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秦國統一幾年後就驟然滅亡?是否暴政所致?

瀲熙教書法 發佈 2020-05-02T01:52:15+00:00

好了,秦朝一共十五年,在這十五年里,秦朝做了兩個中國歷史上第一的工程,長城秦皇陵進行了兩次大規模的擴張戰爭北擊匈奴南下平越進行了三項重大改革1.郡縣製取代分封制2.統一度量衡3.全面推行秦國律法如果盤點一下中國曆朝歷代,能夠在15年里完成那麼多超級大工程,進行那麼多重大改革,並且

中央集權的好處是集中力量辦大事,中央集權的壞處是集中力量辦錯事。

當然這個錯事,未必指的就是錯誤方向,不恰當的時機去做的事也屬於錯事。比如分明大家都吃不上飯了,卻不發救濟糧而是發住房。給人房子住自然是好的,但是那也要有命來住啊。都要餓死了,誰還在意房子呢?

因此,好的中央集權制度在要求民眾絕對服從的基礎上,必須保證做的事情是對的。一旦中央集權對民眾的要求無法滿足民眾最迫切的需要,當這種事情頻繁發生就會動搖政權。



秦朝在秦統一天下後有若干錯誤的政策,大致分為兩種。

  1. 方向性的錯誤
  2. 時機性的錯誤

方向性錯誤包括:

  1. 大修陵墓宮殿
  2. 封禪泰山
  3. 四處巡遊
  4. 求長生不老藥
  5. 焚書坑儒

這些行為本質上對政權的鞏固幾乎沒有好處,但是卻要消耗巨大的國家資源。所有的事物都是量變引起質變,也許少了這些消耗就未必會導致秦國那麼快就面對大規模的民變。


時機性錯誤包括:

  1. 修築長城,北方匈奴自然要抗擊,但是否急於修築長城卻是個問題。國內正在進行統一度量衡,建立郡縣制的大規模改造,這個時候國家內部其實變數很多,應該保持一定的民力。
  2. 派兵北抗匈奴,奪回河套地區。方向也沒任何問題,但時機有些不對,六國新定,天下不穩精銳還是應該駐防以防生變
  3. 開鑿運河南下平越,實際上秦國滅亡就跟這一戰爭有關。多次平越消耗國力,在都城被困的時候主力卻在廣西,難以回救,最終導致秦朝滅亡。

好了,秦朝一共十五年,在這十五年里,秦朝做了兩個中國歷史上第一的工程,

  1. 長城
  2. 秦皇陵

進行了兩次大規模的擴張戰爭

  1. 北擊匈奴
  2. 南下平越

進行了三項重大改革

1.郡縣製取代分封制

2. 統一度量衡

3.全面推行秦國律法


如果盤點一下中國曆朝歷代,能夠在15年里完成那麼多超級大工程,進行那麼多重大改革,並且取得兩次對大規模外戰爭勝利的朝代,沒有一個。



而這些統統需要消耗民力!

我可以給大家舉個例子,人的細胞分裂的次數是有限的,當細胞分裂次數達到一個上限後,新分裂的細胞癌變的機率就會極大地增加。同時如果我們過度使用某些器官,讓它們超負荷運轉,那麼這一器官癌變的幾率也會增加。

如果把細胞比作人民,細胞分裂的次數比作人民的民力,人體比作是王朝。那麼秦國的畫風大概是這樣的,

  1. 高強度工作
  2. 不斷抽菸,喝咖啡甚至注射興奮劑來支持工作
  3. 晚上狂飲,幾乎不睡覺

最後,一年多以後,先是肝癌,而後擴散到肺,腎,腦,骨。最後無藥可救!


秦朝之後,後續的中原王朝都儘可能避免一統一就瘋狂透支民力,所以大都壽命比秦朝要長。同時秦朝的偉大功業也默默地被後世王朝所認可,因此它們也都一直堅持著郡縣制,中央集權,保甲制度等秦朝的制度。

秦朝可以用亢龍有悔來形容。總體上來說,秦朝的功業很大,短短十五年的功業甚至比某些百年王朝還要大。但這個世界有時候就是這樣,一個偉大的科學家未必是一個好丈夫,好父親,也未必能活得很久。儘管我們可以痛罵他對家庭非常不負責任,卻也無法否認他的功績。秦朝就是這麼一個複雜的存在,單純的是非判斷無法評價得了它。他就是一個殘暴與偉大共存的複雜體。

後世的評判總體正確,秦亡於透支民力。而暴政這個詞,原意是指對人民殘暴的政策。不過現代人看到「暴政」,腦子裡想到的可能是秦朝的制度而非國家發展的重要政策。其實,秦國的制度總體沒有什麼太大問題,問題是大工程太多,也就是某些政策太急於求成。制度和政策是兩個不同的東西,不能混於一談。

聲明:如果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