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密關係》:你的婚姻不幸福?那是因為你從一開始就理解錯了

一個九黎在寫文 發佈 2019-12-15T02:23:59+00:00

作者:九黎我們過去都有一個認知:婚姻生活是兩個人的事,要雙方都付出努力,才能夠變得更好,這也是絕大多數人的想法。但如果我們做出了百分之百的努力,而對方不改變,卻最多只能起到50%的效果。於是,我們試圖改變對方,卻發現越期望對方改變的時候,越痛苦。婚姻中的大多數煩惱,皆來自於此。

作者:九黎

我們過去都有一個認知:婚姻生活是兩個人的事,要雙方都付出努力,才能夠變得更好,這也是絕大多數人的想法。

但如果我們做出了百分之百的努力,而對方不改變,卻最多只能起到50%的效果。

於是,我們試圖改變對方,卻發現越期望對方改變的時候,越痛苦。

婚姻中的大多數煩惱,皆來自於此。

所以,《親密關係》一書提出一個顛覆性的真相:婚姻只是你一個人的事。

凡事都要向內求,莫向外求。

明白這個道理,才是婚姻幸福的開始。

01 相愛,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需求

在綜藝《我最愛的女人們》中,蔡少芬說,自從當媽媽後,就特別怕死,特別怕坐飛機。

每次坐飛機前,她都會給老公張晉發消息,說如果自己出了什麼事,「你可以再結婚,但是找個對女兒好的人。」

這讓對愛情充滿浪漫幻想的的鐘麗緹無法接受,她認為兩個人如果很相愛,是可以超越生死的。

但蔡少芬直截了當地說:「算了吧,現實點。」

眾所周知蔡少芬是炫夫狂魔、秀恩愛扛把子,但沒想到她面對伴侶再婚問題,是這種現實又通透的態度。

乍一看很違和,細想卻很合理:

蔡少芬原生家庭很慘,母親為了還債,親手把她推給富商做情婦。

由於不堪忍受母親無底洞一樣的賭債,蔡少芬甚至開發布會,公開表示自己不再給母親還錢。

而她命運的轉機,就是嫁給了張晉。

婚姻最令人期待的驚喜,不僅僅是那個人有多愛你,而是你能在一段好的關係里,獲得想要的東西。

蔡少芬在婚姻中,始終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也知道如何從老公那裡去獲得。

克里斯多福·孟在《親密關係》一書中說:擇偶很少與浪漫愛情有關,婚姻是出於政治的、經濟的、實用的和家庭的目的。

他認為,人們在童年時都會追求兩樣東西:歸屬感、確認自己的重要性。

如果沒有從家庭中得到,他會在以後不斷去尋找那個能給他帶來這種滿足的人。

在美劇《老友記》中,有一對戀人錢德勒和莫妮卡。

錢德勒幼時父母離婚,讓他有一種很強烈的被拋棄感,他不願深入到一段關係中,害怕承諾,害怕承擔責任。

莫妮卡的爸媽則一直偏心她的哥哥,對她缺乏肯定,這讓她對自己很苛刻,是個完美主義者。

兩人相戀後,產生了奇妙的互補。

莫妮卡知道錢德勒尚未克服恐婚,從不催他結婚。

她還喜歡把家裡收拾得溫馨乾淨,做一桌美食招待朋友,這給了缺乏安全感的錢德勒一種家的感覺。

錢德勒知道莫妮卡不能容忍家裡有一絲一毫的亂,一向隨性的他也願意照莫妮卡的規矩做,不再亂放東西。

因為內心需求能從對方身上得到滿足,這兩個人互相治癒,越來越相愛。

所以,我們開始和維持一段親密關係背後的動機,是為了滿足我們未被滿足的需求。

或許很功利,但亦是現實。

02 衝突,是因為不願直面自己的痛苦

如果說兩個人相愛的動機,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需求,那麼兩人產生衝突的真正原因,則往往是自己的需求無法得到對方的反饋。

在王朔的小說《過把癮》中,方言和杜梅是一對將吵架當成日子來過的夫妻。

杜梅總是懷疑方言出軌自己的同事賈玲,賈玲來家裡拜訪,她嫌方言對賈玲過於熱情,街上碰到方言和賈玲在一起,就懷疑他們有染。

兩人產生矛盾,杜梅總是靠讓對方猜測、冷戰、出走來獲取關注,在有一次兩人爭吵過後,她在深夜離家出走,但其實她並未走遠,就躲在小區里想看看方言會不會出來找她。

在一次衝突後,杜梅將方言捆綁到床上,拿刀架在他的脖子上,導致方言受傷住院,這次之後,一直不肯離婚的杜梅,主動提出了離婚。

很多人覺得杜梅作,但在後來卻找到了答案。

杜梅父親在他小時候出軌,後又失手殺死了她媽媽。

她時刻提防方言出軌,總是無故吃醋,是因為她生活在父親出軌的陰影中,怕方言像父親背叛媽媽一樣背叛她。

她靠出走、冷戰來獲取方言關注,是因為她從小一直被父親忽視,想從方言那裡確認自己被重視。

她在自己做出極端行為後要求離婚,是因為意識到自己正一步步滑向父親曾經歷的深淵,怕重蹈他的覆轍。

克里斯多福·孟認為,如果一個人沒有從對方身上獲得足夠的重視和愛,他會有四種偏差行為:

  1. 引起注意:比如發脾氣;
  2. 權利鬥爭:比如因為一些莫名其妙、雞毛蒜皮的問題吵架;
  3. 報復心理:比如你讓我生氣,我就離家出走讓你擔心害怕;
  4. 自我放逐:我改變不了你,那就破罐子破摔。

在杜梅身上,完整地展現了這四種偏差行為。而他們之間衝突,也是一條清晰的家庭矛盾路線圖:

當你發現對方忽略了你某一種感情時,你會立刻引起自己曾經的傷痛;

於是你試圖控制對方的行為,藉以控制過去的創傷;

但是你並不願面對爭吵背後的痛苦,你只是用憤怒來保護自己,因為這永遠比面對痛苦要容易的多。

因此,婚姻中最大的問題,不是兩個人之間的問題,而是我們面對自己痛苦的態度。

如果我們能很好地了解自己的需求,接納曾經的自己,直面屬於自己的傷痛而不歸罪於伴侶,我們也就能真正理解伴侶,遇到衝突或意見相左時,不會一味的敵對。

03 婚姻的本質,不是兩個人的磨合,而是一個人的苦修

在經營一段婚姻時,我們總期待對方和自己是同頻的,做出同樣節奏的努力,這樣才行。

理解別人不容易,但真正地理解自己更難,當我們心中產生一種需求的時候,我們會因為得不到而感到焦慮、失望、沮喪,但其實,大部分人都不會倒回來想一想:我產生這種需求的深層原因是什麼?

以至於我們容易一味地向伴侶索取,索取關注重視,以滿足內心被愛的需求。

可是你知道嗎?這樣的需求,從剛開始我們對這一個人產生「愛情」的感覺時,就已經開始了。

人們戀愛的真正原因,往往不是我們自己所想的那回事。開始和維持一段親密關係背後的真正動機,其實在於尋求歸屬感和確認自己重要性的需求。

而沒有人和另外一個人結婚是因為被其改變,每天聽對方說「你這裡不好,需要改一下,那裡不好,也需要改一下」,這種感覺是會讓人崩潰的,畢竟,我們需要的只是一個伴侶,而不是一個生活上的老師。成年人是不會輕易接受教育的。

《親密關係》一書中舉了一個夫妻爭吵的例子:

約翰受不了妻子瑪麗總是把浴室弄得亂七八糟,以前很溫和地提醒過瑪麗幾次,但瑪麗總是一如常態,於是這一次丈夫忍無可忍,引發了爭吵。

約翰認為瑪麗壞習慣不改,明明是早起五分鐘就能做好的事情,而瑪麗認為她只是想晚一點再收拾而已,但約翰卻要求她隨時收拾好。這讓瑪麗覺得約翰太自私,總是以自己的標準去要求別人。

夫妻間很多雞毛蒜皮的爭吵莫過於此,勸架的人可能會在一旁說:一人讓一讓就行了,又沒有什麼大事。

如果「忍一忍」、「退一步」就能解決,那下一次類似情況還會捲土重來,積累得多了,雙方都會身心疲憊。

相信大家都知道,想解決問題/改善關係,萬能辦法就是多溝通。表達自己的初心/用意、情緒/態度、希望彼此可以做出的改變。

但在《親密關係》中提及另外一個觀點:很多人常常感覺到自己的另一半說話很傷人,但其實大多數的另一半對自己的了解是最清晰的。如果我們不總是覺得自己是對的,就可以從另一半的回應中反思自己在表達中存在的問題,通過這樣的反饋去覺察自己,常常會有很大的收穫。

分析約翰和瑪麗爭吵的真正原因是,作者發現:

瑪麗小時候父母對她的要求極其嚴格,經常受到懲罰,不斷得到這樣的回應後,瑪莉開始深信:她在父母眼中不過是個麻煩。

於是,瑪麗長大以後希望找一個待她和父母待她的方式不一樣的人。但在和約翰久處後發現,似乎又回到了昔日的家庭模式。約翰對於她一些行為習慣的批評使她感覺到自己在對方眼裡沒有任何價值感,是一個負擔,感覺不被愛。

而約翰從小生活在一個多孩子的家庭里。他小時候經常覺得父母及兄弟姐妹都忽視他的存在。

和瑪麗在一起以後,他發現無論他對瑪麗說什麼,似乎她都不在乎,這一切使他再一次體會到了兒時的感覺:他不重要,有他這個人和沒他這個人也沒什麼兩樣。瑪麗的髒亂使得約翰心中的防洪壩決堤,幼時的傷痛便傾瀉而出。

事情的真相是:約翰和瑪莉都在試圖控制對方的行為,藉以控制過去的創傷。

許多夫妻也是如此,情願忍受不愉快的權力鬥爭,也不願面對爭吵背後的痛苦。所以,婚姻生活就是自己一個人的事。

04 解決婚姻問題,先要解決自己的問題

婚姻自始至終,都是你一個人是的事。

很多看似屬於伴侶之間的問題,其根源都在於自身過去發生而未解決的部分。

德國情感醫師愛娃在《愛自己,和誰結婚都一樣》里說過:

你的幸福掌握在自己手中,請將尋找愛的觸角伸向自己的世界。

幸福是自己給自己的,而非來自對方。

有一次歐巴馬妻子米歇爾去買花,花店老闆說:「你真幸運,嫁給了一位總統!」

米歇爾微微一笑說:「我嫁給你,你也是總統!」

不是我嫁給誰我就幸福,而是我是誰,嫁給誰我都幸福。

所以要想解決婚姻里的問題,就要解決好自己的問題。

  • 關注自己,而非對方

有人曾問一位結婚50年的老者,如何保持婚姻的長久?他說:就當這婚沒有結。

我們在婚姻中常常犯的錯誤是,試圖去改變對方,而不是去了解、改變自己。

但這個世界上沒有天生一對最般配,也沒有完美伴侶,如果只是寄希望於對方的改變,往往只能是失望以致絕望。

直面自己內心深處的問題,準確理解你在婚姻中的需求,降低對伴侶的期望值,不一味地向伴侶索取重視和關注,以滿足內心被愛的需求,才能從根源上解決婚姻中的問題。

張德芬說:能夠了解自己,關注自己內在,從而改變外在世界的女人,就能夠在親密關係中,扮演一個良好的主導角色。

這種主導,不是常見的女追男跑,而是一個了解自己和懂得自己的女人,遇到問題時,具備的那一份智慧和覺察,一份可以讓情感關係化險為夷的淡定和從容。

一個不會游泳的人,總是換游泳池是沒有用的。婚姻亦然。

  • 不放棄自我成長

在南非的沙漠裡,有一種草叫「不死草」,可以死去百年,但只要下一場雨,種子在幾個小時就會破土長出小苗,在短短的幾周內開花結果,再被烈日烤死,繼續等待下一場及時雨。

它們不會抱怨命運,只會耐心等待自己需要的雨水來臨,生命的精彩就在這一次次的堅持中延續。

心裡有一顆不死草的種子,保持旺盛的自我成長慾望的人,才會擁有自己的價值感和安全感,對伴侶的需求,也會降低很多。

當我們注重於自己的成長,真正地去愛自己,就會對伴侶的要求少一點,計較少一點。

對方的缺點依然存在,但你們的關係,卻步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

  • 無條件地愛和接納對方

楊絳和錢鍾書一直被譽為當代完美婚姻的代表。

但是,在《我們仨》中,楊絳「數落」了一大堆愛人的不完美:一心鑽研學問,不通人情世故;生活能力差,對家務事一概不知。

但是她全然接納了這種不完美,正是這種無條件的愛和接納,成就了兩人和諧美滿的婚姻。

《親密關係》一書中說:親密關係的核心是無條件的愛。

無條件的愛與任何情境無關,不需要任何前提,而是由心散發出來的。

在婚姻中,這是智慧,也是技巧。

當你明白打開幸福婚姻的那把鑰匙就是你自己時,你就不會對對方有過高的期待與依賴;

當你改變自己,完善自己,讓自己的心沒有缺口,你就不會再去苛責伴侶。

婚姻在本質上不是兩個人的磨合,而是一個人的苦修;是兩個人的結合,但更應該把它看成一個人的成長。

就如《天地一沙鷗》中所言:「如果你想儘快到達一個地方,最快速的方式就是,你已經在那裡了。」

對於婚姻,更是如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