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特應性皮炎:七種用藥一文搞定

皮膚健康學院 發佈 2020-04-27T21:34:51+00:00

圖1 急性期 AD 的臨床表現圖 2 慢性期 AD 的臨床表現診斷標準國外學者提出多種 AD 診斷標準,其中,Williams 標準比較符合我國的臨床實踐,被中國特應性皮炎診療指南推薦使用:主要標準:皮膚瘙癢。

來源:臨床用藥

特應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一種慢性復發性炎症性皮膚病,通常在嬰兒期發病,1 歲前發病者占 50%,本病呈慢性經過,部分患者病情可遷延至成年。近年來,AD 的患病率不斷升高,總體趨勢是城市高於農村。本文重點介紹了 AD 的藥物治療。


發病機制

AD 的發病與遺傳和環境因素密切相關,患者存在 Th2 介導的免疫學異常和皮膚屏障功能缺陷。另外,環境和生活方式變化、過度洗滌、接觸感染原和過敏原、以及心理因素均與在 AD 發病中起作用。


臨床表現


AD 的好發部位隨年齡而發生有規律的演變,在嬰兒中好發於面部、軀幹和/或四肢伸側在兒童中好發於四肢屈側如腕、踝、肘窩和膕窩,在成人中好發於雙手。尿布區、腹股溝和腋窩通常不發疹。


急性期 AD 表現為紅斑、水腫和脫屑,在嚴重病例中有明顯的小水皰、丘疹、滲出和結痂,慢性期改變為苔蘚樣變和色素異常(見圖 1~2)。


圖 1 急性期 AD 的臨床表現(圖片來源:Siegfried EC 等 2015)


圖 2 慢性期 AD 的臨床表現(圖片來源:Siegfried EC 等 2015)


診斷標準


國外學者提出多種 AD 診斷標準,其中,Williams 標準比較符合我國的臨床實踐,被中國特應性皮炎診療指南(2014 版)推薦使用:


主要標準:皮膚瘙癢。


次要標準:①屈側皮炎濕疹史,包括肘窩、膕窩、踝前、頸部(10 歲以下兒童包括頰部);


②哮喘或過敏性鼻炎史(或在 4 歲以下兒童的一級親屬中有 AD 史);


③近年來全身皮膚乾燥史;


④有屈側濕疹(4 歲以下兒童面頰/前額和四肢伸側濕疹);


⑤ 2 歲前發病(適用於 4 歲以上患者)。


符合主要標準 和 3 條或以上次要標準即可確診。


外用藥治療

1. 潤膚劑


皮膚屏障功能障礙和皮膚乾燥是 AD 發病的主要環節,必須強調潤膚治療的意義,應足量和經常使用,通常而言,每周需要使用 250 g 軟膏。有人推薦富含神經醯胺的潤膚劑作為 AD 的基礎治療,保護和恢復皮膚屏障功能。


沐浴有助於清除皮膚污垢和微生物,可每日或隔日一次在 32~42℃ 水溫下沐浴 10~15 分鐘,浴後擦乾皮膚後應立即(3 分鐘內)使用保濕潤膚劑,例如無香味的凡士林軟膏。


2. 外用糖皮質激素


外用糖皮質激素是 AD 的一線治療,根據強度不同,外用糖皮質激素可分為弱效如氫化可的松乳膏,中效如丁酸氫化可的松乳膏和曲安奈德乳膏,強效如糠酸莫米松,超強效如鹵米松和氯倍他索乳膏


原則上,初治時應選用強度足夠高的製劑(強效或超強效),炎症控制後逐漸過渡到弱、中效製劑。兒童應選擇弱中效製劑,或用潤膚劑適當稀釋乳膏,面部或外陰部位採用弱效激素。肥厚性皮損可封包治療。在使用潤膚劑後 10~15 分鐘外塗糖皮質激素軟膏有助於提高滲透和減少用量。


3. 鈣調磷酸酶抑制劑


鈣調磷酸酶抑制劑包括他克莫司軟膏和吡美莫司乳膏,兩種藥物均有較強的抗炎作用,而無皮膚萎縮和眼部副作用,所以可用於面部皮損。


吡美莫司用於輕中度 AD,他克莫司用於中重度 AD,兒童建議用於 0.03% 濃度,成人用 0.1% 濃度。鈣調磷酸酶抑制劑可與糖皮質激素聯合或序貫使用。


4. 其他外用藥


氧化鋅糊劑、黑豆餾油軟膏對 AD 有效,生理鹽水、1%~3% 硼酸溶液和其他濕敷藥物對控制急性期滲出療效較好,多塞平乳膏具有一定的止癢作用。


系統藥物治療

1. 抗組胺藥


對於瘙癢明顯或伴有睡眠障礙、蕁麻疹、過敏性鼻炎的患者,可選用第一代或第二代抗組胺藥如賽庚啶、氯雷他定和西替利嗪,以及其他抗過敏和抗炎藥物如孟魯司特、酮替芬等。這些藥物有助於阻斷「瘙癢-搔抓」的惡性循環。


2. 抗菌藥物


對於病情嚴重的 AD 患者,尤其是有滲出或繼發細菌感染者,可短期使用抗菌藥物如氟氯西林、紅黴素控制病情。


3. 糖皮質激素


原則上應儘量避免或少用系統糖皮質激素,對於病情嚴重的患者可短期使用,如用藥 7 天,然後在 2~3 周內逐漸減量,但減量或停藥不應過快,以防病情反跳。


4. 免疫抑制劑


對於症狀嚴重,且其他治療無效的 AD,可口服環孢素、硫唑嘌呤等免疫抑制劑治療,其中環孢素起效更快,但需密切監測胃腸道反應等劑量相關性不良反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