳一定會奪回荊州。這樣的背景下還派關羽主動離開去攻打曹操。

2.關羽本人管理不佳,致使下屬不戰而降,負30%責任。不過即使糜芳傅士仁不降,選擇死戰,依然無法改變結局,讓兩個文人守後方城池本身就是管理不當。那麼重要的地方肯定要有武將鎮守。關羽可能真的無人可用,但關羽接到丞相命令後不應該戀戰,起到分散曹軍精力即可迅速撤回。

3.援軍懦弱且無大局觀,關羽出征樊城前就傳信給最近的劉封孟達要求支援,劉封孟達還未整頓好軍隊就聽說關羽大勝,各自覺得支援已無意義。就怠慢下來。如果劉封接到傳信就起兵支援,起碼對東吳是個威懾,結局估計也不會改變。所以負10%的責任。劉封雖為劉備義子,因此事被斬,死的有點虧。

4.剩下的10%的責任應該由劉備來承擔,在那樣一個時代里,關羽一個60歲的老頭,即使身體依然強健能打,但畢竟面對的是兩個國家龐大組織,而且失荊州這個過程中就是曹操和東吳聯合用計的結果。作為君主這點都不能有效偵察或者預測到,那也太說不過去。

所以說失去荊州並非關羽大意,而是歷史前進的必然。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