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中國精英正在為緩和美中關係發揮作用

美國僑報網 發佈 2020-04-28T04:36:07+00:00

《紐約時報》25日刊登題為《美國急需防護裝備中國精英伸出援手》的文章,文章編譯如下:美國醫院和州政府官員面臨口罩、呼吸機和其他裝備嚴重短缺的問題,而這些是對抗新冠病毒所急需的。

【僑報訊】川普政府應對疫情不利,卻頻頻「甩鍋」中國。美國各州如今面臨防護裝備嚴重短缺的問題,在這個關鍵時刻,中國精英階層伸出援手,為緩和美中關係,共同合作抗疫發揮重要作用。《紐約時報》25日刊登題為《美國急需防護裝備 中國精英伸出援手》的文章,文章編譯如下:

美國醫院和州政府官員面臨口罩、呼吸機和其他裝備嚴重短缺的問題,而這些是對抗新冠病毒所急需的。中國工廠可以製造並銷售這些產品,但這裡有一個巨大的障礙,那就是華盛頓應對疫情的失誤和對北京日益增長的敵意。如今,中國的一些精英和希望保全美中關係的人正在發揮作用。

一個由企業、富豪、學者和前外交官組成的臨時網絡已經出現,幫助美國獲得中國製造的產品,以挽救病人、保護一線工作者。他們努力在混亂的供應鏈中尋找方向,聯繫謹慎的買賣雙方,幫助急需設備的地方機構。

這些人包括中國電子商務巨頭阿里巴巴的聯合創始人馬雲和蔡崇信,Salesforce聯合創始人Marc Benioff(Salesforce去年與阿里巴巴達成協議,在中國銷售其服務),還有大型中國投資公司中信資本的董事長張懿宸。

當收到醫生的求助時,張懿宸也看到幫助中信資本旗下一家公司的機會。這家公司在疫情暴發期間進軍防護裝備行業。他幫助了他女兒就讀的耶魯大學,為其醫療中心提供了1萬個口罩和40套防護服。

張懿宸的助理Henry Yin說:「這是一個商機,也是社會責任。」

利他主義只是其中一個因素。川普政府為了轉移外界批評,將這種致命病毒的全球傳播歸咎於中國。川普還指責中國搶走了美國的就業機會,並向北京發起了貿易戰。根據皮尤研究中心近期發布的一項調查,2/3的美國人目前對中國印象不佳,這是該機構從2005年開始做此類調查以來的最高值。

在企業和個人採取行動之時,美中關係和美國政府的應對措施都出現巨大的裂痕。川普政府讓各州自行購買設備,這讓它們感到失望,美國國內不斷增長的需求無法得到滿足。

填補這些空白可能有助於改善中國企業在美國公眾心目中的形象。今年3月,中國首富馬雲派包機飛抵紐約,運送了100多萬個口罩和測試包。《財富》雜誌將馬雲列為「疫情英雄」榜單的第三位。

就在紐約州長葛謨抨擊聯邦政府對於紐約州防護裝備需求的回應之時,蔡崇信及其妻子,同馬雲一道向紐約州運送了2000個呼吸機和數百萬個口罩、護目鏡。蔡崇信還組織運送了50萬個口罩和護目鏡到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蔡崇信擁有布碌侖籃網(Brooklyn Nets)和紐約自由隊(New York Liberty)。

亞洲協會(Asia Society)會長施靜書(Josette Sheeran)說,葛謨呼籲協會提供幫助。她說,她和一個由前外交官組成的社區合作,建立聯繫,阿里巴巴高管Michael Evans幫助確定並審查製造商的可靠性。

一些中國捐贈者對於動機遭到質疑感到生氣。中信資本的Henry Yin說:「幫助就是幫助。如果你讓所有人都匿名捐贈,這太難了。」

對於中信資本,捐贈能滿足需求,也能提供商機。中信資本旗下的哈藥集團在2月開始生產口罩。銷售口罩很快有了希望。向美國捐贈能讓哈藥集團在新市場上打響知名度。

許多時候,中國企業家們還要面對後勤問題以及不斷變化的監管規定。這些問題由於兩國關係的變化而變得難以解決。

上海創業公司藍橡樹教育(Blue Oak Education)的創始人張瑋琪與一名匿名捐贈者合作,向張的母校哈佛大學醫院網絡捐贈口罩。

一開始,他需要確定哪家醫院最需要,然後還要弄清楚各種規定。他們原本希望捐贈4萬個KN95口罩,這是中國版的N95口罩,但當時這種口罩不符合美國的監管規定。最後他們只能用捐款購買了1萬個N95口罩。

此外還有貨倉空間有限的問題,甚至還會擔心聯邦官員將口罩沒收。張說:「老實說,不應該讓我們做這些事。他們應該為捐贈者提供方便。」

政府抱怨中國設備的質量問題,這使得中國企業對美國訂單心存疑慮。在中國安徽經營口罩廠的Zhou Hua說:「有謠言說,如果把產品賣到美國,川普就會告他們,很多工廠都很害怕。」(李怡編譯)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