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是真心反清復明嗎?殺永曆,自己稱帝,這都是證明

豬哥亮哦 發佈 2020-05-07T08:34:16+00:00

1644年,明軍在於農民起義軍和清軍的兩線作戰中屢戰屢敗。三月十八日,李自成攻破京城,崇禎皇帝在煤山的一顆歪脖子樹上自縊身亡,明朝滅亡。 此時趕往北京勤王的明將吳三桂猶豫再三,最終北上投降滿清,聯手擊敗了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

1644年,明軍在於農民起義軍和清軍的兩線作戰中屢戰屢敗。三月十八日,李自成攻破京城,崇禎皇帝在煤山的一顆歪脖子樹上自縊身亡,明朝滅亡。

此時趕往北京勤王的明將吳三桂猶豫再三,最終北上投降滿清,聯手擊敗了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


清軍入關後,吳三桂被授予平西大將軍一職,奉命攻打南明政權。

1662年,康熙元年,吳三桂在昆明殺南明永曆帝,同年進爵為親王,號平西王。權力和聲勢達到頂峰。

明朝滅亡時,清軍藉助一些明朝降將的力量得以順利入關,為了得到這些降將的信任和更好的控制南方地區,清朝統治者冊封了很多明朝的降將為王,其中就有本文的主角:平西王吳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

南明政權被消滅後,昔日的這些明朝降將已經完成了戰爭任務,正在各自鎮守的地方做土皇帝。

兔死狗烹鳥盡弓藏,清朝統治者也不例外,此時的降將王爺不僅是清朝巨大的經濟負擔,而且還是滿清發展中央集權的最大阻礙。

1672年(康熙十二年),為了更好的鞏固統治地位,康熙皇帝決定削藩,吳三桂自封為天下兵馬大元帥,打出"興明討虜"的名號,揮師北上。

三藩反清戰爭由此開始,因為這場戰爭是以吳三桂、耿精忠、尚可喜三位藩王為主,故名為三藩之亂。

藩王牢牢掌握著所屬藩鎮的軍隊和賦稅,實際上就是土皇帝。

1673年,吳三桂兵出三貴,兵鋒所過,幾個省份盡皆投降。全國各地均有藩王響應,耿精忠於福建起兵,鄭經從台灣渡海進軍,尚可喜也為大勢所驅起兵於廣東。


短短數月,吳三桂就攻占了雲南、貴州、福建、江西、廣西等地,滿清朝野震動,人心動搖,更有甚者提議退回關外。一時間滿清無人敢帶兵平叛,康熙想要御駕親征,經過內閣多次上諫才作罷。

起兵的三位藩王在其藩鎮經營十幾年,兵多將廣,吳三桂更是擁有先前的關寧鐵騎。清軍也避其鋒芒,不敢與三藩的軍隊正面對抗,陳兵在長江以北,與吳三桂隔江對峙。

在吳三桂占據南方多數省份後,沒有選擇一鼓作氣北上與清軍決戰,而是選擇停留在兩湖、長江以南地區,這也讓滿清有了喘息的機會。

在對峙數年之後,1676年(康熙十五年),平南王尚可喜死後,其子尚之信投降清軍,鄭經又想要把福建據為己有,靖南王耿精忠背腹受敵,投降清軍。吳三桂的孫子吳世又在後方殺了大將孫延齡。西北地區也被清軍平定,形勢逐漸有利於清軍。

康熙採取的強有力政治攻勢非常有效,拉攏其他藩王,集中主要力量攻打吳三桂。清軍進逼長沙,岳州等地,在廣西,江西,桂林等軍事要地和吳三桂反覆爭奪。

1679年,已經74歲的吳三桂在衡州稱帝,國號大周。此時,多數藩王在清軍的拉攏政策下和軍事攻勢下,亡的亡,降的降,只剩下吳三桂聚眾固守。

這年秋天,年老的吳三桂病死,形勢陡然變化,起兵部隊群龍無首,軍心瓦解。清軍趁勢進攻,逐步攻占了湖廣等地諸多軍事重鎮。

吳三桂的孫子吳世繼承帝位,繼續與清軍對抗。起兵部隊由攻轉守,堅持兩年後,清軍進入雲南,圍攻昆明,吳世自殺,其餘部將出城投降。歷時8年的三藩反清戰爭終告結束。


吳三桂為何會敗?

我們看到吳三桂從雲南出兵,與其他藩王會合後,雖然勢如破竹,但吳三桂停在了兩湖、長江以南地區,沒有再繼續北進,似乎相與康熙劃江而治,這是為何呢?

在查閱資料後,會發現,吳三桂停留在長江以南地區的原因也正是他失敗的原因。

首先師出無名,吳三桂曾在雲南殺死了南明永曆皇帝,起兵時雖是打著興明討虜的名號,卻背負著叛軍的罵名。


經過幾十年的統治,滿清的統治地位以及鞏固,不少藩王想要效忠清朝,不想起兵,但是迫於形勢,不得不起兵。比如平南王尚可喜,尚之信,孫延齡等人。

內部的不和也影響了起兵部隊的一部分戰鬥力,靖南王耿精忠就是在與吳三桂的博弈中失利而投降清朝的。

這樣看來,雖然起兵反清的聲勢浩大,但多數藩王要麼被輕易消滅,要麼因為康熙的拉攏政策而投降。真正的反清主力只有吳三桂一人,也只有吳三桂在反清中控制的範圍最大。

而吳三桂關寧鐵騎已經大不如從前,雖然名字還是同一個名字,但是從關外到雲南十幾年的時間,關寧軍已經換代,戰鬥力也下降了不少。

從兵力來看,吳三桂的起兵部隊戰鬥力逐漸弱化,而清軍卻在入關後不斷從各地招攬漢人,組建綠營,與八旗軍協同作戰,讓清軍的戰法不斷豐富,加上充足的後勤補給讓清軍有了長時間對峙的底子。

小結

清軍入關後,作為一個新生的朝代,其發展的速度是非常驚人的。雖然吳三桂起兵的勢頭猛烈,但是清軍卻憑藉後勤、兵源等諸多優勢,以不進為進,攻心為上的辦法,步步為營,逐漸平定了吳三桂。

三藩之亂讓當時正處於發展時期的清朝進入了最為嚴重的動盪時期,吳三桂在入關時殺永曆皇帝,起兵後又自己稱帝,這或許是稱之為「亂」的原因。

三藩之亂,究其原因,是沒有一個清楚的價值導向,很多起事者們都在為了自己的利益而起兵反清,「興明」也只不過是吳三桂的一個口號而已。

至於「衝冠一怒為紅顏」就不得而知了。

(文字部分圖片資料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關鍵字: