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紐約護士群像:人們開始因為我們是護士而躲著我們了

中國青年網 發佈 2020-05-03T09:02:43+00:00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網站數據顯示,截至北京時間5月2日上午9時,美國新冠肺炎累計確診病例數已超過113萬例,在美國疫情最為嚴重的紐約州,累計確診病例數已超過31萬例。很明顯能感覺到人們開始因為我們是護士而躲著我們了,這讓人沮喪。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網站數據顯示,截至北京時間5月2日上午9時,美國新冠肺炎累計確診病例數已超過113萬例,在美國疫情最為嚴重的紐約州,累計確診病例數已超過31萬例。

紐約市內的紐約大學朗格尼醫學中心收治了大量新冠肺炎患者,對奮戰在這裡的護士們來說,休息簡直是一種奢侈。院方一位新聞發言人對《紐約時報》表示,前來就診的病人已經占滿了醫院內的幾乎每個樓層。

相較於同樣經歷過挑戰,剛剛得到休整的國內醫護人員,美國同行們如今的遭遇不免讓人覺得似曾相識。《紐約時報》採訪了九位身處抗疫一線的紐約大學醫療中心護士,記錄下他們的工作、希望與等待。

「感覺一年已經過去了,

漫長的一天似乎永無盡頭。」

阿曼達·塔爾梅奇,27歲,資深臨床護士

阿曼達·塔爾梅奇正在短暫休息。圖/紐約時報

我在四年的護士生涯里,從未比此刻更焦慮,感覺自己好像又重新變回了一個菜鳥護士。你時刻感到神經緊繃,腎上腺素持續飆升,根本不知道下一刻會發生什麼。總之,我覺得我們都被嚇壞了。

現在我下班的時候都會換回便服,以前自己從沒這麼幹過。我如今都不敢把我的護士服帶進屋裡,它們會被我丟在後院,然後送去洗衣房。而且我再也不會在家裡自己洗護士服了。甚至連在醫院裡穿的鞋子我都不會穿回家。

很明顯能感覺到人們開始因為我們是護士而躲著我們了,這讓人沮喪。我們正冒著生命危險,盡全力去保護大家。這讓我感到被冒犯了。

「病人眼中透著不安。」

梅根·柯廷,25歲,資深醫院護士

梅根·柯廷無法想像如果這樣的生活還將持續一年會怎樣。圖/紐約時報

自從我們醫院開始接收新冠肺炎患者之後,我再也沒去見過我患糖尿病的父親了。當你發現因為自己的高風險工作,可能會導致家人感染病毒,甚至讓他們身患重病時,這太可怕了。我想這也是人們對參與一線疫情防控工作感到抗拒的原因之一吧。

病人們眼中都透著恐懼,伴隨著因缺氧和呼吸困難導致的焦慮,他們會驚恐地問你:「我就快死了嗎?我還能見到我的家人嗎?」不管是對病人還是對我們來說,這樣的對話都讓人心情久久難以平復。

當我想到這樣的生活可能要持續一整年的時候,我覺得這太難了。

「我儘可能讓自己麻木,

只專注於眼前的工作。」

維姬·姜,26歲,資深醫院護士

維姬·姜的家人們都有著自己穩定的工作。圖/紐約時報

我確實從我爸媽那聽到了他們關於疫情引發種族歧視的擔憂。當這一切開始發生的時候,他們聽到了各種關於種族歧視的傳聞,那些發生在地鐵里和大街上的事情。他們對於受到種族歧視這件事情的擔心甚至超過了疫情傳播本身,也正因此他們不敢走出家門。

我的家人、朋友們還有社區里許多韓裔美國人都有著自己的穩定工作。他們在城裡經營著自助洗衣店和乾洗店。為了營生,大家不得不要搭乘公共運輸去城裡工作。而在此過程中,他們沒少受別人的白眼。

在此刻我只能盡力讓自己變得麻木。我的大腦必須全神貫注於工作上,這樣我才不會有閒工夫思考未來我要怎樣處理我家如今遇到的麻煩。我別無他求,只想做好眼前的事。

「作為護士我不能臨陣退縮,

此刻病人正需要我們。」

克里斯汀·齊奧布羅,38歲, 資深醫院護士

克里斯汀·齊奧布羅有四個孩子。圖/紐約時報

工作之餘我還得回家照顧四個孩子,所以我不能自我隔離。我還在堅持母乳餵養我的小女兒。在值完夜班,照顧完病房裡的重症病人以後,我感到精疲力竭。雖然很累,但我還是得接著干。作為一個護士,我不能臨陣退縮。

今早我有個病人的情況急轉直下,彌留之際她獨自躺在病床上。我當時必須做出選擇:是穿著防護服繼續待在病房裡多陪她十分鐘,還是讓她孤獨地走完最後一程。

我已經做護士12年了,如果讓她在沒有家人陪伴的情況下孤獨逝去,這會讓我內心不安。對我還有很多其他醫護人員來說,這樣的情況的確很艱難。這些病人獨自對抗著病魔,這時候他們只能指望醫生和護士幫助他們做出決定。

我沒有真的在孩子們面前哭過,因為我們已經學會了要把工作和生活分開。但有時候這一切實在是太沉重了。今早我看到我們的住院醫師在哭,淚水順著口罩後面那雙眼睛不住地流下。我和其他護士也忍不住跟著哭起來。我們也都是凡人,我們能承受的也就只有這麼多。

「這一切正在考驗我們這代醫療工作者

是否真正準備好了。」

史蒂文·卡布雷拉, 28歲,助理護士長

史蒂文·卡布雷拉說:「我們是一群不辱使命的醫護工作者。」圖/紐約時報

對我們這代人來說,新冠肺炎疫情是真正考驗我們的時候。

疫情發生後,我很快就意識到這不僅僅是一次「公共衛生事件」,它更是在考驗「我們這一代醫療工作者是否真正準備好了」。我們知道這將成為一場戰役。至少在精神層面上,這是一場「戰疫」。因為要日復一日幫助這些病人從傳染性如此強的病毒中保持健康、安全,這本身就是一場戰鬥。

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一方面我們緊張、焦慮,殫精竭慮要保證病人的安全與穩定;而反過來我們也會告訴自己,當這一切都結束的時候,我們可以自豪地說我們作為團隊一份子,克服了巨大的困難。我們不辱使命。

「每天你開始工作時

面對的都是不同的診療方案」

傑西卡·里尼,26歲, 醫院護士

防護物資短缺讓傑西卡·里尼感到驚訝。圖/紐約時報

從第一天開始我就工作在抗疫一線,那也是我結束休假回歸工作的第一天。這是一個我們從未遇到過的病毒,因此一切都顯得很艱難。當你是新手護士時,每次遇到新的挑戰,你都會覺得害怕。伴隨著你不斷重複這些工作,你會找到節奏,慢慢理解,「好吧,不過就是肺炎,我已經見過這種情況了,我能處理。」

然而現在新冠肺炎疫情突然爆發了,我們並不知道這究竟是什麼病毒。因此從一個護理人員的角度來看這有些嚇人,因為每天你開始工作的時候面對的都是不同的診療方案。你要努力適應這些變化,盡全力照顧好你的病人。

如果醫護人員都得病了,那情況會變得怎麼樣?如果醫護人員因為缺乏防護裝備而病倒了,誰來照顧病患?我不覺得我們的國家會缺少防護物資。每當看到其他國家護士工作的畫面,他們在鏡頭前都穿著全套的防護裝備,可你又會聽到有護士不得不穿著垃圾袋來防護自己的故事,我覺得這也太諷刺了。

「它確實發生了,看起來

我們早該為可能出現的最壞情況做準備。」

安娜·霍華德,23歲,醫院護士

當危機發生時,安娜·霍華德剛成為護士不久。圖/紐約時報

還記得在三月初,那是我成為護士的第六個月。所以這些對我來說依舊很新鮮。這會兒我可能經歷著未來護士生涯中不大可能遇到第二次的事情,想到這兒我覺得挺有趣的。不過我也在一些專業護理論壇上看到有人爭論說,「這是我們身為護士的使命,現在是我們該站出來的時候。」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確實如此。但反過來說,對於如今面臨的物資缺乏,我們成為護士時可沒想到會發生這種情況。現在全國乃至全球層面的防護物資短缺是我未曾料想到的狀況。我想也不會有人希望一切會變成今天這樣。但它確實就發生了,看起來我們早該為這類可能出現的最壞情況做準備。

在護理學校的時候我們學習了如何備災,接觸了不同的急救方案和急救設備。當時我想,「好吧,學就學吧,反正不管怎樣之後我也用不著這些。」 我當時沒把那些課程當回事。可如今一年過去了,這一切真的發生了。

「我不覺得自己全身心地陪伴著病人,

這將成為我護士生涯中不光彩的一筆。」

加布麗埃勒·巴沙伊,29歲,資深醫院護士

加布麗埃勒·巴沙伊害怕自己會失去同情心。圖/紐約時報

我是腫瘤科的護士,我擅長和病人們打交道,讓他們覺得舒服,忘記身上的病痛。但我現在的工作狀態就是走入病房,完成操作後迅速離開。我不覺得自己全身心地陪伴著他們,這會成為我護士生涯中不光彩的一筆。

要是在過去,我會問病人:「你從哪來,家在哪裡?」我也時常會和病人家屬們聊天。可如今如果病人要求我在病房裡多呆一會兒,等到我最終從病房裡抽身的時候,我心裡會忍不住要發怒:病人們難道不明白他們在威脅著我的生命嗎?而我又討厭這種感覺,因為這不是真正的我。

懂得共情是護理工作的一部分。因為新冠病毒,我們中的許多人丟失了這項能力,這非常可怕。我很心碎。因為我是多想和病人們一起多出去走走,握住他們的手,但如今我卻不能夠這麼做。

「我可不想讓自己的孩子

身陷被感染的風險中。」

馬迪納·里扎耶娃, 25歲,資深醫院護士

馬迪納·里扎耶娃有個兩歲的兒子,她說:「我可不希望我兒子把我給忘了。」 圖/紐約時報

我很感激我的同道們和我所在的醫院。我對我的團隊充滿信心,他們有能力處置很多情況,強力、聰明、富有韌性。我想如果我們最終能戰勝疫情,大家毫無疑問將成為彼此餘生中重要的一部分。生命中總會遭遇很多飄搖而又困難的時期,這些時候陪伴在你身邊的人會讓你銘記於心。

我沒法自己照顧兩歲的兒子,這讓我覺得很難受。我不想讓自己的孩子身陷被感染的風險中。每天我都會和他視頻聊天,但我媽媽有時覺得這並非一個好主意。因為每當我和兒子視頻聊天,他就會滿屋子地跑,邊叫著我的名字,邊尋找媽媽的蹤跡。有時候我真的覺得如果讓他暫時忘記我會比較輕鬆,但我又不確定疫情會持續多久,我不希望我兒子真就把我給忘了。

(原文標題:「病人們眼中透著害怕」,來自抗疫一線的聲音 『Patients Have Panic in Their Eyes』: Voices From a Covid-19 Unit)

後記:

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的當下,每位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都是救死扶傷的戰士。但脫下白大褂,他們同樣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讀罷這些護士們的話語,我們更應該珍惜國內來之不易的疫情防控形勢。白衣之下,讓我們對所有醫護人員致以最崇高的敬意與感恩。

來源:新華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