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50萬人死於「胃癌」,如何避免?需要做哪些檢查?

京東互聯網醫院 發佈 2020-04-27T16:10:04+00:00

中國是胃癌高發的國家之一,全世界每年新發胃癌病例的42.6% 在中國,因胃癌死亡的人數 45% 在中國。[1]癌症患者根據 2015 年中國癌症統計數據,全年新增胃癌患者 679100 人,死亡 498000 人。

中國是胃癌高發的國家之一,全世界每年新發胃癌病例的 42.6% 在中國,因胃癌死亡的人數 45% 在中國。[1]



根據 2015 年中國癌症統計數據,全年新增胃癌患者 679100 人,死亡 498000 人。也就是說平均每 46 秒鐘就有一人患上胃癌,每1 分鐘零 3 秒就有一人死於胃癌。


為什麼胃癌一發現就是晚期呢?


目前我國早期胃癌發現率不足10%,早期癌症難以發現是一個重要因素,更多的是人們並沒有認識到發現早癌的重要性。



另外,隨著現在人飲食習慣的改變,比如:喜歡辛辣、生冷的食物,飢一頓飽一頓等等…


很多人經常會肚子疼、拉稀跑肚子,但是大部分人更喜歡忍一忍,或者是吃點胃藥,慢慢的胃病就形成了,長時間的忽略可能就給「胃癌」製造了「入侵」的機會。


還有一點就是體檢沒有大面積的普及,城市裡面的白領可以享受公司的政策,但是務農的人、打零工的老百姓們,可能還沒有定期體檢的意識。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早期胃癌在胃鏡下也非常難辨認,鏡下出現非常細微的病變,需要檢查者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及超敏銳的觀察力,稍微有一點點的疏忽,錯過了這一病變部位,等患者再次出現症狀的時候,可能就已經是中晚期了。


中國人為什麼高發呢?


因為很多中國人都有這4個習慣:


1. 喜食「燙」:

中國有一個「民族」,叫做「熱族」。這些人們恨不得把剛出鍋的東西直接塞在嘴裡,不光吃東西,還喜歡喝很熱很熱的水。



過燙的食物或者茶飲,會破壞掉食管、胃的「天然屏障」,就像硫酸一般腐蝕和灼傷粘膜,慢慢的粘膜就會出現增生,這也就是「癌前病變」。


很多國內外的研究都提示過,有一部分患食管癌、肺癌的患者常年喜食「燙」食。


這種習慣一旦養成,就會增加患胃癌的幾率,也會因為家族習慣,而呈現家族性發病的趨勢。


2. 愛吃醃製食品:

飲食中攝入太多鹽分,不管是直接的鹽,還是鹽醃製的食物,都能直接損傷胃黏膜並且與幽門螺桿菌協同增加胃癌風險。



3. 發霉食物不捨得扔:

霉變的食物含有黃麴黴毒素等,這些毒素可以將食物中的亞硝酸鹽還原為致癌能力強大的 N-亞硝基化合物,誘發突變致癌。



最近幾年,中國數個胃癌高發區的致胃癌因素都是因為「發霉食物」,比如山東臨朐。


4. 進食速度太快:

現在的年輕人太忙,吃點東西狼吞虎咽,食物咀嚼不細也會刺激到胃粘膜,而且團塊過大,容易對食道和賁門的黏膜產生機械性的刺激,久而久之也會導致胃癌的發生。



所以儘量還是細嚼慢咽吧~


這3種檢查比較靠譜


1. 血清學篩查:

  • 血清胃蛋白酶源檢測:是反映胃體、胃竇粘膜外分泌功能的良好指標,可稱之為「血清學活檢」。
  • 血清胃泌素-17檢測:是反映胃竇內容分泌功能的敏感指標之一。
  •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檢測:目前幽門螺旋桿菌是被WHO列為胃癌的第Ⅰ類致癌原。
  • 血清腫瘤標誌物檢測。



2. 內鏡檢查:

  • 電子胃鏡篩查:目前來講這項檢查就是胃癌診斷的金標準,但是患者承受的痛苦會比較多,即使是日本等已開發國家,也未能實現這項檢查的普及。
  • 磁控膠囊胃鏡篩查。



3. 高清內鏡檢查:

這項檢查可以更精準的發現胃粘膜顏色的變化,還有表面結構的細微變化,以便更準確的篩查出可疑的病灶。[1]


最後一點,要提醒各位亞洲多個國家設定40-45歲為胃癌篩查的起始臨界年齡。[1]


所以,建議40歲以上的朋友們定期去做胃癌篩查。


參考文獻:

[1] 杜奕奇, 蔡全才, 廖專, 等. 中國早期胃癌篩查流程專家共識意見 (草案)(2017 年, 上海)[J]. 胃腸病學, 2018, 23: 92-97.



京東網際網路醫院出品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

審稿醫生 | 河北省胸科醫院 消化內科 主治醫師 馬靜

責任編輯 | 黑鳳梨

【點擊進入京東網際網路醫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