闢謠:禁養的野生動物,不是攜帶病毒就是對人生存有益,高抬貴手

小龍蝦曬太陽 發佈 2020-04-27T18:19:54+00:00

實際上對於我們這些生活在農村或者有過農村生活經歷的人來說,吃野物在以前是一件比較常見的現象,這麼多年來一直都是這麼過來的,我算下我曾經吃過或者看別人吃過的包括哪些:地上跑的有野兔,黃鼠狼,豬獾,狗獾,刺蝟,蛇,田鼠等等。

我也一直在關注這個問題,因為前段時間由於疫情的緣故,導致小龍蝦也不能吃的謠言也一直流傳的很廣。搞得我們小龍蝦養殖戶人心惶惶,記得那段時間平台電商帶貨水產養殖和海鮮之類的商品都是被禁止上架的,其中也包括小龍蝦。不過比較放心的是最後小龍蝦被排除在禁止食用和養殖的名單之外。而我記得金蟬(我們這裡叫知了)和牛蛙(青蛙)是禁止養殖的,其他的具體名單我記得不是特別清楚了。

說說我的想法吧!

實際上對於我們這些生活在農村或者有過農村生活經歷的人來說,吃野物在以前是一件比較常見的現象,這麼多年來一直都是這麼過來的,我算下我曾經吃過或者看別人吃過的包括哪些:地上跑的有野兔,黃鼠狼,豬獾,狗獾,刺蝟,蛇,田鼠等等。水裡面的有青蛙(田雞),甲魚烏龜四大家魚,泥鰍鱔魚,螃蟹小龍蝦,螺螄,河蚌等等,天上飛的有麻雀,斑鳩,自己其他各種鳥類,知了等等。至於什麼蝙蝠,我還真沒有看見人吃過,這東西想想都噁心,沒人吃,吃的人都是無聊,腦殼長包。

​15年之前,這些野生的資源很多,國家也沒有禁止,所以很多人捕撈以後自己吃或者出售。不過後來國家出台禁止捕撈令之後,吃的人很少了,但是也不是沒有,比如我們這裡依然有很多人用夾子捕撈黃鼠狼,主要是為了賣皮,尤其是秋季黃鼠狼的皮最值錢,所以這種現象自然沒有絕對消亡。

我去年下半年疫情還沒有爆發的時候,在野外需要過一隻被夾子夾住的黃鼠狼,大個的,後來我放生了,沒吃,其實它的肉不好吃有股騷臭味。世人抓捕的目的就是為了賣皮毛。

其實我對野物還是有一股敬畏之心的,記得小時候晚上打燈去稻田裡面捕撈田雞,抓到一隻刺蝟,還比較大,準備拿回家去吃,那時候人人都覺得刺蝟本身就是一道菜而且還不可多得,所以在心理上也覺得沒有什麼不妥,而且以前我也沒有吃過。不過拿回家準備動手的時候,最終還是把這個刺蝟放走了,不是什麼別的原因,是因為刺蝟的叫聲就和嬰兒的哭聲一模一樣,我是真的受不了,下不了手。以後我再也沒有動過吃刺蝟的念頭了,有好幾次碰見刺蝟全部放生了,人還是應該有點敬畏之心的。



後來國家出台了禁令,嚴禁捕撈和買賣以及吃野生動物,不過出發點主要是從生態環境平衡和保護的角度來考慮的,比如國家保護動物以及三有動物的標準都是從這個角度出發的,在新冠肺炎疫情還沒有爆發之前,這些野物都是屬於保護動物以及三有動物的標準,疫情過後,國家禁止的另外一個標準就是食用危險標準,野物身上攜帶的病毒有可能會在人身上傳播,出於這種考慮,所以有很多以前可以食用的野物和人工養殖的動物都被國家禁止了。

不過如果仔細觀察和體會的話,無論是08年非典還是這次的冠狀病毒,都是從果子狸以及蝙蝠身上首先發現的。而且隨著這次疫情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新冠病毒的首發地並不是我們國家,而是美國,可以證明這種病毒的原發攜帶生物並不是蝙蝠,但是卻至少可以確定這種病毒可以感染人也可以感染像蝙蝠等等生物。也就是俗稱的人畜共同感染。

所以這次新冠以後,國家對陸生動物的食用管控是越來越嚴格,因為誰也不知道陸生動物身上的病毒會不會在人身上傳播,主要就是基於這種考慮。

因此你可以發現,在這次意見稿裡面絕大部分都是陸生動物,而水生動物很少。包括各種魚蝦之類的都排除在外了。我們應當相信國家會全盤考慮之下會酌情處理的。

最後再補充一點:

其實我們中國人的飲食傳統在宋朝以前都是以吃野生動植物為下賤和不入流的,這與傳統的儒家思想是分不開的,農耕社會好不容易將豬牛羊,雞鴨鵝等等家畜家禽馴化,來為我們提供穩定的肉類和營養源,基本上對野物是排斥的,不過隨著蒙古族和滿族入住中原之後,將遊牧民族的狩獵和茹毛飲血的傳統給帶過來了,上行下效,所以最終都形成了以吃野物為榮的飲食習慣和傳統,比如滿漢全席裡面的熊掌和鹿茸鹿脯等等。其實論營養價值和口感,我並不認為會比豬牛羊雞鴨肉好到哪裡去!

而且根據我的養殖經驗來看,並不是說野外長得越大,生長年限越長就越好吃,野外的生長環境都沒有人工養殖環境好,食物來源不充足不穩定,而且還會攜帶很多病毒,吃養殖的不是更加安全嗎?希望這次疫情能夠警醒我們大多數人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