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王"、"囚徒",高句麗王入唐前後身份轉變,真的是"政不由己"嗎

林伯南 發佈 2020-04-24T04:14:22+00:00

可以說沒有哪個朝代可以一直永恆的稱霸,也沒有哪一個皇帝可以永遠的穩坐王座,所以說無論是誰,是平民還是皇帝,誰都不知道明天來臨的是平步青雲還是風光散盡,我們人的一生就像在淺灘里划船,不知道什麼時候會乘風破浪,什麼時候又會擱淺在灘上。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這句廣為人們流傳的諺語,說的是世事無常,盛衰轉變的一個境況。其實在中國古代的王族中出現這樣由盛轉衰的例子不在少數,無論是統一天下的秦始皇還是開元盛世的唐玄宗,他們無一不是從巔峰逐漸到消亡。

可以說沒有哪個朝代可以一直永恆的稱霸,也沒有哪一個皇帝可以永遠的穩坐王座,所以說無論是誰,是平民還是皇帝,誰都不知道明天來臨的是平步青雲還是風光散盡,我們人的一生就像在淺灘里划船,不知道什麼時候會乘風破浪,什麼時候又會擱淺在灘上。

而在高句麗王朝的最後一個國王——高藏,他的一生也可以用這句話來形容。從國王到囚徒,他經歷了什麼?

一、從國王到囚徒,高句麗何國?高藏何許人也?

高句麗是公元前1世紀到公元7世紀在今天地理上的中國東北地區和朝鮮半島存在的一個政權。在公元前37年,也是在西漢時期——漢元帝建昭二年,扶餘人朱蒙在西漢玄菟郡中的高句麗縣建國,就是現在的遼寧省新賓縣境內,稱為高句麗

主要的民族就是高句麗人。而高藏,被稱為高句麗寶藏王,公元642~668年是其在位年間,去世時間為682年,是高句麗國的末代君王。據《舊唐書·高麗傳》記載,「十一月拔平壤城,虜高藏、男建等。十二月至京師,獻俘於含元宮。詔以高藏政不由己,授司平太常伯」。

唐朝在公元668年九月攻破高句麗,在十一月就攻到高句麗都城平壤,隨後將這位末代皇帝高藏作為戰後俘虜押送至長安,但是經過一系列獻俘儀式之後,以「政不由己」的緣由,讓高藏得到赦免並授給他這個司平太常伯的職位。

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麼高句麗王高藏沒有在位,卻也沒有被處死呢?即便沒有死,從一個國王變成了另一個王朝的小官,實際上就是一個囚徒罷了!冷暖自知,在這時已經不是國王的高藏心中也是十分抗拒的。

後來公元676年,據《舊唐書》記載,「儀鳳中,高宗授高藏開府儀同三司、遼東都督,封朝鮮王,居安東,鎮本藩為主。高藏至安東,潛與靺鞨相通,謀叛,事覺,召還,配流邛州"。因為唐朝無法控制高句麗地,就讓高藏重新管理此地,但是這已經不是他的國了,不過高藏聯合起靺鞨復興了高句麗。

但是最後還是被召回,最後被流放到現在的四川。這就是從國王到囚徒的來歷,最後當真是從國王變為囚徒!那麼這麼一個在最後還想著復國反抗的君王真的是「政不由己」麼?

二、為何要在「政不由己」上加引號呢?確有其事麼?

在這裡我們就要將視線引到另一個人物身上,淵蓋蘇文,公元642年他在高句麗榮留王在位期間,發動軍事革命,殺死榮留王后,擁立高藏成為高句麗新的君王。所以出現了一個淵蓋蘇文專權並且跋扈,高藏羸弱並且無權的說法。

所以說在他真的是如唐詔書所說,高藏王是政不由己麼?換一句話說,他是淵蓋蘇文為了統治高麗國而立的傀儡國王麼?其實從史書上我們可以發現並不是的!

1、權臣淵蓋蘇文在高藏王登基初期,竟然服從新任國王高藏

在《三國史記》中寫到,「三年,春正月,遣使入唐朝貢。帝命司農.......玄獎入境,蓋蘇文已將兵擊新羅,破其兩城。王使召之,乃還。.........往者,隋人入寇,新羅乘隙,奪我地五百里,其城邑皆據有之。自非歸我侵地,兵恐未能已」

這裡的史料揭示了一點,高藏剛登基做王的時候,淵蓋蘇文在緊急情況下,服從了新國王高藏的命令,高藏召之,叫他從前線回來,他就迅速回來了。

我們再想想淵蓋蘇文是個什麼人,他可是可以弒殺君王的人,從上面的「兵恐未能已」已經看出了,雖然淵蓋蘇文是個桀驁不馴的人,對唐朝這樣大國使者的命名不聽從,但是相比之下,卻對新上任的國王格外的順從,這顯然和高藏的「政不由己」相悖,說明高藏王是有能力支配淵蓋蘇文的。

2、當高句麗王高藏被擒時,高句麗的境內就極速投降

在《舊唐書》中記載,「........擒其王高藏及其大臣男建等以歸。境內盡降,其城一百七十,戶六十九萬七千,以其地為安東都護府,分置四十二州」。這裡就可以發現一個地方,國家的統治者一旦被擒,高句麗境內就一下子投降了!

這說明高藏是具有莫大權威的,那麼我們假設如果高藏是被控制的傀儡皇帝,那麼這種民眾都以之為主要的情況就不可能出現,而且城池有一百七十座,而人數更是上萬,可想而知,高句麗王高藏不是一個政不由己的皇帝!

3、高句麗王高藏被擒後,他有不甘於人下的野心

「儀鳳中,高宗授高藏開府儀同三司、遼東都督,封朝鮮王,居安東,鎮本藩為主。高藏至安東,潛與靺鞨相通,謀叛,事覺,召還,配流邛州"。正如這段史料記載,高藏一回到遼東,他就謀劃了反唐行動,雖然最後失敗了。

當時雖然從域外之王成為了一地藩王,但是可以說是一個機遇,如果不論從前的國王身份,當一地藩王沒有太大的區別。但是高藏他沒有就這樣接受,他選擇了反抗,他的想法是「與靺鞨相通」,就是藉助靺鞨的力量,準備崛起反抗。

我們先不論結果,這個過程就像是高藏從鳥籠里飛出,一經飛出他就迫不及待的高飛,不想再回去了。其實我們現在就不難看出高藏是一個有野心的人啊!而且可以看到他不想做一個甘於屈服的傀儡。

那麼如果他是「政不由己」的傀儡皇帝,他會這樣做麼?如果是,他巴不得早一點滅國來唐朝來享受。所以有著不甘於人下野心的高藏怎麼會政不由己呢!

三、高句麗王高藏的入唐軌跡

1、入唐後第一階段——囚徒生涯

首先,我們來看看這場滅高句麗戰爭的後果。高句麗戰爭以高句麗滅國畫上句號,唐朝面臨的第一個任務就是如何在內地安放這些遷徙的高句麗人,並且統治好他們,維持好秩序。其實不難辦,只需要一個人來,那就是前高句麗王——高藏

唐朝需要一個可以安撫百姓的人來,那為什麼不選擇淵蓋蘇文?我們可以看到前面說到,淵蓋蘇文對於唐朝使者的無視,他對唐朝有著強烈的反抗心理,而且弒殺君王都是唐朝所不喜的。所以即便高藏和淵蓋蘇文是一起當權,唐朝還是選擇了高藏作為安撫高句麗百姓的工具。

所以「政不由己」是給高藏開脫用的,把責任推到了淵蓋蘇文身上,而高藏就順理成章的成為了囚徒而不是滅國後的死人。所以高藏在公元668年結束在平壤的高句麗王生涯,成為了戰後俘虜,被押送唐朝都城長安。

這路途中如何我們不得而知,但是最後的獻俘儀式卻在《冊府元龜》上記載,「十一月拔平壤城,虜高藏、男建等,十二月至京師,獻俘於含元宮。」「經月余,克其城.......禮畢,備軍容入京城,獻太廟。」

由此,高藏在入唐後被作為元兇,被獻俘於各個祭祀和典禮。雖然這些東西,他都是以一個「吉祥物」一般的形象出現,但是於高藏心中而言卻是備受屈辱的,最後在被任意擺布完之後,需要他來安撫高句麗百姓,因此特意以「政不由己」的理由使其免去了罪名,開始懷柔這個「囚徒」。

2、入唐後第二階段——流放生涯

高藏的這一段生涯其實可以說是短暫擁有了權利及其謀反失敗後的流放者生涯。在唐朝與高句麗戰爭結束後,安東都護府開始建立和管理,高句麗百姓被實施向內遷徙的政策,據司馬光《資治通鑑》中的載述,高句麗中的貴族及一大部分的富人們包括數十萬百姓都被移入內地,融入中國各地。

所以唐朝這時候給予高藏一個職位——遼東州都督,但是高藏卻勾結靺鞨,企圖重新建立王朝,於是起兵反抗,最後正如古文「高藏至安東,潛與靺鞨相通,謀叛,事覺,召還,配流邛州」,被召還後,公元681,直接被流放四川,開始了流放者的生涯,。過了一年,公元682年,高藏王去世。

四、結語

高藏王從國王到囚徒的一生,其實只是強大唐朝和遼東諸國角逐的一個代表,但是不得不說,作為國王,從滅國前的種種跡象可以看出他並非政不由己,而是能夠使跋扈的權臣臣服,並且親權的一位末代君王;

從滅國後的入唐軌跡的細節也可以看出他不是一個昏庸軟弱的傀儡皇帝。但是他的一生的確是從國王到囚徒,但歷史是一條源源不斷的長流或者說是一幅宏大的畫卷,能在歷史上留下一筆也絕非常人!

參考文獻:

《三國史記》

《舊唐書》

《冊府元龜》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