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評|抗生素污染敲響警鐘,防治不能再等了

澎湃新聞 發佈 2020-04-26T11:36:20+00:00

婦女兒童受到的傷害觸目驚心,抗生素污染風險事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中華民族長遠發展,早干預早控制,不能再等了。

近年來,隨著長江大保護持續推進,長江流域水質明顯改善。然而,近期有媒體調研發現,長江流域抗生素濃度偏高,「長三角約40%孕婦尿液中檢出抗生素,近80%兒童尿液中檢出獸用抗生素」。婦女兒童受到的傷害觸目驚心,抗生素污染風險事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中華民族長遠發展,早干預早控制,不能再等了。

關於抗生素危害,對普通人來說,此前或更多隻聽過我國人均輸液量大。如目前全國多個地區的三甲醫院均叫停了輸液門診。不過,這份最新報導提醒我們,預防和控制水土環境中濃度超標的抗生素對人體的傷害,同樣應有足夠重視。

環境中抗生素的來源主要包括生活污水、醫療廢水以及動物飼料和水產養殖廢水排放等。這些環境中的抗生素殘留通過各種方式重新進入人體,如喝了含有抗生素的水、吃了存在抗生素殘留的肉類和蔬菜等,容易讓人體產生抗藥性,降低人體免疫力,其帶來的極端影響可能是讓人類面臨「無藥可用」的困境。因此,抗生素的濫用和抗藥性已成為世界範圍內公共衛生領域的重大問題之一。

近些年,我國也在積極行動。比如,對醫療機構的抗生素使用強度和相應的醫療垃圾處置,都有更嚴格要求;農業養殖方面,2017年農業農村部發布《全國遏制動物源細菌耐藥行動計劃(2017-2020年)》,明確到2020年,推進獸用抗菌藥物減量化使用,人獸共用抗菌藥物或易產生交叉耐藥性的抗菌藥物作為動物促生長劑逐步退出。

人類對環境污染的認知和應對,是一個逐步深入的過程。如專家提醒,目前仍沒有關於地表水環境中抗生素賦存水平限值的強制標準,建議在國家關鍵控制斷面水環境監測平台中,將抗生素納入監測指標;另外,抗生素暴露對兒童與人群健康的影響及機制,來自環境和食品的抗生素暴露對人群微生物組耐藥的影響等,目前都缺乏研究。這些基礎性的標準建設和研究不推進,相關治理效果就難免打折扣。因此,動作必須加快了。

抗生素污染,就是已經敲響的警鐘。當前最迫切的工作,是從總體上建立有關抗生素污染的綜合防治體系。為最大程度減少其對人類尤其是孕婦兒童的傷害,現在是時候在研究和治理層面按下加速鍵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