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文化中的母親——5月10日母親節致敬天下母親

漫條思理 發佈 2020-05-03T16:07:28+00:00

而現在我們我們過的母親節,即5月第二個周日,則是發源於美國。#古詩詞##母親節寵媽行動# #詩歌欣賞#

一、現行母親節(公曆5月第二個周日)的來歷

每年公曆五月的第二個星期日,是母親節。母親節最早出現,是在古希臘。而現在我們我們過的母親節,即5月第二個周日,則是發源於美國。

在2004年5月10日的新浪體育的報導上,有一篇題為《沒有母親的母親節,馬龍百味雜陳用勝利告慰亡母》的報導。這篇報導以後,美國起源的母親節開始在中國逐年流行。

在這之前,中國的南方沿海地區的城市,因為與外界交流較多,已經開始逐漸了解母親節,並在每年母親節的時候,舉行相關的慶祝活動。為母親節在全國的流行打下了基礎。

二、中國古代為什麼沒有母親節

筆者查詢了相關的資料,在中國古代沒有明文規定的母親節。

在中國古代,為女性設立的節日好像真不多。一方面,在中國漫長的封建社會中,女性的地位普遍不高。這也是中國古代沒有設立母親節的一個重要原因吧!

那我們是不是可以推斷:中國古人不尊重母親呢?不是!相反,中國人對母親的尊重,是非常重視的!

(一)在文化上對孝順父母進行宣傳

在《弟子規》中,關於尊重母親的,有以下內容: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冬則溫,夏則凊,晨則省,昏則定,

出必告,反必面。


從這些語句中,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古人在孝順父母上,是非常重視的。在中國還有非常出名的二十四孝圖,這二十四孝中,跟母親有關的,就有:

望雲思親、哭竹生筍、鹿乳奉親(雙親)、

籠負母歸、棄官奉親、蘆衣順母、

親嘗湯藥、臥冰求鯉(繼母)、聞雷泣墓、

百里負米(雙親)、挨杖傷老、跪父留母(繼母)、

孝感繼母(繼母)、孝感動天(雙親)、兄弟爭孝(雙親)、

齧指痛心、老萊娛親(雙親)、郭巨埋兒。


我數了一下,二十四孝中,和母親有關的就有18個。我們姑且不論這24個故事是不是都值得我們去弘揚,但是我們可以肯定的是:中國古人在文化教育上,對母親的孝順是極為重視的。


(二 )從制度上、法律上去保證對母親的孝順

中國自古以來就非常重視孝道。歷朝歷代均有法律,去要求人們孝順父母,且很多朝代的法律非常嚴苛。

▲在周朝的《周禮》中,有「八刑」,排在第一的就是:一曰不孝之刑。

▲在漢代,《漢律》中規定:不孝之人一律處斬,且梟首。意思就是不僅要砍頭,而且還要掛著頭顱示眾。

▲南北朝時期的北齊,是一個很不起眼的國家,但是他們國家法律卻很厲害,當時有十條可以殺頭的罪名,排在第一位的就是不孝之罪!

▲另外,在中國有個成語叫「十惡不赦」,這個成語在中國古代法律上起到了很大的影響和作用,在這個「十惡」里,有一條就「惡逆」,意思就是毆打父母及長輩致死的。這是不赦之罪,肯定死翹翹的。


有了文化上的宣傳,還有法律制度上的保障,中國古代孝順、尊重母親的傳統可謂世代流行,每天都在進行。有這樣的傳統、制度。還用得上專門的母親節嗎?

梁靜茹有句歌詞:「其實愛對了人,情人節每天都過」,哈哈哈。意思差不多。你愛對了人,每天都像情人節。同樣,孝順母親如果每天都進行,還要什麼節日呢?

某種意義上,設立節日的某種意義,是社會缺乏對應的行為。可以說,現代社會母親節的流行,是不是也說明我們在孝順母親的事情上,做得不如古人呢?

三、中國的母親花——萱草花(忘憂草)

提到母親花,大家可能第一個想到的是康乃馨。而中國的母親花是萱草花,又叫忘憂草。在中國古代詩歌里,有很多含有萱草意象的詩歌,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

▲01

孟郊《遊子》一詩中這樣寫道:

萱草生堂階,

遊子行天涯。

慈親倚堂門,

不見萱草花。



孟郊寫過《遊子吟》,就是「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這首《遊子》大家反而不怎麼熟悉。詩歌內容同樣跟母親有關,描述了一個倚靠在家門等候歸家遊子的形象:望斷天涯,門口成片的萱草花,卻絲毫都不入母親的眼,因為,母親望眼欲穿的,是自己的兒子啊!


▲02

王冕《偶書》

今朝風日好,

堂前萱草花。

持杯為母壽,

所喜無喧譁。

王冕,元代著名的詩人、畫家。這首詩的內容非常淺顯,但是充滿了真情實意。今天的天氣很好,風和日麗,堂前的萱草花開得正旺。我端著酒杯為我的母親那祝壽,我特別喜歡這種安安靜靜的氛圍,一家人其樂融融的在一起。

在這首詩里,我們同樣看到,萱草和母親都出現在詩歌里。這也證明,中國古代把萱草花當作母親節的證明。


▲03

王冕《墨萱圖·其一》

燦燦萱草花,羅生北堂下。

南風吹其心,搖搖為誰吐?

慈母倚門情,遊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問日以阻。

舉頭望雲林,愧聽慧鳥語。



這還是王冕的一首關於萱草的詩歌,這首詩表達出對母親的愧疚之情,我們一起來看看:

❤那開得正燦爛的萱草花,正密密麻麻的生長在北邊房間的屋檐下(北堂有代表母親的意思,古時候當遊子要遠行時,就會先在北堂種萱草,希望母親減輕對孩子的思念,忘卻煩憂)。

❤陣陣南風吹過,花朵隨風搖擺,似乎在問,萱草花為誰開放?

❤慈祥的母親倚靠在門前等待孩子回家的思念之情,在外漂泊的遊子內心的思念之苦,彼此相通。

❤長期在外,隨著時間的推移,母親給我做的美味的食物,我能吃到的時間越來越少。我和家人的音信也越來越少、越來越難。

❤黃昏時候,我抬起頭看著那隱居的地方(雲林,隱居之地),聽到慧鳥嘰嘰喳喳的叫聲就會覺得非常慚愧(鳥兒在日暮都會歸巢,我卻還在外流浪)。

跟上面一首相比,這一首的感情就顯得低沉。因為遠離母親,所以對母親充滿了相思和愧疚。

四、中國古代四大賢母

▲01——孟子之母

孟母是四大賢母之首。

孟母三遷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聽說過。孟子的父親去世得早,孟母一個人帶著孟子,含辛茹苦的培養他。最初,孟母帶著孟子居住在丈夫陵墓附近,方便隨時祭拜,可是時間久了,孟子卻學會了哭喪。

於是孟母又搬去集市,可是孟子多聰明。很快他又學會了那些小販的吆喝聲,這下孟母又著急了,馬上又換了一個地方住。

最後搬到學堂附近,孟子才開始每天聽著讀書聲,認真讀書。最終成為儒家學派的重大人物。

宋代的邵雍曾經寫過一組詩《訓世孝弟詩十首》,其中第一首是這樣的:

子孝親兮弟敬哥,訓賢妯娌事翁婆。

好遵孟母三遷教,須讀張公百忍歌。

孝友睦姻兼任恤,智仁聖義與中和。

當時曾子同楊博,子孝親兮弟敬哥。

這裡面,有一句「好遵孟母三遷教,須讀張公百忍歌」,意思是說:

要好好遵守孟母三遷的教誨,也必須讀唐代張公的張氏家訓《百忍歌》。


▲02——陶侃之母

陶侃,東晉時期的名將。陶侃少而無父,跟著母親長大,家庭貧困,但是母親一直教育他交朋友要交有文化、有遠見卓識的人。

陶母有兩個典故非常有名。一個是截髮筵賓,還有一個是封壇退鮓。

❤截髮筵賓:陶侃的同學范逵來家裡拜訪,家裡窮得揭不開鍋。陶母為了給范逵的馬餵飼料,把家裡床上的稻草斬碎後餵馬。家裡沒有酒菜,陶母居然剪了自己的頭髮去集市上賣了換酒菜,招待兒子的同學。范逵大為感動,後來舉薦陶侃做了官。

❤封壇退鮓:陶侃曾經做過監管漁業的管,當地有人給陶侃送了一罐醃魚,陶侃想著送給母親吃,母親得到後,原封不動的退回,並告訴兒子,這些東西,對你沒有好處,反而會給你帶來煩惱。可見陶母是多麼的深明大義。

宋代無名氏有詞一首《瑞鶴仙·正迎長佳節》,內容如下:

正迎長佳節。宴啟華筵,有誰能說。子孫盡環列。見瑞香香裊,壽星明徹。絲絲華發。記瑤池、宴班曾接。笑人間、八十春秋,漫浪風花雪月。奇絕。詩書教子,陶母等倫,曹家風烈。鼎來陰德。孫枝秀,桂枝折。便從今、一軸金花鸞錦,十藏琅函貝葉。是年年、秋月圓時,長生真訣。

這首詞,大致在一位老人家80大壽上所作,其中有有一句:「詩書教子,陶母等倫」,這句話中的「陶母」就是指陶侃的母親。這句話的大意是:這位老壽星在讀書教育子孫上,和陶侃的母親是同輩人(同樣優秀的人)。誇獎老壽星教子有方。


▲03——歐陽修之母

歐陽修是北宋有名的文學家、政治家。

和上面兩位人物一樣,歐陽修也是少年喪父,家庭貧寒。由母親拉扯大。雖然一貧如洗,但是歐陽修的母親非常注重孩子的教育,在歐陽修年少時,就用荻杆在地上畫字,教孩子認字。這是最原始的教學方式,卻最終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兒子,而這個典故也叫做:畫荻教子

這是宋代李觀,在拜謁歐陽修之母的陵墓後,寫下的一篇二十字的祭文,內容如下:

昔孟軻亞聖,母之教也。今有子如軻,雖死何憾。尚饗!

大意是:過去有亞聖孟子,之所以有這麼大的成就,是因為有母親的教導。

如今,您有一個像孟子一樣的兒子(指歐陽修),即使死了也沒有什麼遺憾了!

由此可見,歐陽修的母親對後世影響也很大。


▲04——岳飛之母

岳母刺字的故事相信大家耳熟能詳。岳飛背上「精忠報國」四個大字,不僅激勵著岳飛的人生,同樣也表現出岳母作為一個女性的遠見卓識,還有她的大義凜然、教子有方。

五、結語:祝天下母親節日快樂!

這篇文章寫了很久,整理了一些跟母親節相關的詩歌,包括中國的母親花——萱草花的詩歌,以及關於四大賢母的詩歌。謹以此祝天下母親節日快樂!身體健康!

個人能力有限,請大家多多指教。

#古詩詞# #母親節寵媽行動# #詩歌欣賞#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