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黨,構陷,剝削」,明代宦官三大原罪,背後都是皇帝的影子

浩然文史 發佈 2020-05-02T15:37:17+00:00

參考文獻:1.丁易:《明代特務政治》 江西教育出版社 2012年出版2. 《明實錄》 上海書店出版社 2005年出版3. 張廷玉等人:《明史》 中華書局 1974年出版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歷朝歷代,皇帝常常通過賦予低級別官員實權以制衡現有體制下的高級官員,以此提高皇權。這一手段早已被後來的皇帝們用的爐火純青。而到了明朝這一手段最終演化成重用宦官來提高威權。明代宦官政治也成為明代政治的一大特色。

一、明代政治體制上的巨瘤

明代宦官之所以為後來史學家們所詬病,原因在於其危害不僅僅是某些宦官對皇帝進讒言導致皇帝決策出錯,更是因為宦官儼然成為明朝政治體制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其規模之龐大,權力之無所阻礙,使後來政治改革者只能選擇與其合作而難以將其清除。

在明代宦官等級分明。我們常說的太監實際上是宦官體制中的最高等級。太監通常擔任各個衙門的長官或者是鎮守太監。(朱棣遷都後派太監前往南京就任守備,故稱鎮守太監)。太監往下依次是少監,監丞,烏木牌(烏木牌和手巾、小火者都承擔著皇宮內的苦力活)。

宦官集團除了等級分明,其職能劃分也相當明確、全面,從某種程度上能和朝臣系統相媲美。

首先在職能上分為內外。對內負責皇宮維持和運作。對外監視各地,擔任各地方守備亦或是皇帝特使。設在皇宮之內的機關,是包括十二監、四司、八局在內的二十四衙門。其中司禮監是內外宦官系統的核心。其他宦官碰到司禮監,叩頭稱其為上司,他們掌控著全國大小宦官部門。從某種意義上實現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除了司禮監,還有諸如內官監,御用監,司設監,御馬監,惜薪司,兵仗局等。他們各司其職,共同構成了皇宮內的基本秩序。

從人數上看,宦官規模是逐漸上升的。明憲宗朱見深時期有大臣上奏說:「監局內臣數以萬計。」到了萬曆皇帝這裡剛即位就:「允收馬安等三千二百五十人。萬曆六年又命令司禮監會同禮部揀選內豎三千五百七十名應用。」後來當李自成攻破北京時,史料記載:「七萬宦官競相奔走。」由此可見明代宦官數量之多。

起初宦官不過是皇權創造出來的附屬品。可是隨著其尾大不掉,後來的皇帝固然能隨意殺戮更換掌印太監,可是卻對宦官體制本身無形之間愈發依賴。

二、「結黨,構陷,剝削」明代宦官的三大原罪

自朱棣開始,一改朱元璋時期不許宦官干政的原則。開始有意識的培養宦官的文化素質,使其幫忙處理政務。朱瞻基設立了專門負責培養宦官的機構:內書堂,甚至派遣翰林官專門教導文墨。除了認字和了解背誦宦官行為守則:《內令》。他們還會和國朝讀書人一樣學習《論語》、《大學》、《百家姓》等書籍。

宦官參政後,因為其身為皇帝親信的天然屬性,可以在皇權從上而下的實行中稍做手腳,以此增加自己的權力。比如,皇帝若對內閣票擬有所更改,就要將奏摺發回內閣。而司禮監就負責奏摺批答工作。除此之外傳皇帝諭旨,擬旨和傳旨也皆由宦官負責。在上述環節中,如果有心,宦官們常常能通過皇帝旨意夾藏私貨,甚至假傳口諭。大學士孫承宗就曾對此表達過不滿:「且傳天語者,一字抑揚,便關輕重,臣愚不勝過計,望皇上慎重口傳,酌為札記。」由此就可以看出宦官隱形權力之大。

到了朱祁鎮時期,王振甚至可以憑藉權勢操控內閣。都察院王文為了躋身內閣,通過濫用司法權力討好王振,最終如願以償。朱見深時有大臣曾上奏稱: 「今之大臣,其未進也,非夤緣內臣則不得進;其既進也,非依憑內臣則不得安。

明武宗朱厚照時期這一情況愈發嚴重,在此之前,朝中大臣與宦官的關係大體是對立的。(未有閣部大臣公然為閹效命者也。)而明武宗時文臣求升職而委身閹人已蔚然成風。甚至閣中重臣每遇見當時的掌印太監劉瑾,言必稱「千歲」,自稱「門下」。後來但凡想在政治上有所作為的首輔都無不需要與掌印太監合作。

1日益上升的權勢助長了宦官們囂張的氣焰。他們通過各種特務機構來構陷政敵或牟取私利。不管是官員,還是百姓都深受其害。

在底層,探子們憑藉宦官們的權勢用平民充當盜賊。誣陷的手段不一:「有括家囊為盜贓,挾市豪以為證者;有潛構圖書,懷挾偽批,用妖言假印之律相誣陷者,或姓名相類,朦朧見收。」造成無數平民家破人亡。在朝野中,司禮監太監不光捏造罪名將大臣下獄,甚至還直接痛下殺手。王守仁因上疏彈劾劉瑾被貶謫貴州,中途被劉瑾派來的兩個軍校追殺差點喪命。除了劉瑾,歷代中像汪直,張鯨魏忠賢手上都沾滿了忠臣的鮮血。

宦官們不僅破壞政治生態環境,在經濟上更是如同蛀蟲不斷蠶食著明王朝的根基。全國各地方官員朝覲時,王振公然收取賄賂:「郡邑庶職能具禮者無不見,以百金為尋常,重至千金者,始得一飽一罪而出。」劉瑾甚至直接在朝中實行罰米法,若官員因公事遭受責罰,可以直接賄賂劉瑾以免罪。

三、皇帝的存錢罐和背鍋人

宦官們通過貪污,勒索收取的財富不計其數。朱祁鈺籍沒王振家時,竟發現「金銀六十餘庫,玉盤百,珊瑚高六七尺者二十餘株,其他珍玩無算。」因此身為皇帝宮奴的他們有時候也會成為皇帝的下手目標。

劉瑾死後,其財產被皇帝收至豹房,並建立新的倉庫存儲。而萬曆皇帝為了給潞王準備珠寶,與太后商量加大力度搜索馮保財產。萬曆認為:「奴黠滑,先竊而逃,未能盡得也。」後來中官張誠的財富引起他人嫉妒,就有人進言萬曆說:誠家富逾天府。萬曆就因此生了心思,以張誠家奴僕冒功的罪名,將其抄家,財產送至內府。

皇帝與宦官間的關係是複雜的,一方面宦官長期陪伴著皇帝,有的甚至陪伴著皇帝成長。皇帝對其往往有著較深的感情。可另一方面宦官在身份上只是家奴,皇帝給予其權力並默許其種種出格行為,是為了製造新的矛盾以對抗群臣,或者滿足自己規則之外的貪慾。一旦朝中甚至民間對其怨聲載道,或者政治風向急轉而下,第一個被拋棄的就是這些看似風光無限的宦官。他們往往落得家破人亡以平復人心的下場。

文史君說:

宦官政治是明代政治的一大特色。《明史》中甚至單獨設立《閹黨傳》來對其進行介紹。後來的清朝也吸收明亡的教訓,杜絕宦官與王公大臣親密接觸。宦官本身就身有殘疾,導致其多數性格上存在缺陷。他們雖然受過一定教育,但是終究不及正常文人的氣節和使命感。因此當他們接觸政治後往往會表現出極大的控制欲和極端性。這對明代的政治環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壞。

參考文獻:

1. 丁易:《明代特務政治》 江西教育出版社 2012年出版

2. 《明實錄》 上海書店出版社 2005年出版

3. 張廷玉等人:《明史》 中華書局 1974年出版

(作者:浩然文史·河南師大春秋學社)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來自網絡搜索,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歷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帳號!您的點讚、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持!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