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德國滅了很多中立國,卻為何唯獨不侵略瑞士?

袁載譽 發佈 2019-12-15T03:05:27+00:00

在軍迷界一直有個,一旦出現就會讓人爭破喉嚨,卻至今都沒能結果的話題「二戰時,德國滅了很多中立國,卻為何唯獨不侵略瑞士?」。這個「不侵略的行為」,在德粉的眼中,是所謂的「道義精神」,強調當時的德國雖然瘋狂了,但是依舊保持著一定的「規則風度」,不會去對中立國下手。

在軍迷界一直有個,一旦出現就會讓人爭破喉嚨,卻至今都沒能結果的話題「二戰時,德國滅了很多中立國,卻為何唯獨不侵略瑞士?」。

這個「不侵略的行為」,在德粉的眼中,是所謂的「道義精神」,強調當時的德國雖然瘋狂了,但是依舊保持著一定的「規則風度」,不會去對中立國下手。

對於德粉的這個說法,我們稍微翻越一點資料,很容易推翻。1940年6月25日,德國以閃電戰的姿態,拿下法國。整個西歐洲大陸,幾乎全部成為他的囊中物。

而作為西歐一部分的瑞士,此時此刻在地圖上,就顯得格外的「礙眼」,所以德國參謀部,在法國戰役基本結束之後,就緊鑼密鼓的籌劃了如何入侵瑞士計劃——「聖誕樹計劃」。

根據參謀部的方案,拿下瑞士的軍事行動,並非德國獨立完成,是德國和盟友義大利協同作戰。德國方面負責拿下瑞士的主戰部隊,交給在法國暫時駐守的第12軍團,兵力11個師。人雖不多,但都是剛剛經過殘酷實戰的精銳之兵。在部分德國高層眼裡,用這樣的兵,拿下中立狀態的瑞士是綽綽有餘。

而義大利這邊,可能是想著士氣上,不輸給德國方面,他在出兵數量上,是壓了德國一頭,足足計劃派遣15個師進行作戰。

德國精兵配上義大利的全力配合,最少在德國拿下法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瑞士是面臨著滅國的危機。德國並不是德粉想的那麼有「道義」,講道理。

同時德國也用實際行動,向歷史證明了,「中立國」這個君子協定,跟它關係不大。挪威在一戰後,跟瑞士一樣,對國際社會強調,在未來的世界性戰爭中,不偏不倚的在交戰雙方中保持中立。

結果在德國發動二戰初期,就被滅掉了。挪威在1940年4月9日收到通牒,6月10日被占領。共63天。由此可見只要德國認為,打了你後,可以獲得足夠利益,跟被侵略方是不是中立國沒有任何關係。

不過對於瑞士人來說,幸運的是,德國雖然制定了這個計劃,卻至戰爭結束,都沒有執行。瑞士在二戰之中,很是「神奇」的是以「中立國」的姿態,活得痛痛快快。

至於為什麼德國人放棄了計劃,原因有很多種,有人說是為了保住一個跟盟軍交流的出口,也有人說當地人本就是日耳曼人,沒有兄弟打架的理由等。

不過小袁更相信的是瑞士人,「當自強」的精神。雖然瑞士對外一直保持中立,但它並沒有把自己的安全,寄托在「中立」二字上,而是把自己變成了扎人的刺蝟。

二戰爆發期間,瑞士進行了全民總動員,五分之一的青壯年國民,都選擇了參軍,進而保衛自己的祖國,人數大約有80萬人。同時瑞士還進行普遍的民兵制,20-60歲之間身體健康的男性,每年都進行適當的軍事演練,保證可以打響「槍」。

在基建層面上,瑞士人也沒有懈怠,數以千計的地堡,在瑞士不大的國土上拔地而起,各種游擊戰設施,時刻準備著。若德國進攻瑞士,將用百萬以上軍隊。這對於四面出擊的德國來說,不現實。

同時為了保證,德國打了自己一定後悔,瑞士在所有的主要建築,都埋下炸彈。一旦德國進入瑞士,獲得的不是一個完整的瑞士,而是一個破爛的瑞士。瑞士沒有爛的時候,它可以幫助德國,跟盟軍進行溝通,同時以商業為掩護,幫德國突破盟軍的封鎖。

若它爛了,德國將一無所獲,之前瑞士作為「交流窗口」的職能也不再,德國會陷入空前的孤立,而這無疑是一個不划算的買賣。

戰爭時期每一個有增益的事,都是好事,所以德國就沒有打入瑞士。瑞士拳頭和自己不可或缺的價值,活了下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