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詞人晏殊打掉下人牙齒後果很嚴重,牙豈是說打就打?

中華書局 發佈 2020-04-28T00:39:59+00:00

電視劇《清平樂》中大詞人晏殊打掉了下人的門牙,在御史的彈劾下,被免去樞密副使一職。那麼,如果處於九五至尊的皇帝打落了別人的牙齒,又會怎麼樣呢?

電視劇《清平樂》中大詞人晏殊打掉了下人的門牙,在御史的彈劾下,被免去樞密副使(相當於國防部副部長)一職。那麼,如果處於九五至尊的皇帝打落了別人的牙齒,又會怎麼樣呢?且看著名宋史專家王瑞來教授怎麼說。

《「臧獲雖賤,其如性命非輕」》一文,講述了北宋宰相陳執中因縱容家人虐待奴婢致死而被罷免之事。由此,可以窺見士大夫政治下奴婢地位之一斑。也許有人會提出異議,虐待致死,是鬧出了人命,在任何時代都要承擔責任的。殺人償命,天經地義。不過,從陳執中家虐奴案所引起的強烈反彈,還是可以看出,在士大夫政治下,由於士大夫認識的進步,奴婢的地位與權利的確發生了變化。

近日讀史,又遇到了奴婢問題。不過,這次沒有鬧出人命。《隆平集》卷五《晏殊傳》載:

初,為樞密副使,從幸玉清昭應宮。怒從者持笏後至,擊折其齒,緣是遂出。

《宋史》卷三一一《晏殊傳》亦載此事:

坐從幸玉清昭應宮從者持笏後至,殊怒,以笏撞之折齒,御史彈奏,罷知宣州。

「從者」就是隨從的奴僕。《文忠集》卷二二收錄有歐陽修所撰《贈司空兼侍中晏公神道碑銘》,就明確記為「坐以笏擊其仆,誤折其齒罷」。

看來,把詩詞寫得婉約纏綿的著名文人晏殊,性格還頗為猛烈。宋代的高級官僚上朝或是在其他公開的正式場合,都手持一個象牙或是其他材料製成的笏板。這個笏板既有裝飾作用,也有實用價值。有的官員把奏疏要點寫在上面,免得一時之間想不起來。晏殊跟隨臨朝聽政的皇太后參拜玉清昭應宮,忘記帶笏板,本來就很丟面子,吩咐僕人去取,又姍姍來遲。晏殊自然十分惱火,失態之下,居然舉起遲遲送來的笏板,將僕人的一顆門牙打掉了。正趕上當時皇太后對晏殊有些意見,於是,在御史的彈劾之下,晏殊竟被免去擔任的相當於國防部副部長的樞密副使一職。

普通官員因打掉奴僕的牙而丟官,那麼,如果處於九五至尊的皇帝打落了別人的牙齒,又會怎麼樣呢?按一般推想,應當是無所謂的芝麻大的小事吧。其實,並非如此。我在《皇權再論》(《史學集刊》2010年第1期)一文中,講了下述一個小故事:

有一天,太祖正在後苑用彈弓打雀鳥。一個官員聲稱有緊急事情求見。玩到興頭上的太祖只好停下來接見這個官員。結果聽了報告,不過是些尋常並不緊急的事情。太祖便質問那個官員。官員說,再不急也急於您彈雀。太祖惱羞成怒,拿起隨身攜帶的柱斧,用斧柄打掉了那個官員的兩顆牙齒。那個官員從容地拾起地上的牙齒,裝到衣袋裡。太祖見狀更為惱怒,說難道你還要告我不成?那個官員回答說,臣不敢訟陛下,自有史官書之。這句話讓太祖清醒起來,怒氣頓消,和顏悅色地撫慰了那個官員。

故事見於宋人羅從彥《豫章文集》卷二《尊堯錄》。我在文章的另一處,論述史書對皇權構成的無形限制時,也評論了這件事:

孔子刪削《春秋》,並不僅僅讓亂臣賊子懼,也讓皇帝畏懼。無論是流芳千古,還是遺臭萬年,都取決於史書的記錄。而史書的記錄又取決於入史人的行為。古代中國人有著強烈的歷史意識,很早便建立有完備的修史制度。左史記言,右史記動,君主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處於史官的視線之內。擔任史官的士人多數保持著獨立精神,彪炳史冊的就有秉筆直書的春秋時期的董狐和齊太史。降至後世,史官的這種獨立精神不僅沒有因後來專制皇權的豎立而消失,並且逐漸形成了制度,當朝皇帝不能閱讀記錄自己言行的起居注。……所以,當惱怒的宋太祖蠻橫地打掉奏事官員的兩顆牙齒之後,聽那個官員說自有史官書之。便立馬壓下怒氣,堆上笑臉,進行撫慰。皇帝如有名垂青史之心,同時也就會有被釘上歷史恥辱柱的恐懼,因而也就容易朝著士大夫所規定的規範去努力做個好皇帝,也就容易接受來自士大夫的勸諫。

由此可見,無論是普通官員,還是皇帝,別人的牙是不能隨便打的。小小的牙齒,牽連甚廣。

本文摘自《立心立命: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隨筆》,中華書局2019年9月出版,略有改動,標題為編者所加。

《立心立命——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隨筆》

王瑞來 著


本書是著名宋史研究學者王瑞來教授有關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的隨筆合集。時間上跨越南北兩宋,以事件或人物為線索,以小見大,為我們勾勒出兩宋時期的士大夫風貌和政治場景。內容鮮活有深度,讀後有知其所然之感。作者以深厚的文獻功底,穩健的文筆,帶領我們一覽兩宋時人的家國情懷、政治風尚、生存環境。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