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英國研發的疫苗,英國人不能先用?

吳曉波頻道 發佈 2020-05-05T01:43:36+00:00

文/ 巴九靈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壓力下,很多國家的政府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來進行新冠疫苗的研究。本篇作者 | 司馬懿 | 當值編輯 | 李夢清責任編輯 | 何夢飛 | 主編 | 鄭媛眉

平等的人受到平等的對待,不平等的人受到不平等對待。


文 / 巴九靈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壓力下,很多國家的政府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來進行新冠疫苗的研究。


關於這件事,小巴發現一個很有趣的事。


事情是這樣。


最近,英國牛津大學和帝國理工大學的兩個疫苗項目,都已經進入到了人體實驗的階段。


冠狀病毒疫苗人體試驗


既然是英國搞的研究,英國媒體自然也非常關心疫苗什麼時候能夠普及,於是在唐寧街的例行發布會上,英國政府的發言人被多次問到這個問題:是否能夠保證當疫苗研發成功之後,英國人能夠首先用上?


乍一聽,這好像不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各個國家都是用自己納稅人的錢來研發疫苗,首先用在自己國家的國民身上似乎無可厚非。


然而,英國政府的發言人每次面對這個問題時,卻都閃爍其詞地繞開,不給出正面肯定的回答,這是為什麼呢?


1


其實,這件事涉及到一個挺有趣的經濟學原理——合作博弈


表面上看,世界各國政府是競爭的關係。


因為先研發出來疫苗的國家,不但會獲得無與倫比的聲望,還可以讓自己國家的國民率先用上疫苗,率先恢復經濟和生產,取得相對其他國家的優勢,總之,好處非常多。


研究人員正在檢測疫苗


但是仔細一想,問題似乎沒那麼簡單。


因為這裡存在兩個未知的情況。


一方面,在供給端,疫苗的研究進展是高度不確定的。因為每個國家根據自己的科研和經濟實力,只能支持有限的項目來研發,所以到底哪個國家能夠首先研發出疫苗,是誰也無法預測的事情。


另一方面,在需求端,等到疫苗研發成功的時候,哪個國家是最需要疫苗的,目前也是未知數。


如果這個時候,每個國家都各自為政的話,那麼很可能率先研發出來疫苗的國家,並不是疫情最嚴重、最需要首先接種疫苗的國家。這就造成了一個非常昂貴的市場錯位——最需要疫苗的國家需要經過複雜的談判,才可能獲得一些有限的供給,這就與研發疫苗、儘快打敗新冠肺炎疫情的初衷相背離。


這時候,合作博弈就開始發揮了作用。


如果所有有能力研發疫苗的國家聯合起來,約定無論誰首先研發出來,疫苗都可以被首先應用到最需要的地方,這樣就消除了「研發國並非急需救助國」所產生的市場摩擦,從而世界的整體收益就大於各自為戰時的收益之和。


世衛組織啟動「里程碑式」國際合作


這就是合作博弈的前提之一——整體收益大於部分收益之和。


其次,因為疫苗的研發還有很長一段時間,而到時候哪個國家最需要,是目前誰都很難預測的事情。這就意味著,每個國家都面臨著相似的風險,那麼這些國家聯合就相當於互相為對方做了疫苗保險,從而每個國家未來的不確定性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減少。


正如同英格蘭的首席醫療官Chris Whitty所說的:「英國希望能夠獲取任何有效的疫苗,不管是英國還是其他地方研發的。」而他沒有說出來的下半句話就是「如果英國率先研發出來疫苗,英國也承諾給其他更需要的國家優先使用的權利」。


Chris Whitty


這構成了合作博弈的前提之二——每個參與者都能夠從中獲得大於等於0的收益。


因此,無論哪國率先研發出新冠肺炎疫苗,都不一定能最先在本國普及使用。


2


合作博弈之所以會發生,是因為在不少場景中,人們選擇「不合作」的損失很大,於是就會或主動、或被動地選擇合作;而一旦合作,就牽扯到收益的分配——像上面說的疫苗的合作博弈,因為互相為其他國家提供保險,所以讓出優先使用權來統籌分配還算是比較直觀的。


合作博弈在生活中還有其他很多的應用,有的則十分複雜。


最近,石油期貨價格跌成負值,儲油容量和運送原油的能力這兩個往常只在專業的石油期貨交易方口中討論的指標,也走進了大眾的視野。


恰好,在運送原油方面,就存在一個合作博弈的典型案例。


眾所周知,石油輸送管道往往是很多國家共用的,但是每個國家的倉庫位置不同,如何來分配建設費用才是合理的呢?



比如說,石油管道從俄羅斯出發,先經過德國,再經過法國,最後到西班牙。那麼如何來分攤管道的修建費用呢?三個國家都需要管道,這是他們的共同利益。但是有共同利益,不代表沒有矛盾


如果平攤費用的話,對於距離俄羅斯最近的德國未免會不公平,因為後面到法國和西班牙的管道對德國來說是完全沒用的;


而如果因此就讓西班牙出全款,似乎不合適也不現實,因為這就意味著德國和法國在白用西班牙的管道——即便是支付租金,對西班牙來說獨立建設如此長的管道也是巨大的財政負擔。


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案,是由阿馬蒂亞·森所提出的,他本人也在1998年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


方案非常巧妙也很直觀,就是把管道建設分成三個部分:


◎ 三個國家共同使用的部分;

◎ 法國和西班牙使用的部分;

◎ 西班牙單獨使用的部分。


對於第一部分的建設費用,三個國家按照使用程度——也就是原油流量共同承擔;而超出德國的部分,則由法國和西班牙按照同樣的規則來承擔,而最後的第三部分,也就是西班牙獨立使用的部分,由西班牙自己承擔。


假設德國、法國和西班牙所需要的原油比為4∶4∶2,那麼這個合作博弈的結果就可以用下面這個圖很直觀地表示出來:


三國共建到德國的部分,按照流量分成,德國和法國分別出40億,西班牙出20億;而德國到法國的部分,由西班牙和法國共同分擔,法國出40億,西班牙出20億;最後西班牙再出30億,建成從法國到西班牙的輸油管道。總共190億的建設費用,西班牙出70億,法國出80億,德國出40億。


這種分法也稱為「夏普利值法」。


1953年,美國洛杉磯加州大學教授羅伊德·夏普利(Lloyd Shapley)提出一種分配方式,即所得要與自己的貢獻相等。這一方法很好地體現了「平等的人受到平等的對待,不平等的人受到不平等對待」的原則,而這,正是合作博弈的精髓。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不少輿論觀點認為它加劇了世界的分裂,各國更加孤立封閉。但新冠疫苗研製方面的合作博弈,或許從一定程度上證明,這類觀點只在政客那裡更有市場。在政治以外,科學界表現出空前的團結,它們正在充分應用全球化的力量,共同對抗新冠病毒。


於普通人而言,也可以從中了解到更多的科學原理和背景知識,避免一旦朋友圈出現「為什麼我們國家生產的疫苗不能自己先用」這樣的言論時,就瞬間被帶節奏,陷入盲目的情緒中,而忽略了其背後真實原理的探究。



本篇作者 | 司馬懿 | 當值編輯 | 李夢清

責任編輯 | 何夢飛 | 主編 | 鄭媛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