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軍突起的斯巴達(上)——斯巴達的社會階級

無雨聽風 發佈 2020-05-01T11:54:34+00:00

當公元前776年舉行第一次奧林匹克大會時,在伯羅奔尼撒半島已經有很多城邦,其中雄視半島的有阿哥利斯、美西尼亞、拉哥尼亞等三州之地。

當公元前776年舉行第一次奧林匹克大會時,在伯羅奔尼撒半島已經有很多城邦,其中雄視半島的有阿哥利斯、美西尼亞、拉哥尼亞等三州之地。這三大勢力都是多利亞族,也都是擁立赫拉克勒斯子孫為王。其中,阿哥利斯威震半島,美西尼亞也不相上下,只有拉哥尼亞力量最薄弱,而斯巴達城就是拉哥尼亞的首府。



當年的斯巴達城,只不過是拉西提蒙的一個小鎮。所謂拉西提蒙乃是個地名,位於泰伊澤塔斯山之麓,攸洛塔斯河之谷,所以斯巴達人對外也自稱拉西提蒙人。在太古時代的幾百個希臘城邦,大多數都建在形勢險要的丘陵之上,並且在周圍修築堅固的城牆。其中唯獨有斯巴達城,是建立在四戰之地的平原之中,附近全是一片片可耕的沃野,因而才取「可耕沃野」之意,就把國家命名為斯巴達了。當年的斯巴達統治者把拉哥尼亞州人民分成三大階級:

一、斯巴達人

第一階級斯巴達人,也就是貴族階級,都是征服者多利亞人的子孫。公元前750年的時候,人口只不過25000多人。他們的人數雖然少,但是卻掌握了全國軍政經濟大權。他們都住在斯巴達城內,享有公民權和官吏與當兵權,全國的土地都控制在他們手裡。每家都使用很多奴隸,一切農耕及家庭勞務都由奴隸負責,他們只坐享其成過著奢華的生活。



二、邊民

邊民是第二階級,也就是平民階級。他們大部分是當多利亞人入侵之際,沒有抵抗而就做了順民的亞該亞人。此外還有一部分是犯了罪的多利亞人,以及少數外來的其他城邦歸化僑民,三者總計大約有12萬人之譜,他們享有人身自由權和財產所有權,但是就是沒有參政權與公民權。他們都住在斯巴達城周圍,及邊境山區和海岸地方。他們平時從事工商業和國際貿易,戰時則被徵調當斯巴達軍中的雜兵



三、農奴

農奴是第三階級,也就是賤民階級。他們全都是當多利亞人入侵之際,因為頑強抵抗而被充為奴隸的亞該亞人及愛琴人,稱為「希洛人」,總數大約在20萬人以上。他們人數雖然很多,可是卻沒有任何公民權和基本人權,他們只能在斯巴達人規定的土地上耕作,然後把收穫的大部分繳納給斯巴達人地主。他們都住在窮鄉僻壤的農莊上,過著牛馬一般的非人生活。斯巴達人對奴隸有生殺予奪的大權,但是卻不許他們買賣,因為奴隸本身是屬於國家的財產。這些奴隸固然沒有當兵的公民權,但是他們可以給斯巴達武士當奴才,如果在戰時立功就會被赦免,而得到一種比農奴較好的生活待遇。因而農奴最痛恨斯巴達人,所以斯巴達就派出一種「密探」(Cryptia),到奴隸農莊上偵查他們的叛亂陰謀。而有名的來庫古改革,也就是針對鎮壓農奴而創製的。



此外希臘半島的其他各城邦,人民大體也都分成這三種階級。所以當時的希臘政治社會,是處在弱肉強食的狀態。各城邦之間,野心勃勃,交相爭霸,戰亂頻繁,有強權而無公理,置文事於不顧。所以當時的所謂人才,只是指「善戰者」的軍事家,飽學之士都被視為腐儒。就連後來成為希臘文運中心的雅典,也一度被捲入這種武裝競賽的政治漩渦。國際政治風雲既如此險惡,再加上斯巴達的農奴特別多,而且經常有叛亂發生,所以更存在嚴重的內在危機,使弱小的斯巴達處於風雨飄搖之中。然而斯巴達後來僅僅以數十年的短時間,由微不足道的小鎮一躍而成為稱霸全希臘世界的大城邦,就要完全歸功於一種他們所推行的特殊政治制度。建立這種政治制度的人,就是大政治家來庫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