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抗疫的中國公益力量|猛獁如何「硬核」參與全球防疫?

澎湃新聞 發佈 2020-05-01T20:03:03+00:00

本文圖片 採訪對象提供在此次全球抗疫行動中,中國一家年輕的公益機構——深圳市猛獁公益基金會的全球抗疫行動備受矚目。

全球疫情持續蔓延,短時間難以平息。2月下旬開始,中國抗疫行動已突破國界,隨疫情發展逐漸延伸至海外。除官方援助外,部分社會組織和民間力量也盡己所能援助國外疫區和僑胞。

根據不完全統計,中國內地社會組織已經或計劃開展的全球抗疫行動覆蓋六大洲至少150個國家(不含中國),成為全球抗疫的重要人道主義力量,更是中國社會成長和國家「軟實力」的真實寫照。

中國社會組織如何深度參與全球抗疫行動?為此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推出「全球抗疫的中國公益力量」系列報導,記錄中國社會組織在參與防疫過程中的故事和經驗。

4月15日,第一批火眼物資抵達塞爾維亞。 本文圖片 採訪對象提供

在此次全球抗疫行動中,中國一家年輕的公益機構——深圳市猛獁公益基金會(以下簡稱:猛獁)的全球抗疫行動備受矚目。

猛獁成立於2019年8月,華大集團、萬科集團和松禾資本為該基金會的聯合發起人。

作為中國首家推動基因科技造福民生的公益機構,猛獁充分利用其在基因科技上的獨特優勢,把中國硬核實力及火眼實驗室的運營經驗予以全球推廣,在此次全球疫情防控中發揮巨大作用。

作為猛獁重要發起人——華大集團此前已多次參與全球性疫情防控行動。2003年,華大集團用36個小時破譯了SARS病毒全基因組序列,並及時研製出病毒檢測試劑盒,捐贈給全國防治非典型肺炎指揮部;2011年,為應對德國腸出血性大腸桿菌疫情,華大在5天內完成病菌基因組測序並全球首先公布序列,10天內成功研製診斷試劑盒並無償公開核心技術;2014年,為應對西非伊波拉疫情,華大再次免費提供測序儀器,在獅子山快速搭建前線實驗室,成功研製伊波拉病毒檢測試劑。

由於多次參與全球性的疫情防控,讓華大集團擁有豐富的經驗,這也為猛獁在此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時的及時出手奠定了基礎,在極短時間內破譯病毒核酸序列,研發新冠檢測試劑盒,並及時幫助國內外多家醫院進行實驗室的升級。

截至4月30日,猛獁基金會已向包括日本、秘魯、安哥拉、菲律賓、塞爾維亞、汶萊、貝寧、阿根廷、烏干達、南非、衣索比亞、突尼西亞、馬來西亞、巴拿馬、特立尼達和多巴哥、阿爾巴尼亞、哥倫比亞、埃及在內的多個國家提供援助。

作為一家成立時間僅8個多月的公益機構,猛獁如何短時間利用自身的科學技術的優勢,深度參與到全球抗疫行動當中呢?澎湃新聞專訪了猛獁公益基金會秘書長朱岩梅,讓她分享這背後的故事和經驗。

4月17日,第二批火眼物資發往塞爾維亞。

公益機構最大特點是能迅速決策和行動

澎湃新聞:猛獁的全球捐贈計劃什麼時候開始的呢?

朱岩梅:猛獁的全球抗疫是在一個多月前從國內轉向國際的,恰好也與中國政府積極與世界各國分享經驗、進行國際援助同步,猛獁在基因科技領域有獨特優勢,華大運營的火眼實驗室也已在武漢、深圳等地發揮了作用,我們希望通過捐贈專業物資和建設火眼實驗室等方式積極參與到全球抗疫行動,以此幫助到更多國家。

澎湃新聞:最近塞爾維亞政府委託你們建設的「火眼」病毒檢測實驗室已落成,這是你們在海外的第幾座實驗室?

朱岩梅:這是猛獁在海外援建的第一個實驗室,華大之前已經在阿聯和汶萊建成了兩座病毒檢測實驗室,此外還幫助瑞典、美國部分地方病毒檢測實驗室升級,而正在計劃建設或啟動建設的還有40多個實驗室,有些實驗室會由猛獁進行捐助。

澎湃新聞:你們如何去確定捐贈計劃?需要怎樣的流程?

朱岩梅:目前有兩種情況,第一種是其它國家看見火眼實驗室在中國疫情防控中發揮的作用,主動找到我們,希望把經驗和模式輸出和複製過去;還有一種情況是看見某個國家疫情趨向於嚴重,我們通過中國駐外大使館主動和所在國家聯繫,或者讓合作夥伴主動和他們聯繫,經溝通後形成共識,一起建設火眼實驗室,儘快參與當地疫情防控。通常政府和大學採購建立實驗室都需要很長過程,而公益機構最大特點是能迅速決策和行動。比如這次塞爾維亞的合作,我們先是捐助試劑盒,此後跟他們總統的科學顧問和中國駐塞爾維亞大使介紹了火眼實驗室的價值和意義,獲得了他們的認可,並迅速完成了捐助、建設和運營等一系列流程。

當地時間4月20日上午11點,由猛獁基金會聯合騰訊及華大創始人共同捐贈升級的貝爾格勒「火眼」國家實驗室落成儀式在塞國家臨床中心舉行。塞總理布爾納比奇、衛生部長倫查爾、貝爾格勒市市長拉多伊契奇和中國駐塞大使陳波、中國政府赴塞醫療隊、華大基因赴塞工作組等為實驗室揭幕。

澎湃新聞:你們每天要接受多少來自世界各地的需求,通常是以怎樣的渠道來和你們取得聯繫呢?

朱岩梅:隨著疫情防控的中國經驗得到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的有效驗證和廣泛認同,世界各地求助的需求也越來越多。前期我們只是捐助核酸檢測試劑盒,主要是中國駐外大使館和世界衛生組織來協調我們和各國之間聯繫,包括華大集團和猛獁遍布全球的合作夥伴,通過他們的幫助完成溝通。如今我們捐助海外「火眼」實驗室,這意味著我們要綜合之前的運作經驗和方案並全套提供給醫院和合作機構,使他們能迅速提升檢測能力,從而更有效防控疫情。

澎湃新聞:面對各個國家對火眼實驗室的需求,你們用怎樣的方式去篩選和甄別呢?

朱岩梅:我們依託華大集團遍布全球的區域組織、網絡和合作夥伴,動態掌握當地的疫情狀況,最終通過詢問、調查和反饋,包括對方的意願,我們來篩選和制訂合作方案。

全球捐助體現中國大國擔當

澎湃新聞:你們一共有多少人來處理全球化的捐贈事務呢?或者說動用了哪些資源來實現你們的目標?

朱岩梅:猛獁是2019年8月成立,目標很遠大,即用基因科技來造福人類,誰也沒想到成立沒多久就碰到如此大的全球疫情。由於我們機構成立至今也才8個多月時間,全職人員很少,目前一共才5個人,所以,最關鍵的是猛獁背後的發起人和理事單位以及社會愛心力量,包括華大、萬科、松禾和騰訊等。我們參與全球抗疫的目標很簡單,希望世界早日恢復正常秩序,既然共同目標如此,我們大家就會自發的把精力和資源貢獻出來。

澎湃新聞:你們如何快速完成資源的組織,在此過程中有沒有碰到什麼難題?

朱岩梅:在國內和國際做捐助,難度是不一樣的。在國際捐助時,我們也碰到了很多困難,無論到哪個國家,人就得先隔離;國際航班物流也是一個難題,航班不停的在變動,最大的考驗是為各國提供不同語言的材料,這對我們團隊的語言也是一個挑戰。

向塞爾維亞捐助試劑盒。

澎湃新聞:全球化的物資捐贈和協調工作,對協調度有很高要求,你們用怎樣的機制和使領館、國際組織進行溝通和聯繫呢?

朱岩梅:根據我們目前的經驗,最常合作的國際組織是國際衛生組織、亞洲開發銀行等國際組織,他們無論是全球的協調經驗和網絡都很通暢。

澎湃新聞:這次猛獁的全球抗疫行動取得了很好的社會評價,回顧起來,你認為在此過程中做對了什麼呢?

朱岩梅:我總結了一下,從參與全球疫情防控至今,總共有三次重要的里程碑事件。第一次事件是給日本捐贈試劑盒,這引發了全球其他國家的注意,主動和我們取得聯繫,我們開始全球捐贈試劑盒,迄今為止捐了19個國家,總共有30多個國家都有意向,只是航運受限部分還沒到達目的地。第二次事件是給塞爾維亞捐贈試劑盒,這也是中國給塞爾維亞捐助的首批物資,這也成為了中塞友誼的見證。第三次事件是猛獁基金會、華大基因和鳳凰衛視一起發起「火眼實驗室」的全球捐建計劃。這三次事件對我們機構的成長還有很大幫助,但我們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一步一步前進。

澎湃新聞:猛獁的公益行為是否推動了機構的全球戰略?

朱岩梅:的確如此,這也是一個巧合,這次疫情也讓我們邁向國際,這也驗證了一件事,做好事,最後世界都會給你讓路。迄今為止,猛獁一共收到了很多國家發來的感謝,他們有的發布在網站和新聞報導,也有的發布在推特,總之通過各種方式感謝猛獁給予的科技力量和愛心支援。

澎湃新聞:在此過程中,你們獲得哪些和做企業完全不一樣的反饋和成就感?

朱岩梅:我們團隊每天平均下來休息通常是四五個小時,最多也只有六七個小時,偶爾能睡一個好覺,大家感覺就很幸福。在這個過程中也收穫了很多,最感動的一件事就是捐助塞爾維亞的時候,那時塞爾維亞一宣布國家進入緊急狀態,我們就開始聯繫捐贈。這時猛獁的志願者和華大國際部同事迅速把試劑盒從香港航空託運到了德國杜塞道夫。在德國的同事經過各種努力,把試劑盒從萊比錫送到杜塞道夫機場,最後再送到由政府派去杜塞道夫機場的專機上,全程無縫連接。我們只做了這麼一點點事情,但塞爾維亞政府發出官方聲明:感謝猛獁。這讓我們特別感動,也讓我們感覺還應該做得更多。

澎湃新聞:猛獁接下來會有怎樣的階段性規劃?

朱岩梅:我們很難去預判疫情,現在能做的就是:我們行動快一點,讓更多的信息綜合到我們這裡,然後我們能儘快地出手幫助。包括組織國內的企業家或其他機構進行全球捐助,體現中國的大國擔當。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